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任方圆

文/ 翁一梦
梦想成为一只野鹤或一朵闲云

快十二点,美团送外卖的小哥推门进来,我说这么晚了还送外卖,好辛苦啊。他笑着回一句,不然你们吃什么,我们吃什么?

一时间我竟无言以对。接着他补一句,想吃什么可以随时点啊。然后穿着亮黄色的雨衣转身走进低温天气的雨夜里。

最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好辛苦啊。

五点半起床上早班的人,下班回来撑着伞依旧被大雨淋湿的人,快递在电动车上码成山摇摇晃晃在街道里穿行的人,雾霾天学校停课公司放假仍然在灰蒙蒙的脏空气里奔波的人,都好辛苦啊。

上善若水任方圆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大多数的我们都太平凡了,这一生,是要努力去经历去和这个世界硬碰硬。哪怕没有人会懂,为了获得某种更高程度的自由,我们或多或少地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1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性格,我感受到的一部分上海,是一个外表看起来特别高冷拒人千里但其实饱经变故内里宽厚的严肃(又多金…的)大叔,大多数人都能在这里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并且,似乎有一种都在努力拓展自己生长的角落——的这种上进。

人民广场地铁站,20个进出站口,一松手就走散在人堆里。来来往往各色各样的眉眼皮肤,耳边除了能分辨的部分语言种类,其他真的来自五湖四海。

人来人往,汇集聚拢,又分散流向各处。人有时候像水流,高山奔涌而来的瀑布,浅草边沉静的池塘,沙漠腹地的一汪清泉,或者一条无限奔流的江河……聚时有形,散时有状,怎么样都是一个自己。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里讲。

都是水,遇见什么样的容器,便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社会化大环境里,起决定作用的这个容器都是自己的心。

2

开始想要做公号,是为了练习用一种别的方式表达自己。因为笨嘴拙舌,遇到喜欢的人和喜欢的朋友,总是不知道怎样让别人也了解——可能我们会有一些共同点,可能你也会想跟我交个朋友——的这种了解。

现在做得不好,很多时候不会被看到,也没关系。信息化和个人主义泛滥时代,没什么人太有时间去在这个芜杂的世界里采集一些非必要信息,慢慢来。就像这样——“很多人我欣赏、喜欢、保有位置,相信有朝一日总能对谈,就是我喜爱与尊重的方式。”

之前提过曾经想要重走玄奘之路和张骞出西域路线的想法,去年十月初在微博上关注到了一个叫@唐夏无尘的女孩子。

上善若水任方圆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如今,唐夏的#重走玄奘之路#走到第82天,已经到了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朋友圈里她每天发的照片都不一样,有时候是冰天雪地里和圆脸北疆小孩子们的自拍,有时候是中亚低矮的小房子,清真寺和宫殿,交错的电线,以及干净的马路一直延伸到很远。昨天在吐槽乌兹别克的馕饼、咸酸奶蘸萝卜,后悔没有带上国民女神陶华碧老干妈。

上善若水任方圆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离开塔什干乘火车到撒马尔罕

三月份她就要到印度了。正赶上小鹏的背包十年《鹏程》摄制组三月中旬在印度进行行者招募计划,13年她因为小鹏出发,中间走了很多路,一直没停下脚步。就是很相信,让人有一样归属感的东西,或早或迟,都会把人引到同样的地方去。

3

当代中国的个人主义泛滥现象,早已延伸到各个圈子各个角落,各种各样的标签在拼命凸显每个人的特别。微信公号就主打【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来啊互相关注啊。

与美国文学课上老师讲的美国个人主义不同的是,贯穿在美国文学作品里的个人主义,是有别于他人思想的独到见解,努力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勇气,是个人意志的表现形式。而我们的individualism 好像有点跑偏了,更倾向于一种无关道德判断意义的——自我。

上善若水任方圆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每个人都渴望被特别关注和区别对待。好像最初,我们一直在为成为一个不一样的自己猛头前进。而在前进大路上,可以看到浩浩荡荡的一群人,每个人都要做自己,可是从远处望过去,所有人都没有区别,无一例外,我们都一样,没什么东西值得特殊对待和个人崇拜。

不能说歌唱的不对,“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与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哲学上普遍与特殊的矛盾对立放在这里再适合不过了。话说回来,哪怕“要跟别人不一样”的这种一样让我们如此相似,但不得不承认,正是这种一样让我们在漫长的时光里慢慢变得不一样了。

4

《世界听我说》半决赛那一场,香港大学对战香港联合队,辩题是【踏入社会以后,学会适应和保持个性哪一个更重要】,最后导师点评环节引出来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和“上善若水”。

道家的出世之心和儒家的入世之意碰撞出一个辩论的殊途同归。

张泽群老师引经据典的一段——“上善若水,我们要做一个水一样的人,处于江河的水还是处于沼泽的水,我们自己无法决定。沧浪之水清的时候,你可以洗你的帽子,沧浪之水浊的时候你就洗洗脚。关键是你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对待这个纷繁复杂的人生,走好自己的路。”

再怎么入世,适应和改变的是我们的外化表现,可能是举手投足、说话言辞、为人处世,但人和其他生物适应不同的地方在于,人的内在是在适应中不断地优化和提升。归根结底,最深处的精神内核,那个叫价值观的东西,都是对自我有要求的人在任何环境都不动声色默默坚守的。

最后摘录反方三辩黄冠宇的部分总结陈词,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心之所向的人间乐土。有什么想聊聊的,敬请后台轰炸我。

“每个人其实都是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内核叫做你的个性。可这颗种子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发芽,就能长成参天大树,它是需要浇灌的,这个浇灌就是你和这个社会不断互动的过程。这个社会化的过程是漫长的,甚至是痛苦的,在这个过程中,你茁壮地成长,在这个适应的过程中,你成为最后你想成为的那个人,走成你想要的样子。哪里是乐土,如果适应了,此处即是乐土。”

http://mp.weixin.qq.com/s/_9cSM6AxUgs5yoJ0ZeuhfQ

微信:一梦喂马

微博:@翁一梦

阅读 223 投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善若水任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