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改变的本质:如何创造新的经验【自我发展心理学系列】

02 改变的本质:如何创造新的经验【自我发展心理学系列】_第1张图片

嗨,你好!

我是荷语微光,很高兴与你分享自我发展心理学。

在这里,我会把我在陈海贤老师的专栏课程里学习到的内容分享出来,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一节我们分享了关于改变,你一直都有选择,不知道大家看完文章之后,有没有反思自己,对于那些事情执拗的不愿意改变呢?上周四,我们在富兰克林品德践行群里发起了讨论,大家都纷纷反思自己为什么不愿意改变?到底是什么原因?

就像陈老师说的,可能我们对改变的成功经验并不是很多,而对于改变的失败,经验却相当丰富。

比如,我们经常会做新年计划,每年跨年的时候,都会又憧憬又悔恨的跟自己说:“新的一年一定要不一样,要变成更好的自己。”结果,到了第二年、第三年,如此反复,计划也只是计划。

每年朋友圈都会盛传那句话:我2019年的目标是完成2018年制定的2017年未完成的2016年的目标。


那行为的改变为什么这么难?

我们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启动行为的改变呢?

今天我们会来跟你聊聊这个话题,主要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会与你分享改变的心里机制,谈谈为什么改变对于一个人那么难?

第二部分:教你怎么实现改变。怎么走出心里舒适区、怎么获得改变的动力、怎么迈开最小的一步。


现在,我们就来聊聊改变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两个自我:大象与骑像人

有一项医学调查说,心脏科医生告诉患者,如果他们不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比如不健康的饮食、不运动、抽烟等,他们将必死无疑。

可即使这种情况下,也只有七分之一的人会真正改变。其余七分之六的人是不想活了吗?当然不是。他们也知道该怎么做,可是没法改变。

在得到另一门健康课程里,张老师就提到过,像糖尿病这样的病,是完全可以依靠改变饮食规律和饮食结构而痊愈好转的,为什么有的人还是宁愿每天打胰岛素,吃二甲双胍后还是继续吃着大量的面食和甜品呢?

相信你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人,这也是我们改变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我们心里有一个行为标准,希望自己做到,却经常被现实打脸。好像心里有一个自己,而现实却是另一个自己。

有时候,我们明明讨厌自己的某个行为,比如拖延症,却怎么也改不了。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有很多的内疚和自责,就会怪自己意志力太薄弱,不够努力。

可是,内疚和自责并不能带来改变。你应该认真思考的是,我为什么控制不住我自己呢?

也许你没有意识到,你的躯体里其实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感性的自我,一个是理性的自我。

区分这两个自我,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改变,非常重要。

积极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曾用一个有趣的比喻,来描述两个自我之间的关系。他说:

人的情感面就像一头大象,而理智面就像一个骑像人。

骑像人骑在大象背上,手里握着缰绳,好像是他在指挥大象,但事实上,他的力量微不足道。一旦和大象发生冲突,他想往左,而大象想往右,那他通常是拗不过大象的。

对于改变而言,理智提供方向,而情感提供动力。

如果你的理想想要改变,就需要了解感性大象的脾气和秉性,利用大象的特点,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否则,改变将非常困难。

这个比喻能帮助我们形象地记住两个自我的关系。在接下来的分享中,我们会一直用这个比喻,我希望能有一头大象和一个骑像人在你的心里住下来。


那么,大象的脾气是怎么样的呢?它有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力量大。

一旦大象被激发了,理智就很难控制它。

第二个特点:它是受情感激发的。

它既容易被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驱动,也容易被爱、怜悯、同情、忠诚等积极情绪所驱动。所以它既可能成为改变的阻力,也能成为推动改变的强大动力。

第三个特点:它是受经验支配的。

怎么理解呢?大象只认我们切实体会过的“经验的好处”,而不认我们理智所构想的“期待的好处”。


大象转向“经验的好处”

什么是经验的好处呢?想要理解它,你得先理解期待的好处。

期待的好处就是我们想象中的好处。比如:

1. 我们都能想到,每天早起跑步,会更有精神。

2. 不拖延,会更高效,更有成就感。

3. 坚持健康的饮食会让我们的身体变的更好。

但这些,都是我们想象出来的,或者是听来的,我们并没有深刻的体验过这样的好处。

相反,我们体验过睡懒觉时温暖的被窝,打游戏的快乐,胡吃海喝感官的刺激,这些都是变成了我们亲身经历的好处。

所以说:

期待的好处是抽象的,而经验的好处是具体的。

期待的好处发生在未来,而经验的好处发生在过去或者现在。

期待的好处是被教导出来的,而经验的好处是我们通过亲身体会,真实的感受到的。

当着两个好处发生冲突时,虽然骑像人想要寻求那个“期待的好处”,而大象却不由自主的转向了那个“经验的好处”,哪怕有时候这个“期待的好处”要比“经验的好处”大的多。


一旦我们的某个行为获得了这种好处,它就被保留到我们的生命里,哪怕我们没有意识到,它仍然会影响我们的行为。

强化不仅有正强化,还有负强化。

什么意思呢?

