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353。2020-1-7》

《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353。2020-1-7》

今天是己亥年丁丑月己酉日,腊月十三,2020年1月7日星期二。

第二十章【"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者,蒲芦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䘵,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稟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迹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上一节讲到存诚和明善实际上是天人关系的问题。

船山接着讲解说,朱子把"凡事豫则立"的䂊之素定解释为诚,有两点考虑:除了承接上一句"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其中"一"与诚相应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一个考虑是因为诚是中庸的枢纽,所以不得不以诚为先务。

但枢纽和先务,不妨区分开来。

如何区分呢?天人关系入手即可区分。

从天道角度而言,只有一诚,所以明不是其本质。

从人道角度而言,则必须先行经过明善之功,而后才会有诚身的效果,这时候,明是先行的、前提的、奠基的,"诚之"的人通过明的方式(即学问思辨的方法)做到择善,进而再巩固而坚执,最终贯彻终身。

通过上述对照可知,明善是立诚的豫图。

在上述区分的基础上,再言天道,就可以直接以诚统明,即,到了这一步,则明的性质已蕴含在诚性之中,我们就可以说"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说"知天地之化育",好像诚在前而明在后似的。然而,这是我们为了达到认识的目的,人为区分拆解造成的结果,事实上,诚明乃天道之固然,哪来的前后呢?何来的豫不豫的呢?又有什么立与废之事呢?

既然天道没有这些区分,我们命名的"豫"和"立",就属于人道之当然,也就是说,人道就不同于天道,人道就该以明为先务,明是什么呢?就是学问思辨的功夫,所以,后面的章节多处强调明的重要性:"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也","道问学"(这个道,是指选择一个方针路线,实现尊德性的意思),"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知天","知人",这些都是以明为先的阐述。

由上可知,《中庸》一书,突出地详论了诚而只是极其地简略地谈到了明,原因是因为这本书的任务是明道,所以,对于学习的方法,采取了点到为止的做法。

即使篇章的权重分布,特别做了如此的取舍和安排,却并未因为简略而忽略了"前明后诚"的人道特性。

人道敏政,前明后诚。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中庸〉》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353。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