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翻身了,是的它终于翻身了,这对于DIY硬件来说是今年最好的消息。提到锐龙翻身就不得不提另一个牙膏大厂,作为一路过来的老玩家,从牙膏厂推出酷睿i系列开始,是既有惊喜又有无奈,惊喜的是当时的功耗和性能,而当AMD缺席桌面旗舰牙膏厂例行升级频繁更换接口的时候,除了无奈更多的则是愤怒!
缺了AMD的竞争,牙膏厂不仅疯狂的挤牙膏,售价也一路水涨船高,原本定位主流旗舰的i7售价2000出头,现在呢?i5都快到2000了…AMD Ryzen 7和5陆续发布后,牙膏厂的售价终于迎来了小幅度的下降,其实牙膏厂的内心是拒绝的,但这次还是被打蒙了,以至于一不小心挤了一大盆的牙膏,正式推出了i9,最高18核心32线程…为的就是阻击AMD X399的16核心32线程。
一激动扯得有点多了,但这些都证实了Ryzen到来的各种好处,所以满满的都是期待啊,废话不多说正文开始…
↑ 本次试用的三大件,包括锐龙1600X、ROG C6H和金邦EVO X灯条,知客和AMD的考虑还是挺周全的,因为对DIY玩家来说,这三大件就等于是一个全新的平台了,手上有DIY电脑就能正常使用!
↑ 锐龙处理器包装盒,整体和以为的包装盒差不多,盒子配色上随处可见锐龙的logo,侧面开窗能看到里面的CPU。
↑ 考虑到锐龙处理器带X比不带的频率高功耗高,所以没有附带原装信仰风扇,里面孤零零的只有处理器和Ryzen 5的贴纸。
↑ 这个透明保护壳还是很熟悉的,AMD也一直都是这样的,下面是处理器上面是贴纸!
↑ 锐龙处理器本体,盖子上的RYZEN采用大字体设计高大上十足,顶部是处理器详细的型号,一般只需要看这两个就OK了。
↑ 非常熟悉的黄灿灿令人眼花缭乱的针脚,这次AM4接口达到了1331针,作为老司机来说,对于AMD的针脚记忆犹新,以前有多次手贱搞弯过,拨正时想死的心都有了,如果断多了的话,就只能说拜拜了!其实关于接口上,AMD这点不如牙膏厂,虽然牙膏厂主板针脚也容易弯容易坏,但起码还能维修换底座,而且CPU普遍贵一些,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作为DIY部件里最脆弱的接口,安装拆卸时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也真心希望AMD X399旗舰平台的TR4接口能用到AM4上..别让一些DIY玩家在折腾时心里产生害怕的想法。
↑ 单就处理器外观上来说,除了针脚数,锐龙处理器的外观和以往的AMD处理器基本差不多,没有AMD ThreadRipper旗舰处理器带来的震撼感强!
↑ 华硕ROG C6H主板,拥有败家的优质血统,毫无疑问是目前最强的X370主板。
↑ 包装风格和以往的ROG主板差不多,第一层是主板,下面是各种附件!
↑ C6H正面照,其实这些年ROG已从经典的红黑配色转换成灰色,而且科技感十足。
↑ 背面,当然标配了AMD散热器扣具,部分高端散热器需要拆卸掉这个扣具才能安装!
↑ AM4接口,这是AMD平台的标示之一,相比牙膏厂极其不容易损坏,但是处理器就要尴尬一些了!
↑ AM4接口的小扣条,这个扣条和牙膏厂的是有区别的,牙膏厂的扣条是直接压住CPU进行和主板接触,同时彻底固定住CPU;而AM4掀起扣条时底座上盖会向上移动,这时候安装处理器再扣上时,猜测移动的底座会轻微挤压针脚达到和主板接触的目的,由于轻微挤压了针脚也会起到一定固定CPU的作用,但由于一些硅脂过于粘稠,拆卸散热器还会把处理器带出来,不小心就会损坏针脚,所以这并不是有人说的底座设计缺陷,应该就是这样的,不看好AMD采用针脚设计有这方面的原因!
↑ 两个PCI-E 3.0插槽周边有金属保护,避免插入显卡时用力过猛造成PCI-E插槽损坏。
↑ 华硕主板标配的SupremeFX音效,除了音质有提升外,这点也是主板发光设计的重点!