正强化是当你表现出某种行为时,通过增加你想要的结果,让你的行为更加巩固。

比如,获得高额的奖金,你会工作更努力。

而负强化是当你表现出某种行为时,通过减少你不想要的结果,来让你的行为更加巩固。

比如,为了防止被扣奖金,你也会努力工作。

现在,你应该理解了大象为什么总是不由自主的转向“经验的好处”,因为它会通过强化,塑造我们的行为,所以行为的改变才会那么难。


“经验的好处"很隐蔽

陈老师之前接待过一个来访者,大学刚毕业不仅,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工作。

每天晚上下班,她都会搜寻当地有名的小吃,大吃特吃,直到吃撑了还不能停手。她很苦恼,想要改变,却控制不住自己。

为什么她会这么依赖美食呢?

女孩说,她在一个世界500强的大公司上班,压力很大,每天加班到晚上8-9点钟。她一个人租着房子,回家空荡荡的没什么意思。所以寻找美食成为她唯一的娱乐。

每天下班后,她都会坐着地铁,到某个人来人往的闹市区,找个甜品店坐下。她喜欢一边吃,一遍看着那些熙熙攘攘的人群,感受闹市的烟火气。

每次吃完,一想到要回到那个空荡荡的家,她就跟自己说:“不如多待一会,反正回去也没意思。结果就吃撑了。


我想请你跟我一起思考:

1. 在这个例子中,引起行为的刺激是什么?

不是美食,而是孤独。这个刺激是从她下班想到“自己回家后一个人空荡荡”开始的。

2. 与刺激相对应的应答行为是什么?

也不是吃,而是包括吃在内的挤地铁、到闹市区,看着人群并感觉到烟火气,这一系列的行为。

食物当然是一种强化,但它带来的最重要的好处,不是美味,而是用寻找事物的过程,用吃所带来的感官刺激,避免了自己在异乡感受到的压力和孤独感。

这么说来,她的大吃特吃,不仅是一种获得食物的正强化,更是一种通过吃来逃避孤独的负强化。而这种强化,让她很难控制自己,做出改变。

当陈老师说到孤独的时候,姑娘眼里有了泪花。陈老师告诉姑娘:“人生已经很艰难了,你也不需要完全否定吃美食,这毕竟是一种减压的方式。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找一个更健康的替代方式,比如跑步健身、参加读书俱乐部等等、”

陈老师建议她每周一三五去试验新方法,二四六用“吃”这个老方法,看看哪个会感觉更好一些。

最后,她找到了一家羽毛球俱乐部。在那边认识了几个朋友,慢慢的,她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饮食了。


所以,当我们改变失败的时候,责怪自己是没有用的,因为我们的行为并不是独立于环境而存在的。

所谓的“好处”和“坏处”,其实就是我们与环境交换信息,获得反馈的过程。刺激和强化,就是我们与环境建立联系的方式。



改变的本质:创造新经验

讲到这里,我们就讲到了改变的本质。


改变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其实就是创造新经验,用新经验来代替旧经验的过程。


创造新经验需要通过新的行为,获得新的反馈,新的强化,并亲身感受到它。亲身感受到的经验,这根你听来的道理很不一样。

如果你只有想象中的期待,而没有新行为所带来的新经验,改变就很难发生。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了解了改变的本质,那就是创造新的经验。这个理念也将是我们分享的核心观点。

我们也知道了,“经验的好处”会通过强化塑造我们的行为,让我们的新经验变成新习惯。

这么看,改变似乎也不难啊,我们去创造新经验,并不断强化它就好了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下一周,我们一起来聊聊,为什么我们总是抱住旧经验不妨,它背后的心理机制是什么?



02 改变的本质:如何创造新的经验【自我发展心理学系列】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02 改变的本质:如何创造新的经验【自我发展心理学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