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TRUST》,中文译名《信任》。
电影的内容比较沉重,是关于青少年性侵的。一看到“性侵”这俩个字很多家长就会不自主地绷紧自己的神经,希望这种事情离自己的生活远远的,可是很多事情不是你在主观上不接受它就不存在了。我们与其去恐慌和害怕不如主动做些什么,防患于未然,让这种事真正远离我们的孩子。
内容简介:故事发生在美国,14岁的女孩安妮生活在一个安稳幸福的家庭中,然而这一切只因她结交了一个网友而发生了改变。安妮在网上与一个自称16岁的网友查理聊得很投机,然后相约见面,见面后她发现这个查理并不是16岁,而是一个将近四十岁的老男人,这个老男人最终将魔爪伸向了安妮---强奸了她。事情刚发生后安妮的生活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因为单纯幼稚的她一直坚信查理是非常爱她的,发生性关系也只是出于爱。直到有一天安妮跟查理的事情被安妮的朋友暴露了出来,不仅惊动了学校还由FBI出面调查,原来查理是一个多次作案的恋童癖大变态,而安妮一向做事冷静的父亲威尔被激怒并接近疯狂,他决心要为女儿讨回公道。
整部剧可以说让人看得紧张且压抑,虽是一部关于性侵的影片,可并没有从追凶这条线展开,而是从家庭教育这角度让人看问题来引发人们的深思。
光是这个片名就很有深意,Trust,谁信任谁?什么样才是信任?如何做才能建立信任?……
我谈一下我对这部影片中几个点的看法与思考:
一、悲剧发生前,安妮的父母没有一点察觉吗?
安妮刚结交查理这个网友时她的父母是知道的,而且在安妮过生日时父亲威尔还送了她一个新笔记本电脑,由此可见安妮的父母对她交网友的事情并不反对。就这点上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我们中国确实有很大区别,比起我们中国的家长来,他们给孩子的个人空间是很宽松自由的,所以安妮起初在交网友这件事并没有受到父母的反对。
父母虽然不反对安妮交网友,但也不是放任不管,在会生活中也会谈及安妮的这个网友了解情况。有一次当听到安妮描述查理自己的情况以及其家庭父母时,威尔也提醒过安妮这个查理是不是太完美了?只是这种善意地提醒并没有引起安妮的注意,而且日后威尔和妻子也对这件事没有投入太多的关注,所以就有了后面的悲剧发生。
我觉得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威尔和妻子没有对安妮交网友这件事做太多的关注就是出于对女儿的信任,只不过这种信任可能建立在高估安妮的判断力上了。他们相信安妮觉得孩子大了可以有自己的思考了,可他们忘记了安妮从生理发展上来说虽然有很大的变化,但思维上还很幼稚很简单,在很多事情上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辨别是非。
二、安妮与查理第一次见面,当她发现查理是个年龄很大的老男人时为什么不当即选择离开呢?
安妮与查理刚开始交往时,查理说自己是16岁,过了一段时间说自己是20岁,又过了一段时间说自己其实已经25岁了,直到最后见面安妮发现查理又一次的骗了她,可是为什么安妮就能一次又一次原谅查理的欺骗呢?
因为安妮太信任查理了,她认为查理欺骗她是有苦衷的,虽然欺骗了她可查理仍然是爱她的,而且她也很喜欢查理。
更重要的是查理理解她,认可她,觉得她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女孩……而这些是安妮在现实生活中或者说从她父母那里是得不到的。
安妮买了一套很性感的文胸,可妈妈却让她退掉,原因是她还小。安妮参加了一个酷女孩儿的派对,妈妈觉得她应该离那些女孩儿远一点。在安妮的父母眼中她还是一个乳臭未干满嘴黄毛的丫头,根本和性感挂不上边,殊不知,安妮已经长大了。
三、悲剧发生后安妮对事件的接受力要比父母想象的大许多,为什么?
安妮和查理的事情被安妮的好友给捅出去了,不光是学校知道了,连FBI都插手进来了,给安妮父母的打击也非常大。在这样的境遇下作为一个受害者,大多数人尤其是一个孩子恐怕都很难承受住这份压力。可安妮却是个例外,虽然她的内心也受到了影响但并没有被击垮。
妈妈送她重返学校时征求过她的意见,如果安妮不愿意回去可以选择离开,但安妮坚定的选择了回学校。
安妮参加了学校的排球队,在她重返校园后,一场比赛中一名主力因故不能上场教练让她顶替时,安妮只有几秒中的短暂犹豫就毅然地挑起了重担,可想安妮在那样的境遇下能有这样的勇气是多么地有魄力。
就安妮的这份自信和坚强我是非常佩服她的,这简直是一个无比耀眼的闪光点。
我作为一个母亲,能够知道一个孩子能有这样强大的自信是多么不容易,安妮之所以能做的这么棒,除了安妮本身也许就具有这个优秀的特质外,肯定也离不开她父母在安妮小时候在这方面的培养和教育。可惜安妮的父亲威尔当时并没有发现这一点,而是一味的沉陷于女儿受伤事件的痛苦中。
安妮对性侵事件反应那么淡然可能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在她的内心一直坚信查理是爱她的。
因为她对父母和警察一直都不承认查理对自己的行为是强奸,也不愿意相信查理会是个坏人,直到查理是个变态惯犯的事实铁证如山地摆在安妮面前时她那道防线才彻底崩溃。
在这一点上很多人看电影时会对安妮的想法和行为感到很气愤,会觉得她幼稚,被人骗了还执迷不悟。
可我倒觉得情有可原,她确实是沉浸在自己的爱情中了,所以才会失去判断能力。爱情可以让成年人都神魂颠倒失去理智,更何况是一个仅仅14岁的孩子,也许这是她的初恋。
四、父亲威尔在得知女儿受伤害后为何会变得如此疯狂和不理智?