↑ M.2接口
↑ 四根DDR4内存插槽,就喜欢华硕的内存插槽设计,只需要扣上面就能安装拆卸了,方便很多避免了底部碰到显卡PCB的兼容问题。另外主板24pin供电旁边还提供了机箱前面板USB3.1接口。
↑ 为了给锐龙处理器提供充足的供电能量,C6H的CPU供电采用4pin+8pin设计。
↑ 8个SATA 6GB接口,现在主板在硬盘接口上已经算是激进了,倒是机械硬盘的性能没有什么改观。
↑ 主板后置I/O接口,左边是BIOS清除和BIOS更新按钮,剩下的除了USB3.0和2.0接口还有一个USB3.1接口,支持Type-A和Type-C。
↑ 塑料材质的后置I/O保护盖有线材连接,拆掉后发现内部有独立的PCB,这个就是CROSSHAIR VI的RGB发光原因。
↑ 继续拆掉主板供电散热器和南桥南桥散热器,拿在手里非常的厚重,供电散热器采用热管连接,而南桥散热器由于没有线材连接,发光的败家之眼logo应该是主板上的led灯折射出来的!
↑ 12相CPU供电,前置I/O里面还有一个M.2 WiFi接口。
↑ X370南桥芯片,除了CPU内部集成内存控制器和PCI-E控制器外,这个芯片则是SATA控制器和USB控制器,芯片表面和CPU一样覆盖了保护盖,而牙膏厂的CPU除了里面用硅脂外,南桥直接就是芯片+主板厂商的散热器,连硅脂都节省交给主板厂商了…
↑ C6H外观欣赏,虽然ROG近些年的红黑配色没了,但由于采用了华硕AURA RGB灯效,也算是弥补R粉心中的对于红黑配的经典了!此外,C6H主板发光的地方不多,比起一些主板全是乱七八糟的灯光来说低调不少。
↑ 金邦极光系列EVO X灯条,除了自身自带的光污染外,从包装盒提供的信息来看,还支持很多主流主板的RGB灯光同步,包括华硕、华擎、技嘉和微星。
↑ 背面参数是8GB x 2,频率为3200MHz。
↑ 内部所有配件,2根内存和2根连接线以及说明书。
↑ 金邦EVO X采用两块PCB设计,所以整体非常的高,顶部是RGB信仰灯,所以需要额外的供电来支持,白色接口是供电线,插在主板上的风扇供电接口即可,而另一根则是主板RGB灯光同步连接线。
↑ DDR4内存除了缺口和DDR3有区别外,金手指采用两边较短中间凸起的不平设计也是一个区别。
↑ 金邦内存顶部的红色是开关,在不接主板RGB灯光同步的情况下,通过滑动能实现四种呼吸灯光,分别是红、蓝、绿和循环模式。
↑ 连接主板RGB灯光同步的四针接口
↑ 内存RGB灯光供电接口。
↑ 内存连接线的方式很简单,白色的接在主板风扇接口上,黑色的接在主板RGB 的四针接口上。
↑ 处理器上的三角形和AM4底座上的三角形对准,轻轻把处理器放入,然后扣上扣条就完成了安装处理器了,再次强调,一定要小心翼翼的,因为针脚实在太脆弱了。
↑ 涂抹硅脂,除了均匀涂抹外,也可以直接在CPU中间放入适当的硅脂用CPU散热器挤压也可以。
↑ 扣上CPU散热器安装完成,其实AM4主板安装部分散热器很方便,不像牙膏厂需要先安装各种扣具,当然了这点还需要散热器支持。
↑ 安装内存并把LED灯供电接入主板上的风扇供电接口。
↑ 找到主板RGB灯光同步接口,C6H共有两个,一个位于顶部,一个位于底部。
↑ 顶部由于金邦内存的RGB灯光同步连接线过短,没法绕到内存的另一面。
↑ 但更悲剧的是,底部也因为连接线过短无法连接内存,看来只能放弃掉灯光同步了。
↑ 装机配件,除了锐龙1600X等三大件外,还有Tt钢铁侠机箱、EVGA 650W全模组电源、迪兰HD6970公版显卡和Tt Riing Plus RGB风扇。
↑ HD6970显卡算是老掉牙了,但因为楼主是外观党,一直非常喜欢AMD的公版显卡,加上平时不玩什么游戏,所以这个卡一直被我珍藏着,这次拿出来就是因为要组建3A平台,为了信仰拉低处理器整体性能也在所不辞,自认为这款公版设计是AMD史上最漂亮的,但由于近年来AMD在高端卡上的缺席,信仰都被老黄泰坦皮占据了,而RX480的公版又是短PCB设计,所以还在等旗舰Vega公版卡,从AMD推出幽灵信仰灯散热器来看,Vega显卡的公版也非常令人期待。
↑ 装机过程省略,简单处理下走线,这台信仰满满的主机算是装好了。
↑ 电源通电后,主板上已经亮起了信仰灯,这里突然产生了一种想法,就是AMD HD6970显卡顶部的三条红线,拆开改造一下加上灯估计就更帅气了。
↑ 通电一次点亮。
↑ 信仰灯欣赏,首次开机当然要进入BIOS里面瞅瞅,这一瞅不要紧发现了CPU温度比较高。
↑ 室温在30度左右,而CPU温度已超过了60度,考虑到前阵子各种翻车,发现C6H的BIOS还是0902比较老,所以直接另一台下载最新的BIOS更新。
