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讲授公诉人法庭讯问策略与方法
法庭讯问的知识储备:
多学科跨学科,法学,心理学,语言学,逻辑学,社交能力。
揭露无罪辩解的矛盾
法庭是战场,也是舞台。控方以立为主,庭审是表演,要有掩饰自己的观点,展示既定的决策的意见,剧场效应,连续反问,排比,突然的声调提高,不能光进攻忽略效果和表演。
讯问是互动过程。讯问者主动性,灵活性,梁实秋说,人分为两种,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乐观主义只看到最好的一面,悲观者什么事都先想到最坏的结果,但谁是最幸福的人呢?悲观主义者。为什么?因为他想到了困难,在实践中可能就不会发生,当他预见的困难没有出现的时候,就会感到很幸福。乐观主义很痛苦,什么事都想的很好,但难保没有超出你的意外的,事情遇到挫折,所以往往是一个挫折又一个挫折。
要求我们做一个悲观主义者,站在被告人角度,站在不利于公诉人的角度。
增强识别虚假口供的能力。借助公安警察的讯问策略作为样本。诱导性发问。人有自我暗示自我联想。排斥品格证据,
成功讯问三要素,一是充分熟悉被讯问人,二是充分熟悉证据,三是乐于研究讯问科学。
明知故问法。
越接近于合法与非法的界限时,控制力量是最强的。要明确这条红线在哪里。
夸大缩小法,证据的夸大,有时候引申为证据的虚构,比如同案犯,说李四供了,把同案从门口带过去,你看他已经走了。实际上的欺骗,这口供会被排除掉。
引导式发问都带有一定欺骗性,诱惑不能达到欺骗的程度,可能就是合法的。
讯问者的个人品质:
良好的品质,对人类本性的充分了解。多数被告人是利己的,给他一个有利的选择时他一定会去选的。发现他的痛点在哪里,让他做出对自己有利也对我们有利的选择。
与他人和睦相处的能力。安抚,奖励,感到自己是安全的,愿意跟你讲。
耐心和坚持,一个好的交流者,一个好的听众,高度怀疑,稳定的性情和良好的情绪控制。谁掌控局面谁才会赢。被告人辩护人故意激怒,反应会非理性化,
对发现欺骗能力的良好的内心确信,使用说服式的审讯方法时感觉良好,而其他审讯人员可能认为违反道德,对讯问方法策略的探究等。
讯问的概念,诉讼活动。对指控要有帮助。
讯问的分类,存在的都有他的合理性。讯问的目的功能。
审查起诉阶段讯问目的,核实事实,不是发现新的事实,发现事实线索,比如重大量刑情节,瓦解抵抗,或者为反击做准备。比如基于心理压力的,可以瓦解。
有一些不必当场反击,嫌疑人回去后会想出新的理由,要他充分陈述,来巩固他对原有供述安全感的认识。
取证合法性的问题要核实。要发现其中的线索。保障充分行使辩护权。
为形成内心确信服务,
为履行诉权职责服务,强调客观义务,压制内心的原始冲动
为履行监督职责服务
法庭讯问的目的,控辩审三方共同发现事实真相。
公诉人是展示者,辩护人是质疑者。
法官是事实的探寻者。
论证说服。瓦解和反击抵抗。要做的不是强迫认罪,而是说服认罪。人的本性是足够利己。
认,同样是一个利己的选择。
比如诈骗,这个人行为是诈骗,这个数额构成。
律师辩护策略,打乱焦点,打乱逻辑,打乱庭审节奏。例如东京审判就是这个辩护策略,我们要抑制这种冲动。
出证要按照情况调整。比如讯问压制住之后,首先举证本人口供。
价值观价值取向的坚守。
阻碍供述的因素
害怕法律制裁
关注个人名誉
遗忘犯罪事实是有可能的。暴力犯罪,选择性遗忘,需要舒缓内心的心理压力。
不愿亲属朋友知道
害怕报复,被害人报复,同案犯报复,单位报复,
起诉书上面对于在逃的不再用在逃,而是另案处理。是为了减轻对被告人的一个心理压力。
引导的策略和实现有罪供述的三种途径
进入我们需要的答案,心理引导,
1.促使被讯问人在权衡利害关系的基础上如实供述,摆事实讲道理
2促使被讯问人在对如实供述与否的利害关系产生心理错觉的情况下如实供述。带有一定的欺骗性。
3.促使被讯问人在情感和道义的激励下做出如实供述。讲感情
趋利避害,第三种也是一种趋利避害,道义上的救赎。
说动机,说起因,一旦供出,就相当于供了。往往会把动机说到对方,责任大小,但仍然有责任。
引导的种类
程序性引导,信息引导,情绪引导。
引导者的权威性,不夸夸其谈,每句话到位,奔核心,展现自信,坦诚沟通,让他相信你对他没有偏见。
引导发问的质量,
引导对象的态度特征和人格特征,被告人分为情感型和非情感型。抓住毛病,穷追猛打。
