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4月15日,一切都尘埃落定了,曾经无数次地幻想过,到了415那天,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点点滴滴,会是怎样的感慨:兴奋?悲伤?亦或是无奈?事实是,我现在的心情无比地平静,peaceful & secured,知道了未来的岁月需要去期待什么、会面对什么。
看过很多人写的“出国留学申请总结”,很欣赏一句话,“申请总结有二种,一种是看完后可以有所借鉴的,一种是看完没什么帮助的,就像读一个故事,故事结束了,感慨一声后也就都忘了”。很希望我自己写的是第一种吧,会尽可能地把想到的、做到的写下来,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我的申请一路走来好像都很顺利,说实话,申请之前,我没有太多的自信,看看自己的背景,我很怀疑自己能不能拿到OFFER的,结果真的是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回头看看,我觉到我总是按我自己的想法去做很多事情,我没有接受很多人的意见,我讨厌陈旧的模式和所谓的经验之谈,Maybe that’s the price I have to pay. But I’m truly blessed in a lot of ways. 也许真的没有太多可以让后人借鉴的地方吧。
我需要感谢爸爸妈妈,感谢您们在各方面对我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好友们给我很多的想法(尽管接不接受是另一回事),感谢分散在全美各地各个学校的学长学姐们对我的热情款待,真的非常感谢您们为我所做的一切。
一、我的大学四年
1.1我的时间表
我觉得一切要从天文这个专业说起,因为不同的同学进了这个专业都抱着不同的想法。我是那种高考结束填报志愿的时候有点头脑发热,觉到这个专业听着挺帅的,就报了,结果还真的被南京大学天文系录取了,有点误打误撞的感觉。所以在申请出国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花了很多时间来思考自己将来到底要不要继续学天文,天文这个专业今后是否适合我之类,也许对铁杆的天文爱好者,这一步可以忽略了。总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很重要,毕竟目的决定手段嘛。出国真的不是目的,只是另一段漫长旅途的开始而已。
在南京大学读大一的时候,我就一直想着要出国,其实完全不是为了天文,只是觉得自己要出去闯一下,锻炼一下自己。另外在参加完一次次的师生交流、早期科研报告之类的活动之后,我就很明确自己不想在国内读研,我不喜欢那些活动,那些活动总让我觉得很压抑。但对于出国,我没有付诸太多的行动,天文这样一个专业,我不知道本科毕业了可以做什么,那个时候只是一个朦胧的想法,我没有很认真地上课,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的社团、学生会以及各种各样的组织中度过。
大一的时候跟着学长参加了什么创新项目,I quit halfway, doesn't end well....
那时听说大二会比较空闲,再加身边的牛人都开始准备考试了,所以就报了大二的六月份的GRE。后来事实证明这不是很明智的决定,大二的课程真的很紧,第一次开始挂课,人生就此完整。
过了大二的英语六级,趁热打铁,大三的九月我就把IBT考过了,之后的日子不算太向上,学术依旧没有长进,继续挂课,找了导师,科研很打酱油,其他生活依然丰富多彩。
大三的暑假我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即UCLA交换了3个月,跟了一个很好的导师,做了一个很不错的项目,不得不说,这三个月的经历给了我很多很多,硕鼠MM对我说,“你用三个月的时间得到了别人辛苦三年的东西,你还要抱怨什么?”
