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技巧:预防异议和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

拆书技巧:预防异议和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_第1张图片
美女镇楼

今天,有拆书家伙伴问我:

老师,预防异议和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不是一样吗?

这个问题一下子把我问的有点儿蒙。这两个之间很像吗?在我看来,简直是大饼卷肉和披萨的差异啊!不过站在提问者的立场上看,也可以理解:
毕竟,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就是提前说你得这么做,也是一种“预防异议”。
但仔细一想,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而是在于手册中这两个部分的内容没有掌握明白。

不那么做的坏处

关于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这个技能点出自TF2-1练习的说明部分

本关对【I】的技能要求就是:强调不这么做的坏处。
首先,你要对相关情境下人们的通常做法有足够的了解,把【R】中的建议行动和人们的通常行动做比较,重点是比较后果。

拿一个关于示范批评的各种应对方式的拆页来说,拆书家可以选择原书中how的内容复印给大家作为阅读原书拆页,然后现场在【I】环节中这样讲解:

  • 首先,指出人们面对批评的一般的做法,比如否认,比如找借口,比如反击(指责对方比自己更过分)。
  • 然后,梳理分析这些常见的做法有哪些坏处,有哪些糟糕的后果。在此最好举一两个简明的例子(反例)。
  • 最后说回原书拆页的建议,可以把刚才举的例子变成正面的例子。

这里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是当我们给出一个拆书页中的行动建议以后,告诉大家:如果不这么做,会有哪些槽糕后果,并举一两个简明的例子进一步说明。

  • 本质上是在试图强调意义。因为2-1要求的拆页是有具体行动步骤建议的,这个技能点,是在讲解步骤的时候,从反向告诉大家,如果不这么做,会有糟糕的后果。
  • 核心是围绕行动建议,帮助学习者产生这样行动的动机——如果你不那么做的话,后果会糟糕的哦!
  • 最终是为了回归原文拆页,把不这样做的坏处,改成这样做的好处。对于这个关卡上后面提倡强调的反思加工技能是一个很好的衔接。

预防异议

那么,关于预防异议,则出现在TF2-2的技能点上。相关表述比之前的“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要多很多:

你能否预先设想出人们对原书拆页可能有的异议。
常见的异议有:
1、太麻烦了/太难了/成本太高了。(而我们平时的做法省事多了/容易多了/便宜多了)
2、知识与行动之间的差异。(这些都是理论,是纸上谈兵,实际情况复杂得多)
3、西方与东方之间的差异(这些在西方规范化大公司行得通,在中国民营企业的情况恐怕不好用)。
4、有些时候根本做不到!
5、没看懂.…
拆书家通过对拆页和学习者的理解,针对可能出现的异议或疑惑,可以在【I】环节进行预防性讲解……

这里的预防异议,是根据你选择的拆书页具体情况,思考预判学习者对拆书页可能有什么样的异议,根据可能的异议,提前在I讲解引导环节给与解决。手册上给出了5种常见的预防异议的类型。包括

  • 学习者不认同行动的价值。
  • 学习者认为拆页知识难以转化行动
  • 学习者认为不适用自己
  • 学习者认为自己无法做到
  • 学习者不理解拆页的方法步骤

简单的说,就是判断学习者可能会出现上述的一种或几种异议,在讲解的时候就提前针对这些异议做好回馈,对于不认同行动价值的,可以通过说明“不那么做的坏处”或者“这么做的好处”强调价值,引起认同;对于认为知识难以转化行动的或者不适用自己的,通过例子落地到行动;对于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到的,重申边界条件;对于不理解拆页步骤的,详细给出实例说明进行讲解……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 ,预防异议中可以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但并非仅仅是不那么做的坏处。预防异议比简单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面临的情况要复杂的多。
最后,在手册中也很贴心的给出预防异议的小技巧:

在提前设想现场可能出现的异议、疑惑、挑战、质疑……时,拆书家可能会越想越发怵,觉着自己的专业性不够,怕不能事先设想出所有可能的情况。不必太担心。
第一、如果你选的书是接地气的致用类好书,那么作者应该有主动列举常见异议并相应解释。你注意这些内容在【I】环节口头说出来即可。
第二、现场遇到意料之外的挑战或质疑,拆书家总可以按照TF2-4和TF3-3中的思路进行回应。
第三,我们鼓励拆书家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带拆同一个拆页,这样,上一次学习者的异议或精彩案例,就可以用于下一次的讲解内容。

拆书技巧:预防异议和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_第2张图片
美女介绍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书技巧:预防异议和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