其他因素,比如不带饰物,不让其偏离,
警察讯问的核心
操纵与说服
夸大与缩小,缩小畏罪的心理压力,弱化他的犯罪行为危害性。有的要强化。
被讯问人的心理反应,
1多数情况下做出有罪供述,其中有没有犯事的说犯事,
2通过要求反复发问,试图从讯问者处得到有效信息。成功的发问者,给他施加压力,但他得不到信息。简化发问中附加案件信息。日本一个毒品案件,不是他的事他认了,车里搜出毒品,但他不知道怎么说。猜来猜去,每次否定性回答之后就再次发问,有意无意在发问中透露信息。
3最小化其犯罪行为或责任,顺杆爬,但有底线,即对自己有利的认罪。比如起因被害人有过错,这个是有限度的认,主体是认的。
4.预测犯罪风险后,将犯罪过失推到他人头上。定罪量刑上问题不大,要求对主体犯罪事实说清楚。
5表现出特殊的情绪,比如哭,发脾气等。
法官讯问的核心策略
自由,有效陈述,禁止使用反问,禁止使用质疑性讯问
审查起诉借鉴法官讯问策略
法庭借鉴警察讯问策略
压迫式讯问策略的辅助手段
1面对沉默者,降低发问强度,回避问题,给他一些持续性压力,追问别的问题,突破心理压力,再回来问。应该在设计讯问提纲时合理设计。
2控制力不同的三种问话方式。
开放式发问,鼓励,
封闭或约束式发问,主要是用几个词就可以回答,以加大语言的控制力和约束力。
诱导性发问,含有圈套或其中暗含了讯问者所希望听到的内容的发问。如果都说假话,逻辑上会有冲突。辩护人用的多。
例如,交通肇事
?你怎么确定你当时脚是放在油门上的?暗含着是不是你想踩刹车来着。应当反对,因为带有诱导性。
问题一旦出来,对于被告人的暗示提醒已经出来了。
3质疑法,对被告人的虚假回答做连贯性持久的质疑和口头攻击,对其意志力和反抗力有明显不利影响,不留情面的拒绝其观点必然削弱其坚持程度,从而实现讯问过程中的强迫。
比如供述是否签字是否看过的问题
很多是品格,生活常理,往往是一种反问,不用回答。答案已经在问题里了。
4.持续性压力,短平快,风暴式提问,配合连续性发问,沉默,三五秒沉默,建立静寂的氛围,你能解释么?
不能解释。
对法官说,鉴于不能解释,所以建议不予采纳。
舞台剧的效果。让脑子形成空白。
5常见的疑问句式。
是非句,选择句,正反句,特指句,
是非句,确认某个状态是否存在。
选择句,例如,你使用的是刀还是木棍?隐含了问题,被害人是你干的,使用了工具,跳过我实施这个问题。
问,红灯的时候你为什么还要开车过去?里面暗含了三个问题,一下答了第三个问题,承认了前两个问题。
正反句,质疑性很强。
问,你与被害人到底有没有矛盾?
特指句,常用的是一些引导句,指向相对开放性信息。你怎么认识被害人的?
原则上属于开放式,分为宽式开放和窄式开放。
压迫式讯问可能产生的负面后果
1容易导致虚假有罪供述
2容易出现引供诱供
3招来被告人怨恨
4削弱公众对司法公正的认同
5容易出现反弹效应,口供反复
法庭讯问提纲设计规则
1围绕起诉书指控事实展开
2意图明确,重点突出
3坚持明知故问,发挥反问作用
4采取博弈推演法设计发问
5合理设计问题陷阱,利用一定的时间间隔,要让看不出,拖延时间,插入转移性问题。
6一次只问一个问题,控制节奏,实现连续施压。
7尽量使用封闭程度高的发问方式,尽量加大自己的话语权。特指句
8反应及时适度
秦火火案,思路,秦志辉发的,要求一定是他发的,不可能别人用他账户发。
以前供述属实,
陈述工作履历,公司地点,工作职责
是否定期回京,住址,如何上网
了解上网习惯
第五个问题最关键,平时使用哪个微博账号,起诉书中的是你使用的吗?前面的是铺垫,心理引导,三个非要害问题。波浪式压力。
取证合法性,要求其提供线索,原则上庭前会议提,总结性发言,区分两个阶段,确定口供的合法性。共用的问题,另一个人给秦注册的,但另一个人与他发出涉案微博的可能性为零。但他不知道。要引导他回答有另一个。IP定位和相关证据,即使公用,但这几条不可能是另一个人发的。
总结:
技巧要有正确的理念去引导
如何使技术不把我们带偏。不能忽略检察官的客观义务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加强讯问科学的学习,学以致用,用的时考量
扎实的事实证据,再发挥技巧
目的具有双重性,重在识别虚假有罪供述,及时排除有问题口供,不能带到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