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学着汉语言文学,却写不出满意的文章?

在大学里,读了心心念念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却有一种“一入其中深似海,不知前路在何方”的惶然与不安。

为什么我学着汉语言文学,却写不出满意的文章?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未入大学时,觉得汉语言文学是一个极其风雅的专业,书中自有大千世界,可以吟诗颂词,畅游书海,品读故事,和同学探讨某个人物和情节,不仅对写作大有裨益,而且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多的女孩子,气质也不会差,写出来的故事也该有些灵性吧。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我听过无数专业课,也读过一些书,真正想要提笔写作的时候,却发现写不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故事。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有些失望和遗憾。认真思索了许久,我仿佛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首先,汉语言文学专业,字如其名,课程内容设置的很丰富。不仅有古今文学,外国文学史这样文学类的课程,还有一些关于语言类的理论课程,比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语言学纲要等。除此之外还有一大堆的通识课,选修课与大类平台课,密密麻麻地排满了课表。每天,我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去上课的路上,常常有种回到高中的感觉。

所以我很少能有时间读完文学史上列举的某部作品,遇到一些高产的作家,只能选几篇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故事梗概来看一看,当然也没有时间深究它的写作特色与故事脉络,书上说什么就是什么。那些曾经向往的文学,成了期末考试里的重点与非重点,变得不再可爱。

为什么我学着汉语言文学,却写不出满意的文章?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其次,我们专业虽然课程繁多,但是专门关于写作的课程,比如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平时练笔的课程,哪怕是选修课,并没有开设。这一点让我觉得很遗憾。好的方法能够事半功倍,而我好像只能选择笨拙的在写作的道路上一点一点摸索。

还记得大一大二的时候有些小抱怨。虽然是科班出身,虽然我们不培养作家,培养的是研究文学作品的学者。但是知识都是触类旁通的,时日久了就会发现,老师在课堂上关于文学作品的生动鲜活的分析,那些写作方法和技巧不经意间就蕴藏其中了,而自己,只需要做个有心人。

后来,大三大四,课程少了一些,也趁着周末和闲暇时间读了一些书。唐诗宋词,舒婷、席慕蓉和海子的诗,余秋雨的散文,以及其他一些中外名著等。

当然也读过一些流行的故事小说,夏茗悠,苏小懒,匪我思存等,都是一些喜欢的作家。有句话叫做,无知者无畏。书读得多了,各类灵感横冲直撞,自觉自身欠缺的太多,无论是语言,内容,还是故事架构上,等等。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因为是师范类的学校。我从不敢轻言自己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因为大部分人听完我的专业之后都会说,不错呀,学语文的吧。出来以后当个语文老师?

每次都不知如何应对。我不可以选择别的吗?我有权利热爱文学写作呀!但是好像多说几句就会被人说,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诸如此类。

还有一部分人会说:你是学汉语言文学的啊。那识文断字,写个文章很厉害吧。

帮我们孩子起个有内涵的名字?

指导修改一下高中生的作文?

再不然就是传授一下你的写作方法?

这些都不行?那来个简单的,这个字你看读什么?(不知从哪里找来的生僻字、象形字甚至甲骨文)

我如果说不认识,他们会一脸惊讶地夸张表情,怎么可能,你不是学这个的?

每每这时,我都觉得惶恐和惭愧,仿佛自己做了什么错事。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人都会这样认为,学计算机的一定会修电脑,学土木的一定会盖房子,那学航空航天的岂不是心情一不好就能造个飞机出去环游世界啦?

人们过高的期望,让我决心在下笔写作前总是有些犹豫。这个人物形象是不是太单薄啦,那里的环境描写能不能营造出某种氛围,故事的情节设定是太快还是太慢等等。有时候写了几万字的文章总忍不住推到重来,有时候也在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没有天赋。

然而年少时的文学梦想,心里的那份热爱,还有写作路上遇到的温暖和志同道合的人,又鼓励着自己坚持下去。那些藏在心里的故事,不论好坏,总要写下来,他们才有变得更好的机会。

愿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为什么我学着汉语言文学,却写不出满意的文章?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我学着汉语言文学,却写不出满意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