↑ 更新到最新的1201后发现温度还是高,以为散热器没有装好或硅脂的问题,于是拆下装了几次还是这样,但安装系统后发现另有蹊跷,后面会揭晓。
↑ 直接安装系统,这个时候顺便盖上了Tt钢铁侠的全景天窗侧板,灯光效果还是杠杠的。
↑ 进入系统第一件事就是数框框,多大12个框框数起来还是非常爽的,锐龙1600X采用6核心12线材设计,CPU占用率非常的低,部分线程还都是休眠状态。
↑ 考虑到HD6970实在太老又不支持PCI-E3.0,为了不影响接下来的性能测试,所以显卡更换为比它新一些的公版GTX780。
↑ 由于温度决定着硬件性能,过高会导致降频性能变弱,所以测试前还是先解决处理器BIOS温度过高的问题。用AIDA64查看温度发现和BIOS里面一样都是60多度,但AMD Ryzen Master官方超频软件里面却在40度左右,通过查看AMD官网的数据发现,处理器温度传感器与主板之间设置了+20度的偏移,也就是说主板检测的温度需要减去20度,这些温度偏高都是假象,实际以AMD官方软件为准。
↑ 虽然温度高是假的,但还是出现了体验上的问题,由于CPU散热器的风扇是根据主板温度调速的,测试时主板检测处理器温度过高后风扇转速也跟着提高,随之带来的就是噪音,由于Tt这款散热器的风扇没有温控,换上四针的风扇后能听到明显的噪音。
↑ 通过AIDA64单点FPU进行10分钟的测试,发现AIDA64的温度已达到了74度,而AMD官方超频软件才55度左右,差别确实是20度左右,可见CPU散热器上的风扇转速和噪音绝对不小。至于这个问题何时才能改善,除了主板厂商外还要需要检测软件厂商的改善才行,但现在只能忍着噪音了,不过主板温度高却不用担心性能了,下面进行性能测试。
↑ 鲁大娘检测的测试平台,CPU为默认,内存开启XMP模式频率稳定在3200MHz。
↑ 虽然网上都是铺天盖地的锐龙处理器性能跑分,但这次还是避免不了,性能体验是首要的!首先是CPU-Z测试,单线程为424多线程为3385,事实上CPU-Z 1.79版本除了跑分大大改少以外,据说还修复了Ryzen处理器性能太过强大的BUG,原因你懂的。
↑ WinRAR基准,处理速度达到9633KB/秒。
↑ 国际象棋基准测试,每秒千步为19176。
↑ Super PI测试100万位时间在10.51秒。
↑ CINEBENCH R11.5测试分数为13.75pts
↑ CINEBENCH R15测试为1248cb。
↑ 3DMark 11的物理分数为12080
↑ 3DMark的Fire Strike模式物理分数为16779。
↑ 鲁大娘娱乐跑分为27万,处理器性能为123968。
↑ 考虑到这次测试的锐龙处理器是带X的版本,所以不超频总有些对不起它,为了不翻车,所以主板已更新为最新的1201版BIOS,然后设置为中文。
↑ 进入BIOS第三个选项后,选择Ai超频调整设置内存XMP模式,即第四项D.O.C.P.Standard,此时内存频率就会运行XMP模式。
↑ 由于锐龙1600X的默认频率就是3.6G,单核最高4G,为了稳重直接设置40,即4G主频。
↑ 由于锐龙处理器的电压跳动范围太大,普遍在1.35V-1.45V实在拿捏不准,为了安全所以小超不要超过1.4V,电压可以选择自动、手动和补偿模式,建议选择补偿0.01v即可。
↑ 通过多次尝试,最终这个锐龙1600X超到了4.1G,而且稳定过了各种测试,从CPU-Z的测试分数来看提升不小,其中默频为单线程424多线程3385。
↑ WinRAR基准测试超频后为10073Kb/秒,默频为9633KB/秒。
↑ 超频后国际象棋为21064,默频为19176。
↑ 超频后Super PI测试100万位时间在10.173秒,而默频为10.51秒。
↑ 超频后CINEBENCH R11.5测试分数为15.20pts,默频为13.75pts。
↑ 超频后CINEBENCH R15测试为1376cb,默频为1248cb。
↑ 超频后3DMark 11的物理分数为12770,默频为12080。
↑ 超频后3DMark的Fire Strike模式物理分数为18977,默频为16779。
↑ 超频后鲁大娘娱乐跑分为28万,处理器性能为135067;而默频下为27万,处理器性能为123968。
↑ 锐龙1600X超频后性能提升还是比较明显的,但随之也带来了功耗的增加,其中整个平台待机为70W左右,仅满载测试CPU后为150W左右,超频后满载测试则达到了210W,那么温度呢?
