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瓷之祖——陶器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它既是物质的产品,又是精神的产物,既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又是一门现代的艺术。

百瓷之祖——陶器_第1张图片

陶艺的起源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华夏先民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他们把陶土掺水湿润后塑成一定的形状,干燥后,用火加热到一定温度烧,烧成坚硬的陶器。在商代由于陶窖的改进和新粘土的使用,以及“釉”的发明,使人们创造了比陶器胎质细密,坚硬,不仅外表光滑,而且更具实用性的瓷器。

百瓷之祖——陶器_第2张图片

中国陶器陶器是人类生活智慧的结晶,是“火与土结合”淋漓尽致的表现。陶器初造的年代,根据陶土出土的结果,可回溯至新石器时代以前。陶土的产生,一开始纯粹是为了实用的目的,且依生活所需,逐渐作为炊煮器、储盛器、水器等用途,可以说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观看中国远古陶器的造型、纹饰、配色,便可反映远古人民的生活观、宗教观、美术观、社会观等。因此有人说,中国的陶器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具体的生活史。

百瓷之祖——陶器_第3张图片

陶器出现的具体年代,目前尚难确知,根据考古发掘材料估计,约在8—9千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几千年来一直是人类的主要生活用具。这时的陶器由于烧造工艺的不同,还出现了红陶、灰陶和黑陶等不同品种的陶器。与此同时,人们为防止陶器经火烧或水浸泡断裂,而在泥土中羼入砂子,烧制成泥质夹砂灰陶和夹砂红陶。此类陶器多用于烹调器、汲水器和大型容器。故又有泥质陶和夹砂陶之分。

百瓷之祖——陶器_第4张图片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生产的陶器。制陶手工业在汉代得到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泥料的选择和配制越发精细,无论是泥质陶还是夹砂陶,无论是饮食器具还是储藏类巨型用具,都比较精细,成型规整、实用。器物上或刻或划,或施彩或上釉,装饰相当美观,以后历史时代的日用陶器很少能与汉代相比的。汉代日常用陶大多数是灰陶,在烧窑后期,还原气氛控制比较好,灰色浅淡而均匀,质地坚实耐用。此外还有红陶和黑陶,黑陶烧成温度较低,属于软陶,各类日常用具为硬质陶,软陶虽然制作精致,装饰讲究,但不实用,往往作为陪葬的冥器。汉代地域辽阔,各个地区工艺传统、生活习俗和原料质地的差异,造成了器物种类、造型结构和装饰风格的诸多不同。

百瓷之祖——陶器_第5张图片

此件藏品经权威专家鉴定是一件汉代-釉陶三足炉,此香炉广口,短颈,折肩,圆鼓腹,三足平底,口腹处饰水波纹,内施满釉,外施釉不到底,造型拙朴规整,淳厚稳重,胎质密实,釉色浅薄。年代极为久远,汉代到现在的古董的藏品已经极为稀少,此外,陶器极具学术价值。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的面貌,虽然陶不如瓷漂亮,但却更具历史价值,未来升值空间极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瓷之祖——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