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尼玛《暴走大事件》之后,看超级IP之崛起

从“自媒体”兴起开始,“个人IP”的作用大大提升。类似于从前人们眼中的“专家”,只是在“专家”“教授”因某些事件而被“黑化”了以后,这些词不再受到敬重和青睐。相较于“专家”,“个人IP”强调的不是个人学术的权威性,更多的是基于这个人的性格、观点或者态度,简单而言,就是强大的个人魅力征服了粉丝,于是他和他的周边可以自带流量。

《新内容创业——我这样打造爆款IP》

(南立新  曲琳 编著)

王尼玛《暴走大事件》之后,看超级IP之崛起_第1张图片

我看第一本关于“超级IP”类的书的时候,第一个案例就是讲的《暴走漫画:王尼玛和王尼美的创业故事》,这个故事从头到尾都透露着两个字“情怀”。

这种情怀不是“我一定要让世界看见中国”“摇滚是一种态度”“这种小众文化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一类的公益心,而是“我要用一切方式完成我的表达”。

“表达”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智商”和“勇气”。

当然,这本书除了让我读了近30个“新内容创业”的故事以外——怎么说呢,我觉得这种案例分析的方式,如果说是以案例分析后的“方法论”为主要看点,那么本书其实没有特别重这种“如何通过内容创业取得成功”的方法论,反而我更倾向于这是一本故事书,或者说是一本广告书,它让我看到的不是冰冷的“成功案例”,而是每一个“内容创业”故事背后的某一种关注和执着——还提供了一些思路和逻辑。

作者认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对媒体所带来的冲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l以新环节彻底破坏媒体生意的产业链,把媒体公司挤压为内容制作方;

l把原本收费的内容免费,而获得巨大的用户量;

l提供新的生产和分发手段,支持新的内容创作者出现;

l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变现渠道如网络广告、导购、会员费等;

l最新进展是提供内容及衍生产品的电商销售方式。

换句话说,传统的媒体,主要起到的功能是“传播”,它是一个媒介,提供的是出版的服务。而随着互联网等的发展,媒体转为“内容制作方”,信息本身的传递成为免费的,而通过“内容创新”吸引巨大的用户量,并通过“广告、导购、会员”等方式变现。即,由卖信息,到靠内容带流量从而卖广告。

《引爆超级个人IP》

(黄涛 编著)

王尼玛《暴走大事件》之后,看超级IP之崛起_第2张图片

这同样是一本“案例集”。

按道理来说,了解一个领域的东西,应当从方法论开始,或者说最初的理论来学习,但是显然“案例”是最容易切入的方式,因为它生动形象、贴近生活,不会让人困倦于没有生命力的专业词汇和严谨到无聊的逻辑论证与推理里。

作者黄涛丰富的个人标签就足以自带故事和流量,建立良好的个人品牌:

“他是记者,7年采访阅人无数;

他是驴友,20米悬崖滚落下来大难不死;

他是文艺青年,QQ聊天一次就把老婆从杭州取回郑州;

他是老板,开车往返1600公里送员工回家;

他是创业者,创始3个项目均拿到全球顶级风投机构的投资;

他是乐队吉他手,和乐队兄弟一起唱响央视《中国好歌曲》的舞台;

他是两个儿子的爸爸,每天陪他们一起跳、一起爬、一起笑;

他是二兔动漫创始人,云调味创始人兼CEO,田生万物创始投资人。”

这一段写在图书勒口(新学的一个词,就是图书封面折进去的那一部分,一般用来印作者简介)的文字描述,就是一个典型的打造“超级IP”时应该有的、用来给“个人IP”定位的文案。

全书60个超级个人IP的案例,归纳总结了七大打造超级个人IP的方法:

l以内容为载体传递着自己的感召力

l以故事为媒介去击穿各个亚文化圈层

l通过参与感满足用户对“精神消费”的需求

l因情感认同激发共鸣

l用信任构建消费场景和购买依据

l在IP势能的推动下进行裂变式扩张,聚集粉丝成为社群

l以占据粉丝心智中的特定区域形成强关系和联想,进化为品牌,激发商业影响力

很巧的是,这本书也提到了王尼玛——《暴走大事件——个人IP的本质》,不同于前面的“创业故事”,在这篇文章里,没有描述王尼玛和王尼美在创业的过程中“到底承受了些什么”,而是专注于他和他的产品,认为他是在打造一个“集结了原创平面漫画、自制剧/视频、游戏、周边、影视、社区等的IP聚合产品,成为一家具有完整产业链条和生态系统的互联网公司”。

《超级IP——互联网新物种方法论》

(吴声 著)

王尼玛《暴走大事件》之后,看超级IP之崛起_第3张图片

“文明始于语言。”

初听这句话的时候,大概是某节历史课,老师在讲“为什么人类的文明始于语言”的时候,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

一开始没有语言,人们对抗敌人的时候,只能单打独斗,人们很难凭一己之力对抗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当人类发明了一种语言——无论是用某种声音或者符号来表达——就知道分配说,我从正面攻击,你从背后超过去,他俩从侧面夹击,我们共同形成合围之势。人类才得以保存并繁衍。

后来则是在看电影《降临》的时候,对这句话有感觉的。有能相互沟通的语言,是一切的基础,否则当我们误会“工具”为“武器”的时候,就很可能因为“一言不合就开打”而干脆葬送掉一个物种,更遑论这个物种的文明。

吴声的这本书,相较于前两本来说,虽然也有很多案例,但明显是一种更抽象更思维层面的描述,比如开篇的这段话:

“移动互联的深刻之处在于,离散的碎片化在网格叠加中不断形成多中心与新连接。可以说,移动互联的胜利,也恰恰是因为有新的连接语言。”

可能是因为作者吴声是“场景实验室创始人”的原因,他更习惯运用“场景思维”,可以感受到,这本书在关注“超级IP”中对“用怎样的活动及场景策划让IP形象变得更具体更具有话题性”的关注,远远超过“IP”本身的内容。

正如他将“互联网”认为是一种“新的语言”,所以他更注重的是语言的“传播”方式。

《爆款——如何打造超级IP》

([美]安妮塔·艾尔伯斯(Anita Elberse)编著)

王尼玛《暴走大事件》之后,看超级IP之崛起_第4张图片

最后才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本文确实是按照书籍在我心中的阅读难以程度来排列的——毕竟,作为一枚行业外的人,看故事远比看概念要容易得多。

正如这本书的宣传语所写的“IP运营和产品管理方法论第一书,哈佛商学院最热门的营销课”,可见,本书的重点是在有了“IP”以后的“运营和营销”。

换句话说,如果前面的书籍还在讲,如果你想建立一个超级IP,你如何定位你的受众,应当做成怎样的内容创新,结合什么互联网传播手段,打造出属于你的爆款个人IP,那么这本书是站在伯乐的角度,告诉你,你看,市场上的作品如此琳琅满目,你如何从中选择到适合包装上市的产品。

做一个类比就是,前面的书籍在讲《演员的自我修养》,而这本书则在讲《星探的自我修养》。

尾声

写完这篇文的时候,又重新翻了翻这几本书,也许,“被误会是表达者的宿命”。在《引爆超级个人IP》这本书里,写“暴走大事件”的那篇文章的结尾,作者写了这样一段话:

王尼玛《暴走大事件》之后,看超级IP之崛起_第5张图片

现在读来,不免唏嘘。

——————————————


王尼玛《暴走大事件》之后,看超级IP之崛起_第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尼玛《暴走大事件》之后,看超级IP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