↑ 超频后用AIDA64单点FPU进行温度测试,发现AIDA64的CPU二极管温度直接逼近了90多度,然后测试被软件自动停止,而AMD官方软件温度还在70度左右。
↑ 更换Prime95进行超频压力测试,最终CPU温度不超过75度,而这时候的风扇已经是最大转速,噪音可想而知。
↑ 锐龙1600X的性能已经测完,下面就该虐牙膏厂的处理器了,本次对比CPU为i5 4690K,虽然该处理器略微显老了,但对于牙膏厂来说就跟新的一样,毕竟在牙膏厂眼里,如果不是锐龙翻身被逼的,甚至还想继续挤下去!这不,i5 4690K的单核426多线程1679,而锐龙1600X单线程424多线程3385,对于牙膏厂再老的U也没啥区别。
↑ WinRAR基础测试i5 4690K仅5700 kb/秒,而锐龙1600X为9633KB/秒,比牙膏厂提升了近一半,这意味着解压一些过大的文件时事半功倍。
↑ i5 4690K的国际象棋为12568,锐龙1600X为19176。
↑ i5 4690K的Super PI测试100万位时间在9.502秒,而锐龙1600X为10.51秒。这个情况应该是意料之内,毕竟牙膏厂的单线程的确优势很大。
↑ i5 4690K的CINEBENCHR11.5测试分数为6.53pts,而锐龙1600X的为13.75pts,又是超过一半的碾压牙膏厂。
↑ i5 4690K的CINEBENCHR15测试分数为590cb,锐龙1600X为1248cb。
↑ i5 4690K的3Dmark 11物理分数为7272,锐龙1600X为12080。
↑ i5 4690K的3DMark物理分数为7839,锐龙1600X物理分数为16779。
测试总结:
优点:多核性能优势明显,性能强大功耗低,性价比简直高的不行了!尤其是R7系列,让牙膏厂的X99平台直接优势全无,X299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R5更是直逼i7,买1000多还是买2000多的相信大家都很明白!
缺点:Ryzen本身的温度虽然不高,但架不住主板检测的高啊,导致CPU散热器风扇转速高带来的噪音有些大,希望官方联合主板厂商尽快解决,毕竟已经影响用户实际体验了!另外就是超频很一般,相比牙膏厂动辄就超4.5G,锐龙的超频体质普遍很低。
最后:十年了,AMD这次的翻身绝对是PC行业的大喜事,不仅让牙膏厂这次很被动,也终结了牙膏厂多年来的挤牙膏, PC在核心上的增加将是未来的趋势,这点从牙膏厂推出18核心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不过,由于AMD多年来缺乏高端市场,所以在体验上还需要加强,这点就需要时间才能解决了!
另外,这次AMD翻身有讨论称在游戏上多核心优势不大,也就出现了多核无用的声音,对于这个声音楼主是万万不敢苟同的,游戏优化确实有一些且两家实际体验也差不多,但这不能说多核就无用嘛,先不说日常的网页多开、图片渲染等多线程应用了,i3和i5玩游戏也没区别不是?
所以多核肯定是越多越好的,例如身价几百亿和身价几千万日常吃饭都差不多,不能说都吃的一样有钱无用吧?几百亿肯定要比几千万的强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