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阅读《静悄悄的革命》P29–34内容: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
——千方百计地促进交往
一、理清教学观
1、确立以“学”为中心观
含义:“主动地主体地学的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2、原有的教学状态
效率化地传递网状知识的划一式教学状态。
3、“学”的热潮产生的经过
由佐藤学普及,确认了“学习”(learning)这一动名词,没有表现出动态的感觉,而决定用“学”这个具有动感的词来表现,这是最初的动机。
4、不和谐的现象
“自我教育力”泛滥使用。
5、促使教学脱离教师中心的状态也好,让学生个体向自主的学习转变也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近代学校向古代的“寺子屋”回归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要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话,既不是追求了“自学自习”,也不是让教室解体为零零散散的个体。
(我查了百度得到寺子屋的解释:寺子屋是日本江户时代(1600~1868)寺院所设的私塾,又作寺或寺小屋。)
6、划一的教学与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区别:
(1)划一的教学表现
教师的主要精力是用在让全体学生集中听讲,一起思考问题,维持教师良好的秩序,把活动控制在一个方向上。
(2)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表现
教师的经历集中在深入的观察每个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以诱发学习,组织交流各种各样的意见,我发现开展多样化的与学生的互动,以让学习活动更丰富,让学生的经验更深刻。各种引发“交往”和“联系”的活动构成了教师工作的主轴。
7、多数教室的现状
教师的洞察力或观察力是发挥的不够的,在支持学生战胜学习上的挫折,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其思维能力等方面,教师的工作都没能够认真的展开,这当中存在着教师们对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认识上的混乱。
二、在交往中学习
1、一个错误和一个遗憾一个重点
错误:以“主体的学习”,“自我教育力”等词语为标志的热潮,让现代学校的划一教学向古代的“寺子屋”的自学学习后退。
遗憾:我们的教师中,对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进行教育,对教师指导下的学习相互交流展开学习的教学形态都不熟悉。
重点:要拥有能从异质的他人那里学习的能力。
2、“学习”确切意思
在学校的里的学习,既不是学生一个人一个人的孤立的活动,也不是没有教师介入而进行的活动,它是在教师的介入下,学生自立的,合作的进行的活动,这才是学校中学习的本质。
3、“學”字的解释
这个字中包含着有助于思考的“学习”究竟是什么的重要线索。
首先看“學”字的上部,其中间的两个乄表示“交往”的意思,上面的一个乄表示祖先的灵,也就是和文化的遗产的交往,下面一个乄表示学生之间交往的样子。那包着乄的两侧,形为大人的手,意味着大人千方百计地向儿童的交往伸出双手,或者说,表示大人想尽方法支持学生在交往中成长。这就是“學”字上部的结构,这一字体显示了对
以儿童为中心的交往的支持
因此,可以说,在“學”这个字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状况被表现到了极致。在教室里正是要构筑这样一种关系,即学生在相互交往中共同成长的关系,而展开这种能触发与支持这一关系的教学的人就是教师。
然而,“學”字中显示这种教育关系却在学校中或学校外都濒临危机。儿童不关心他人,相互交往、相互促进的关系非常淡漠;而大人与儿童的关系也单方面局限在“数
育热心”上,而并没有积极地想办法去与儿童交往。即是说,儿
童也好,大人也好,都如现在“学”字的上部所表示的那样,各
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因而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关系就崩溃了。
三、把“学”置于教学的中心
1、如何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
要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应当以在教室里构筑一种新型的关系为出发点,即让每个儿童是有自己的课题,相互探究,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我将之称为“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即是让那种与物与教材对话,与学生与老师对话,与自我与自身对话的学习成为教学的中心。
具体地说,就是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活动的学习,有学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用作品表现出来,与同伴会共享,相互欣赏的活动的学习。
也可以说,就是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的合作,又再返回到个体的学习。
2、组织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困难
我们不能不面对现在学生所存在的严重问题,即对事,对物的不关心,对他人的不关心,而这种对事,对物,对人的冷漠态度并不仅仅只是学生的问题,可以说这是现代人的一种深刻的病理现象。管他有什么情况,发生了什么事情,谁怎样了,通通都与自己无关,这种可怕的虚无主义笼罩着的现代社会,连教师也没能摆脱出来,如果不与这种“不关心”的虚无主义做斗争的话,推进真正的学习和让学习富有思想内涵是不可能的。
3、如何组织以“学”为中心的教学
在教室里,在对物对人的冷漠,做斗争的实践应成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中心课题,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无数值得学习的东西,与同伴一起相互学习具有无限丰富的内容,通过这种学习,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也能够改变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教师自身通过引发支持促进学生的学习,也能够实现自己实实在在的追求。
我们再来细的观察一下周围教室里发生的事吧,可以说在每天发生的事情中,存在着无数的契机,让我们得以构筑教室里“交往中培育”的师生关系,仔细的关注每个学生在理解上,感受上的差异,从这一点开始,就能够向着硕果累累的相互交往迈出一大步。
4、现有的教室里状况
现在的学生即使在教室里,也只想在周围几个人的小范围内交往,不难看出他们的身体,只在以自我为中心,以一米半径的圈子中活动。
5、我们理想中的课堂交往
要做到让这样的学生能够竖起耳朵倾听教室另一角的学生说话,与远处的学生发生相互交流,那必须经过非常耐心的长期的,反反复复的努力,当然在最初一开始的时候,学生只愿意关心身边的同伴的想法,兴趣也是可以的,在教师的言语鼓励下,仅仅能侧耳听稍稍远一点的同伴的声音也是不错的,要在教室里构建相互交往共同成长的关系,不从这样一些小小的步骤开始是不可能的。
四、结语
读完这部分内容,我理解到了以下几点含义
1、正确的教学观应该是以“学”为中心。既要摒弃整齐划一的教学过程和秩序。又要警惕泛滥地强调“自我教育力”,“自学自习”,更要反对让教室解体为零零散散的个体。
2、树立“在交往中学习”的观念和,尤其是让那种与物与教材对话,与学生与老师对话,与自我与自身对话的学习成为教学的中心。
3、培育相互倾听的学生,这种倾听来自于老师、同学(教室内距离近的同学,还有偏远的同学),自身、窗外的声音。
4、培养自身对于自己、学校、国家、社会、世界的敏感和关爱,拒绝冷漠。以自己的热烈的生活状态来感染身边人,感染学生。
我们所站立的地方,正是我们的教育。
我们怎么样,教育便怎么样。
我们若光明,教育便不黑暗,
如果每个教师都阴沉冷漠,教育就暗无天日。
如果每个教师都活成一束光,教育,就必将是一轮闪耀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