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现在很多人生活中,需要面临的问题。
要解决就要对症下药。
1.什么时候我们会焦虑呢?
(1)不充足
财/物/人(朋友)短缺或者陷入困境。
(2)不满足
身边的人跑得比我们快,赚的比我们多。
特别是发现别人好像很轻松很容易就得到了他们的所求,我们努力很久很久都还是原地踏步,距离实现财富自由,人生理想遥遥无期的时候,最容易焦虑。
我们不仅希望自己的生活足够好,解决现有困境,还希望自己的生活变好的速度足够快,后来者居上,超越身边人,最好是能一次性把之前没能赶上的下海经商、股票风云、地产浪潮包括未来的比特币收益中的所有一步补齐。
太多人觉得那些成功的人无他,就是下手早。如果20年前买了房子,我今天也能身家千万……
殊不知这样的念头其实才是导致你陷入今天焦虑困境的根源。
2.为什么是你在焦虑?
治病要治本。
打个比方:你因为牙疼去了医院,大夫开了止痛药拔了牙只是缓解一时。如果你不改变潦草的刷牙习惯,依旧总吃甜食,那么你三个月后还会牙疼,所有的牙齿都可能挨个疼个遍。
这时候你会后悔说:我要是昨晚没吃那颗糖就好了。(问题1)
别人问你为什么难受,你只想说:需要拔牙。(问题2)
这和之前想要一步到位的焦虑思想如出一辙。
(1)问题简单化
以为自己没能赶上快速赚钱浪潮的人,认为只有一件事情的成功只依靠时间或者金钱一个因素,没能考虑到地利人和多方位多角度的布局。
却不曾想过如果只是时间或者金钱的问题,为什么何时何地都有那么多创业公司倒闭?它们同时代的企业都有成就,启动的时候也不乏资金。
这就是在拔牙的时候把问题归结于昨晚那颗糖,却忽视了那不过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因子,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很多人丢了东西才后悔,要是昨天锁门就好了,殊不知是自己常年累月的习惯造成的必然结果。习惯不改,必会发生。
抱怨槽点:没有好爹。
(2)短视思维
思考问题的时候只是看到了眼前的困境,需要拔牙。没有想到前期几十年的刷牙习惯和一直热爱甜食的爱好,和未来真正要进行改变的事情。
你的问题是饮食和洗漱方式不对,不是一颗牙。
这样的人认为有个好方子就能立刻成功,看到什么火就做什么。学的都说是热门专业,卖的都说是爆款产品。只能跟着所有人后面跑去看热闹,还希望能分得一杯羹的人。这是典型的在求取成功的路上只要了渔的技法,却没有想过自己的未来可能是去到森林或者沙漠。
抱怨槽点:怀才不遇。
请先正视你自己。
你过去做过的所有的选择让你变成今天的自己。
那些你现在羡慕嫉妒的人,都曾经和你站在相同的位置,拥有和你一样的资源。但是他们成功了,你到今天还没有。
那就说明是你在每一个关键点没能做出那个更好的选择,而这根源于你的思考方法有误。
如果你现在还不去提升自己的认知训练做好决策的能力,那么你永远不可能凭渔的技法获得你想要的。因为总会有人做的比你好,走的比你快,焦虑这个问题,无法达到解决。关于这一点的深入思考可以详见我的另一篇文章。授人以渔为什么不好?
简单说:短视思维的人,就是因为挨饿受饥,就天天希望自己的母鸡比别的多下一个蛋,却没有想过饿上一个月,让母鸡孵出更多小鸡才是获得更多鸡蛋的方法。
就是在做决策的时候想的不是十年后二十年后的自己,而是十天后,甚至就是一个小时后的自己。
开始的时候没有想清楚,花了大量的时间却收效甚微,结果事情拖到了限期才交,什么排版设计错别字都顾不上了,交上就行了。
于是工资也是,发了就行了。然后每一天都因为之前的窘迫困境导致所有的钱都要去补窟窿,根本没有资金和时间去等待母鸡养小鸡。所以日日都在这样的困境里,恶性循环的焦虑。
3.怎么做事才能减少焦虑?
