@荷边书房@注解四书《论语》【379】成长来自点滴,经营就是教育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远其子也。”】

      伯鱼是孔子的儿子。陈亢是孔子的弟子。陈亢就问伯鱼:“你是孔子的儿子,老师应该交给你一些没交给我们的东西吧?你听到什么我们没听说过的吗?”

      伯鱼就说:“这个可真没有!”他回忆起两次经历:一次是孔子独自站在庭院中,伯鱼小步快跑的经过庭院,父亲就叫住我说:“学了《诗经》吗?”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于是我就开始学习《诗经》了。另外一次,父亲也是在庭院叫住我,问我:“学习了礼吗?”我说:“还没有。”他说:“不学习礼,就不能自立于社会。”我就开始学礼了。伯鱼就跟陈亢说:“我就学了这两样,跟大家学的也差不多啊。”

      陈亢听了,回来很是喜悦,说到:“问一个问题,学到了三样!一是要学《诗经》,二是要学礼,三是知道了君子不特殊对待自己的儿子!”

      陈亢问伯鱼的问题体现了一种心理,总认为别人还有什么秘籍没有传给自己,这就是一种小灶思维。反过来,我们担心别人会留一手,实际上是自己也会留一手;就好比我们会担心别人富了以后会变得纵欲,实则是自己有这样的倾向。我们担心的问题,很多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实则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别人,这是最需要调整的心态。我们心里要装着别人,而不是只装着自己。

      孔子让伯鱼学习《诗经》和礼,为的是要求伯鱼在行为举止上都要锻炼自己,即便是对待自己儿子,与其他弟子们没有差别,这就是父母的教育导向问题。现代的家长总喜欢让孩子学点高大上的东西,却往往忽视了衣食住行的教育。那些特长或者技能可能只会影响孩子一段时间,但是基础的教育肯定会影响孩子一辈子。因此,教育的重要性程度是需要理清楚的。另外,当我们为别人的小孩支招的时候都是满腹经纶,但是教育自己的小孩却是焦头烂额,这就是小灶思维,觉得自己的孩子跟别人不一样,教育方法肯定要定制。从我们个人成长的经验来看,小孩接受教育的主体方法是相近的,只是有特质上的些许差别,不需要过分强调,甚至上纲上线。

      经营人生是自我教育,经营家庭是亲人教育,经营企业是员工教育,经营国家是民众教育。教育无小事,从自己做起。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国君的妻子,国君称呼她为“夫人”,她则对国君自称为“小童”;国内的人称呼她为“君夫人”,但对外国人提起她时,则称呼为“寡小君”。外国人称呼她呢,也称呼为“君夫人”。

       对人的称呼,首先体现的是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是人际互动的基础。现在兄弟姐妹少了,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称呼自己的亲戚,尤其是一些远房亲戚更不知道如何称谓。相互之间的称谓不能乱,否则就是无知,更是无礼。我们对小孩的教育,让其懂得称呼家人和亲戚,这是教育的基础课。


@荷边书房@注解四书《论语》【379】成长来自点滴,经营就是教育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荷边书房@注解四书《论语》【379】成长来自点滴,经营就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