整个申请差不多是从大四的九月下旬(即2009年9月)开始正式准备的。
总体说来,我是希望自己能早早地把英语考试解决掉,大三的时间可以做一点科研,补一下gpa。
在我申请的时候,大概的情况是这样的:
1.GPA : Overall :82.7 Rank: 3/26
2.GRE : General :550+800+4.5 Sub(Physics): 830 77%
3.TOEFL: Reading:29 Listening:29 Writing:29 Speaking:23
4.Paper : 一篇Submitted Astronomical Journal论文,我是第二作者(2009年和ucla的导师合作完成的,2010年1月被接收)
5.Research experience:有一些观测经历,以及数据处理等等。
6.其他 :全美数学建模的一等奖meritorious winner
南京大学天文系学生会主席
南京大学天协会副会长
coach in X-Changed Cross Cultural Program (免费带小朋友游美国的经历),自我感觉课外活动方面经历比较多。
我一直对GPA感觉有点自卑,物理的sub也低了点。应该看完我的物理sub就没有人会觉得我是牛人,我的major gpa比overall还低,所以基本都不列。我花了大把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许这就是太放任自流的结果。
1.2推荐时间表
我觉得大一、大二的时候,课程比较多,又非常基础,应该多花点时间好好学习,特别是大二,如果那时候GPA低了,到了大三,由于课程太少了,再怎么努力平均下来GPA还是很低。另外,真的需要好好掂量一下自己到底喜欢不喜欢这个专业,未来的路要怎么走。其实身边大学毕业后去找工作、读研、考公务员、转系转专业的人都很多,不要自己把思维限制了。
对于确定今后很想读天文的同学,建议还是早点找个导师(例如在大二的时候),主动跟老师联系一下,哪怕只是打打酱油、看看文章、处理处理数据,至少会对科研有一点概念,也许会发现和自己想象的非常不同吧。因为我有一小段不是很快乐的在创新项目的经历,所以我觉得参加这些项目不失为一个督促自己好好工作的方法,可是如果发现自己反而被各种各样的考查、报告所限制了,不参加而直接与导师联系也不失为一个很不错的方法。
到了大三,如果已经确定出国了,就可以开始着手准备各种考试。大三上学期可以把IBT考掉,IBT建议不要考得太早,因为有的学校是需要你在入学的时候这个成绩仍然有效的,所以大三去考IBT比较合适。对于一些想出去交换的同学,则可以考虑早点考一次,因为很多交流项目需要IBT成绩的。大三六月考GRE,有了IBT的准备,GRE应该也会容易一点。现在听说GRE要改革了,考试的机会应该会更多,但我仍然建议在大三的时候去考就可以了,不用太早。
出国,英语总是需要的,所以一路上都不能放弃。可是,也不用太过介意英语考试的成绩,因为没有学校会只是因为你的英语成绩不好而卡你的。大三的时候也要注意平衡专业课、英语考试和科研之间的关系。
二、申请篇
2.1选学校
对于天文专业,实在是没有太多前人的经验可以参考,而且之前大多申请的都是研究生,背景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
美国有天文专业的学校还是很多的,有的是在physics & astronomy里面,我主要是参考了下面这个网站:http://www.astro.umass.edu/arny/astro_gradprogs.html
我是基本上把网站上面罗列的学校的研究生项目都浏览了一遍,我关注的主要是研究方向,由于那个时候我还不确定自己今后想做什么方向,所以我就偏向研究方向比较广的,另外是有没有望远镜时间,我想做偏向观测方面的。如果对某个学校很喜欢,我就再浏览研究生列表,看一下里面有没有中国学生,有的话就去骚扰一下,问一下那边情况怎样。如果那个人回复得很积极、很正面的话,就考虑申请一下,如果那个人对我爱理不理的,看来他在那边过得很痛苦,就考虑不申请了。我知道这样做随机因素很大,可是我比较在乎生活质量,如果他过得不开心,很大可能我去也会不开心的。另外如果系里一个中国人也没有就算了吧,估计这个学校没有招收中国学生的习惯之类的,我也就不去申请了。
关于天文的ranking:天文很官方的ranking好像只有1995年的,反正我没见到过,后来有各种各样的非官方的排名。我承认到今天我有那么点后悔,应该多申请一些天文更牛、更好的学校,尽管到今天我也不是很知道天文具体的排名是怎样的。
另外,我知道我的物理不是很好,而且感觉和物理系的同学相比没有竞争力,所以我申请的基本全部是astronomy/astrophysics,看到physics & stronomy的就基本全部pass掉了。
最后我一共申请了19个学校:
1. University of Hawaii(UH)
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
3. University of Taxes at Autstin (UT-Autstin)
4. Cornell University