每个人其实都是自己人生的CEO,如果我们像领导企业一样去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那么至少你能对自己的人生加以引导,而不是随波逐流的平庸无为或者焦虑不安实则原地踏步。
(1)设定自己的目标
如同企业的目的是盈利一样,考虑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如果你的人生目标就是去赚它一百万,那么你就考虑所有你能够赚钱的工具,然后去练习;可以参考赚不到钱?因为你想的不对!
如果你的人生目标是走遍天下,尝尽美食,那么你就可以从美食与旅游的角度去选择你的职业;
如果你的人生是天伦之乐,那么你就要懂生活、会持家、养孩子、会爱ta。
(2)配置所有资源
做好定位之后,就是要合理的盘点自己的人财物资源,合理考量如何去进行分配,比如资产配置。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资源,也就是你能够享有的时间。想要拥有更多的时间,做事就需要高效的专注。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能够让你拥有比别人高出一倍甚至几倍的时间。比如同样的事情可以一次做好,而不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去修改去弥补。
这样的时间节省出来就可以用来学习充电,而只有输入增多、视角变广、认知升级后,未来再去做决策的时候,才不会再犯以前同样的错误。
(3)标准化事务
越大的企业标准化的流程越多,也就是罗辑思维强调的清单革命。当你知道了生活中的哪些事情是可以根据标准化的流程去做的时候,你就可以花费更小的心力去放在这样的事情上。不是只在笔记上标注领导说明的重点ABC,也不单考虑顾客投诉CDE,而是直接一开始就拟定一个流程清单。
做之前想清楚,这个事情要完成我要做好ABCDE几个步骤,流程中按部就班能够减少你90%的低级错误,至少减少你50%的时间。
节省出来的时间,你就可以去考虑非常规化的事情,比如说创意、思考、反省、复盘。
这样的深度思考能让你自己个人精进,成长升级。好像故事里面挖水管的人,等有一天水到渠成,你就不用再每天挑水了。
4.面对焦虑,你需要做什么?
当你知道为什么焦虑,知道要打开视角加速成长明白怎么去做事的时候,你就能更轻松自如的面对焦虑。
(1)明白焦虑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大脑本能。
当我们在面对一件事物的时候,我们会通过焦虑让自己把注意点聚焦在上面,甚至过度想象它的负面后果。所以不要把焦虑和对焦虑的担心像滚雪球一样在心里累积,平视面对就可以。通过记录日志的方式用冷静客观的角度阐述焦虑发生的时机,有利于判断引发焦虑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
(2)关注方法而非问题。
我们在焦虑的时候要放宽视角,像我们今天探究拔牙的问题一样关注事物发展的起因,这样能最大限度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哪怕目前手上资源不足,也可以通过协调或者互换资源的方式解决问题,实在不行还可以求助。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不找借口找方法。
(3)立刻去做。
如果你感觉到焦虑,通过了通盘的思考,全面衡量了这件事情对于未来的影响,比如说十年后,那么就可以按照拟定的清单立刻去做。
过程中,可以小步快跑,不断纠偏。很多焦虑是因为无从下手,导致拖延症,结果仓促而成的初稿效果不佳,带来恶性循环。
其实想清楚了立刻去做,做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方法和现实随之而来。把焦虑失眠的时间拿来去做事,你会发现问题可以一点一点的解决,收获一个更好的结果。
总结:
请先正视你的焦虑“所以然”的深层次原因-为什么;
通过增强输入,认知升级,提高效率-怎么做;
完成方法探索,立即动手的践行-做什么。
希望能给你带来一点启发。让我们坦然面对焦虑,解决问题。一起来尝试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