影片虽然没有对威尔做过多的交代,可是从一些零碎的细节中可以看出威尔是个事业成功也很顾家男人,冷静体贴是他表现比较明显的特质。
可他在女儿发生那样的事情后就突然变得在很多行为上失去了理智,尤其是在跟安妮的交流上,暴躁易怒几近疯狂,一次次地将父女之间的沟通推入死角,把俩人的关系恶化到极致。
当然从常理来说父亲变成这样也算正常,因为毕竟是自己的孩子受到了伤害,没有几个家长能做到淡然处之,可威尔表现出来的状态与事发前的特质相差太多,纯碎像换了一个人。
我觉得他可能是这件事让他有一种强烈的失控感,平静的生活突然被打破了,而他却对此无能为力。不仅不能亲自逮到那个伤害女儿的变态,连自己的乖乖女也突然变成了一个不熟悉不认识的人。
或许他还对安妮已经长大这个事实的不能接受,在他看到安妮与查理的聊天记录时表现尤为明显,他不敢相信自己的女儿竟然能说出那么“淫荡”的话语,愤怒至极竟然说自己的女儿简直是个碧池。
我甚至会怀疑威尔到底是因为女孩儿受伤害而愤怒,还是他突然不能掌控这一切而暴怒?
五、影片让我看到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关系的重要性
仔细琢磨一下你就会发现导致这场悲剧发生的最大原因就是安妮与父母缺少沟通。
如果安妮在发现查理第一次骗她的时候,也就是查理告诉她不是自己的年龄不是16岁而是20岁时,她能跟父母把这个事情讲一下可能就没有后边的故事了,即使第一次没说在第二次查理说自己不是20岁是25岁也可以。而且这俩次对安妮的心理冲击其实还是蛮大的,可安妮每次经历过一番心理斗争后,最后都选择了继续原谅。
也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原谅让查理这个变态才一点一点将安妮看透、拿稳、吃定,以致在见面后,即使安妮发现查理比25岁还要老很多时依然能再次原谅他。
为什么安妮什么都不跟父母说呢?
首先是因为安妮正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时期。我们看看这个时期的孩子有着怎样的特点:生理变化给他们带来太大冲击,心理上有极强的成人感,可思维上却存在很大的幼稚性。这个时期的孩子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会渐渐地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对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满意更会加重封闭程度。他们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希望有人能来关心和理解他们,不断地寻求朋友,一旦找打就会推心置腹毫不保留。
光看这些阶段特征就可以理解安妮的很多行为和想法,我们就对她为什么对查理那般执迷不悟感到不吃惊了。
如果说这些阶段特征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那导致安妮不愿与父母沟通交流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父母的忽视和不理解。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是事件发生前安妮去找父亲威尔谈事或者是谈心,可是父亲忙着工作对安妮敷衍了几句就把她打发了,虽然影片再没有出现类似的镜头但这足以说明一切了。
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不想跟你交流沟通,而是大人的不理解和忽视,所以他们会渐渐地把自己的心事锁起来,宁愿去跟一个陌生人交谈也不想跟父母说。
六、除了焦虑和恐惧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电影最后以父女俩相拥在一起看似温暖和谐的镜头结尾,留给观众无限地遐想,毕竟他们的那场波动还没有结束,很多生活现实需要他们去面对。
电影结束了,留给人的思考还得继续,更主要的是思考之后的行动。
虽然我的孩子现在才四岁,可看完这部影片依然引起了我的焦虑,听起来有些杞人忧天,其实不然。如果我现在不提前做点什么,也许十多年后我的孩子也会把自己的心门封锁起来将我和他爸爸拒之门外呢?就怕到那时候再想办法就迟了!
我们不想让悲剧发生就要想办法把它扼杀在摇篮里。
那就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只有这样孩子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心思说给你听。
在孩子说给你听时,你能理解和认可他的感受也是很重要的,否则他们会觉得说跟没说一样,没什么意义。
想听懂孩子在说什么,又需要我们真正懂自己的孩子。试试先去了解孩子的阶段特征,知道他们每个阶段会相对应什么样的状况,再结合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然后再做出适当的回应。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一句话我特别喜欢:“无回应之地就是绝境。”
父母要做好回应,别让我们的家也变成孩子的绝境。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想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并没有说起来这么简单,需要我们花心思花时间去做这件事。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知道与做到的距离,很多事情都道理我们都懂可就是做不到,虽然做起来难一些可我们起码是已经“知道”了,有了这个意识那就比别人前进了一步,相信自己,慢慢来。
(小彩蛋:有多少朋友知道这部电影是《老友记》里的ross当导演的作品呢?我刚知道时还有些小激动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