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很喜欢看西游记,由妖魔神佛和玄幻法力构成的故事,让我深深着迷。
稍稍在大一点的时候,再回看就十分好奇,这师徒四人一行兜兜转转,也没见着他们拿着地图或用着百度,怎么就找到了大雷音寺了呢?
困惑了很久,才从主题歌里得到答案: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一个“问”字就道出真谛,但凡自个有所求缀,问呗!
基于好奇、疑惑而发出问题,本身是对未知事物了解的欲望。
人生来就是一张白纸,除了刻进大脑的本能以外,对外界一无所知。
那个连一休哥都头痛的爱问“为什么”以及“为什么的为什么"小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她步步紧迫,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问下去,身边所有人都招架不住。
不是因为她的问题太难,而是她对周遭的事情既不知道事情的起源,也不知道事情如何进行,所以一问起来从头到尾没个完。
老师都喜欢提问题的学生,但不喜欢只问而不想的学生。
不管是好奇心引发的兴趣,还是因为疑惑带来的困扰。“投石问路”之后,还得靠自己的学习去填充因为问题形成的空隙。
问看似简单,却是一门学问,不但要问得出个理由,还得要通过提问找出下一站目标。
学得好,不如问得好。
一个人沉浸在学海里遨游,看似非常刻苦,实则效率不高。
对于学习如果都没有任何疑问,只能是做了简单的了解和记忆,并没有对所获知识有深入的研读。
书本里记载的知识大部分都是明知识,是基础部分的汇集,多为理念和理论。
但要想真正掌握一门学问,就要去学习暗知识,也就是实践知识。
刚开始学习PPT制作的时候,我几乎只花了三个小时就明白了,怎样添加文本框、改变底色、加入动画等等。
可是一上手开始制作PPT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想要作出漂亮的画面,还要懂得如何选图、如何进行裁剪、字体如何调整等等。
问题一个又一个在我的脑子里产生,为了尽快解决自己的疑惑,于是我报名了网上的学习课程。
带着问题学习的好处就是目标性很强,短短一天我解决了第一批问题,但接着第二批问题又来了。
看着漂亮的PPT画面,但内容的编排就有点说不过去,结构不严谨、逻辑性不强的毛病又出来了。
人家听课可不是为了来看好看的图片的,是要来获得知识。
时间很紧,没有人愿意花钱来听一堂华而不实的课。认识到这一点,我又带着问题回到线上课程学习中。
这一次学习的结果令自己很满意,PPT整体效果都不错,从形势和内容上比以前有了长足进步。
可面对七八十页的PPT,我开始犯难,因为同样经过PPT轰炸的我清楚地知道,一旦PPT太多显示内容,我就无法确定听众能同时关注到我的声音。
幸好,一本书《演讲的力量》及时地拯救了我。通过阅读,我明白一个道理,PPT只能是课堂的一个配角而不是主体,过多过繁的PPT表达反而会让讲课成为一场声光秀。
于是,删减PPT又再次成为我的挑战,每一页PPT的投入都花费自己不少心血,所以删得自己心痛,但必须删。
这个过程最是奇妙,原以为PPT里的每一页都必不可少,反复审阅才发现原来很内容真的可以精减。
一页页审下去,一个结构渐渐清晰、逻辑性更强的PPT被浓缩到20页。
其实整个学习PPT的过程,不单都会我怎么做,还教会我如何做,更让我明白提出问题其实就是自己学习的方向,而不是通过问题来等待。
提问的方式不同是,结果肯定不同。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问题都有匹配的答案。
工作中,我会面临员工们的发问,关于业务的可靠性、产品设计是否合理、工作流程是否恰当等等,每一个问题或多或少指向一个潜在的信号:我们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一般来说,我都不会直接给予答案,我会引导员工们通过适合的途径去寻找答案,因为别人给予的答案,始终会心中怀疑,只有自己证明的结果才会让自己相信。
一次一位在柜面营销做得风声水起的员工在网点夕会上对我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非得让我把大客户转介绍给客户经理,我自己就能维护得很好。
对于这个涉及个人潜在业绩利益的问题,我不能草草回答或强硬让他屈从。
于是我提出一个问题让他来思考:你手里的大客户是否真的满意你的服务?先做一个详细的调查,一个星期后的夕会我们再讨论。
为了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可行,这位员工利用休息的时间对自己维护的大客户进行了回访。
一周后的夕会上,进入讨论环节后,我见他没有主动发言的想法,于是就提示大家听一听他调查的结果。
他手里拿着一匝问卷,迟迟不肯发言,在我的鼓励下,他终于开始阐述客户调查的结果。
第一、客户因为柜面服务好,所以不好拂了他的面子。
第二、客户对他推荐的产品,不清楚产品的功能和风险。
第三、客户对产品销售后就没有了后继的信息表示了担忧。
第四、客户想具体了解家族资产配置的方案,可柜员迟迟没有提供。
结果就是客户不满意,这出乎他的意料,本以为自己的柜面服务好就行了,哪知客户的要求那么多。
顺其自然,他理解到银行服务是一个系统,而非简单的柜面服务,还要体现银行的专业。
当我们面临被提问的时候,引导提问者进行问题剖析就是对问题最好的解答,因为答案就在问题里。
关于问题,它能够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眼前的疑惑,更为我们提供了目标。
向领导提问,请记得要明确自己问题的重点,可以征得领导的明示或获得领导的帮助。
一个好的提问,让领导懂得如何调配资源予以帮助,也让我们明确领导工作的意图,做起事来事倍功半。
对同事提问,切忌指责,若要双方达成合作,就引入宽泛的问题,让双方不至于敌视。
如果问题太尖锐,给双方带去的有压力还有戒备之心,合作当然无从开展。
借用“曲线救国”的概念,提出一个相关联的问题,逐步引导大家的关注点到工作的的重点和难点,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总之,好的提问是合作的开始,而不是将人难住无法回答,它更应该是一种互益的联系,好好运用提问的技巧,正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才有机会发现我们需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