5. Columbia University
6. Johns Hopkings University (JHU)
7.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at Seattle (UW)
8. Penn State University (PSU)
9. Ohio State University (OSU)
10. University of Virginia (UVa)
11. University of Maryland (UMD)
12. University of Florida (UFL)
13. University of Arizona (UA)
14.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UCB)
15.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UMass)
16.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t Madison (UWM)
17.Caltech,
18.Oxford,
19.AstroMundus (一个德国的项目)
这个顺序差不多也就是我心目中对各个学校的倾向性。
现在看来,一方面我可能申请的学校数量有点多,尽管大家说申请20个左右的学校不算多,但还是要看个人。另外,我当时觉得申请时是拉开档次了,现在看来也不尽然。其实还是应该多申请一些天文方面更牛、更好一点的学校。在美国有的学校综合排名很高,可是天文排名一般,有的学校则相反,所以还是要自己注意。
2.2准备材料
选好学校之后,要注意各个学校的申请截止日期。学校申请材料的过程一般有二种,一种是先到先审,一种是过了deadline一起审。天文的学校一般都是第二种,所以时间上一般都是来得及的,不要太赶,要认真仔细准备材料。现在一般都是网上申请,所以只需要在申请截止日期之前把网申的东西填好,申请费交掉就好,寄过去的成绩单之类的可以稍晚一点,没关系。
另外还要注意很多学校对美国学生的要求和对国际学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可能截止日期不一样,寄的东西也可能不一样,而且有的还有cover letter。有的学校既要寄材料到department,又要寄到研究生院,就是很复杂。
下面简单说一下申请学校需要准备的材料:
1.Personal Statement:我是自己先写了一个类似模板,800-1000字左右,然后再根据各个学校的具体要求而进行修改。大概就是说说自己的情况、以前做过的研究、以及以后想工作的方向等内容。由于我的GPA比较低,所以就作了一下说明。
2.Curriculum Vitae:一页就好,模板很多,都大同小异,学术相关的要写,其它方面我觉得列一些也无妨。
3.Letter of Recommendation:一般学校都要3封推荐信(也有要2封或者4封推荐信的)。我的1封推荐信是国内的导师写的,2封是美国的,一封学术方面的(UCLA的导师写的),一封课外活动。一般也都是这样安排,二封写学术方面,一封写一些课外活动、人品之类。我个人很不赞成自己打个草稿然后让导师改改就交的,这样一方面增加自己的负担,另一方面写得可能不是那么真实。所以找好推荐人写好推荐信也很重要,找个了解自己的导师,早点说明。
4.还有一些其它材料如成绩单、在校证明、排名证明之类,可以在百合的飞跃手册上找到具体的办理方法,这些就是留够时间,不要到时候来不及就好。
三、后申请时代
天文的学校一般是没有面试的,目前为止我只听说过University of Michigan 会打电话面试。天文的offer发的很早,我2010年1月9日刚申请结束,没几天就陆陆续续拿到offer了。
关于陶瓷,我没有这么做,一方面是觉得自己研究经历太少,不知道要和导师讲什么,而且觉得很难在短短几封邮件之中说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另外由于天文系学生的录取一般是由学校录取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有的学校委员会里的人也一年一个样,不固定,所以导师一个人也很难说了算,就像ucla的导师对我说,他不是学校招生委员会里面的人,不能给我什么保证,他让我自己要多申请一些学校。但不管怎样,陶瓷多少应该会有点用处吧,所以大家自己斟酌吧。
3.1申请结果
学校 收到OFFER时间
OSU, 2010.01.02.
PSU, 2010.01.28.
UFL, 2010.01.30.
UT@Austin, 2010.02.02.
UVa, 2010.02.08.
U Hawaii, 2010.02.09.
U Arizona, 2010.02.11.
UCLA, 2010.02.13.
AstroMundus, 2010.02.13.
UMass, 2010.02.14.
UC@Boulder, 2010.02.16.
JHU, 2010.03.06.
我一共拿到了12所学校的OFFER。
WaitingList: UMD,
UW@Seattle
Columbia
Rejection:
Cornell,
Caltech,
UW@Madison,
Oxford
我的WaitingList和Rejection基本上都是自己去问出来的,他们都没有很及时地给我发邮件。WaitingList中Columbia给我的回复很积极,说如果感兴趣欢迎去他们学校看看,很有可能录取。其它二个学校都反应一般,说今年的竞争很激烈,希望不大。听说Cornell今年的经济形势非常不好,打算招5个学生,就只发了5个OFFER,所以比较难。Caltech嘛,一贯的牛校,被拒了也正常。不是很懂为什么UWM拒我,可能是那边的天文系人比较少,基本上都是做galaxies & extragalactic,方向不是很对口。英国学校的申请细节请看xiaojiangjiang的总结。
另外,建议大家拿到OFFER之后如果确定不去的话就早点拒掉,推荐一下其他的同学,也算是为了攒攒RP吧。
3.2背起行囊走天下
2010年2月1日我就到了ucla写毕业论文,我问导师我今后要去哪里读书,他说"you should visit as many places as possible and find where you feel happiest."
所以我就实地考察访问了很多学校:
学校 访问时间
1.OSU (2.10.-2.13.)
2.UFL (2.18.-2.21.)
3.UC @Boulder (2.27.-3.02.)
4.UCLA (3.08.-3.09.)
5.U Hawaii (3.14.-3.17.)
6.PSU (3.18.-3.20.)
7.JHU (3.21.-3.23.)
8.U Arizona (3.31.-4.04.)
9.UT@Austin 2009年暑假去访问过了。
通过访问,我写了DayDreaming和NightDreaming, DayDreaming是主要介绍学校和地理位置的,NightDreaming则主要是写天文的。
3.3何去何从
很幸运是的选校的时候我正好在美国做毕业论文,所以有机会去实地访问了很多地方,对学校、导师、研究生会有很多直观的印象。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之后,我把范围锁定到了三个学校:OSU, UCLA, U Arionza。
下面简述一下我的选校标准:
A. 学术方面:
(a) overall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就是整体的教育模式,是否需要做TA,什么时候做TA,什么时候开始做研究,课程设置情况如何,资格考试怎样,毕业的时候一般发多少文章等等。
(b) advisor:
导师的质量是软件条件,有没有很适合的导师。有的学校总体的科研实力很强,可是并不代表很会培养学生,有的导师不是很愿意或者不能带学生了。有的导师不是很在乎学生,等等。一般需要找到>3 potential advisors
(c)Telescope time:
望远镜时间是硬件条件,Then the science you can do is not limited by telescope. It is only limited by your imagination.以及学生可不可以做PI,等等。
(d)Reputation:
学校天文总体的声誉情况,以后毕业后学生的去处,等等。
B. 生活方面:
(a) graduate students:
去看学校的时候可以顺便观察一下研究生是否很友好,系里的氛围是不是很和谐。
(b)City:
学校所处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治安、消费水平,等等。
(c) Chinese friends:
看一下那边的中国留学生生活得怎样,这很可能是你未来生活的写照。
对其中的每一项,我都有自己的期望值,按这个一项一项对照下来,我觉得UA是最合适的,所以我是一心觉得我会去UA了。结果,世事难料,somehow, ucla的导师对我太好了,权衡之下感性大于理性,我决定留在了ULCA,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挣扎到4月14日才最后决定的结果。
关于最后的选学校,再多说两句:
1.It’s all up to you.
选一个学校,也许专业排名、综合排名什么的都很重要,可是自己想想,今后要在那个地方呆上5、6年的,综合考虑一下吧,但是心态真的很重要,同一个地方,几乎一样的情况,我见到有的人过得很幸福、有的人过得很郁闷,其他人的模板真的都不一定适合你,找准自己的位置很重要。
2.选定了之后不要抱怨,请相信这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觉得生活不像游戏可以存档、复读的,选一条路走着不好玩就再去走另一条路。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说,早知道这样,就不来这里了,如果我去XXX地方会过得更好,更开心。真的不要有这种想法,这样只会让自己更不开心的,要相信这是自己最好的选择,并且好好适应吧。(文/许偲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