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丝白练是生涯——思翁大展巡礼(一)《行穰帖》的题跋

董其昌是有明一代最为璀璨的文化焰火,他以书法、丹青、书论、画论和诗文的精绝成就,为晚明壮阔的文化图卷点睛。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董其昌大展中,他的翰墨遗香仍给我们带来震撼、连呼观止,《容台诗集》的佳句和《画禅室随笔》里的珠玑之言自然儒雅,却如狮子吼,更像是照亮后世的艺术明灯。

这次展览除了董思白,甚至还有二王法帖的唐代摹本,有苏东坡、赵孟頫,甚至还有难得一见的奸臣蔡京书法和他为道君皇帝(宋徽宗)的画作题跋,真是意外之喜。

看到董思白的恩师莫如忠的手札,隽永灵动,想见董公能达到遗世独立的审美高度,大概与此有关。这幅书作堪称书卷气的典范,自然的底色之上气韵优雅、收敛而瘦劲,足见书者的积学、见识和领悟;小字精巧到一丝不苟,使人不禁驻足拜读。


乌丝白练是生涯——思翁大展巡礼(一)《行穰帖》的题跋_第1张图片

而清代收藏家高士奇本来在《蜀素帖》上留有题跋(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载),记录用银五百两购入《蜀素帖》并重装的过程,可惜完整的帖本上也看不到这一段。这次一连好几幅高士奇,算大致有了印象。此公是康熙皇帝的近臣,据传书法能模仿董思白。他的字也让人一饱眼福,清朝翰林的书法儁拔、雍容,是一派风格。

有意思的是,明清时期的翰林书法水平相差不大,甚至字写得都相像,这说明馆阁体的功力对书法书卷气的强大支撑作用。


乌丝白练是生涯——思翁大展巡礼(一)《行穰帖》的题跋_第2张图片

笔者反复欣赏了董其昌的书帖,有以下感触和各位分享。这包括有的书帖奇怪的地方,一时还解不了题,此外还有我读董帖时想到的。比如名家自如的行书手札字都有点像,这正是书卷气趋同的表现,讨论放在后面。


一、王羲之《行穰(穰音瓤,地名)帖》

据说唐代内府收藏的《行穰帖》有近三十字,现在只剩十五个。内容和气韵都断开,残片却越发珍贵。王羲之的书帖在唐代为太宗追捧,被搜罗一时;武则天时又让王家后人全数进献家藏的王氏法帖,勾摹成了《万岁通天帖》,传承为后世皇家《石渠宝笈》和《三希堂法帖》的压卷内容。不知道《行穰帖》在其中经历了怎样的命运。


乌丝白练是生涯——思翁大展巡礼(一)《行穰帖》的题跋_第3张图片

卷首“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是梁武帝的话,原指王羲之书法“字势雄逸”(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意思是结体与运笔挺拔而飘逸,实际反映出羲之的优雅书卷气和轩昂气宇。

我们知道书卷气和气宇是观察书法的两个层面,可是单看“龙”和“虎”这两句话就很难与具体的观感联系起来,因为这只是观者一时的礼赞,不能倒推所以没有确定性。这也是米芾在《海岳名言》里开篇就明确反对的,米芾强调“切合书家实际,不做过分的称誉”(取自洪丕谟《海岳名言评注》,上海书画出版社,1987年10月第1版),这是罕见但非常理智的声音。

1、董思白题跋:“东坡所谓‘君家两行十三字,气压邺侯三万签’者,此帖是耶。董其昌审定并题。”这两句诗取自苏轼《书刘景文左藏所藏王子敬(献之)帖》。


乌丝白练是生涯——思翁大展巡礼(一)《行穰帖》的题跋_第4张图片

这几行字的书法符合董思白的特点,但笔墨焦枯,行笔竟然显得有一点生涩,这不太符合思翁自己的要求:书作只在“巧妙”二字。总体而言它还算不上董其昌翰墨的上品。

其中引用的东坡诗句是古体诗,所以“家”和“行”不满足近体诗的“逢双必反”,即近体诗要求一句的2、4、6位置上平仄逐一相反;因为是古体诗,这里出句和对句的“压”和“家”也未反。唐宋以后诗人以作近体诗为主,看到格律不合,这本是容易生疑的地方,但此跋引用了古体诗,格律是毫无问题的。

“十三字”在原诗中是“十二字”,引述不严谨在法帖中也并不鲜见。比如“米元章谓‘大年《千文》,观其有偏侧之势,出二王外’”(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而原句是“若得大年《千文》,必能顿长,爱其有偏侧之势,出二王外也”(米芾《吾友帖》)。意思是“如果得到赵令穰(大年)所藏唐代钟绍京书写的《千字文》”(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想必立竿见影有收获,(我)尤其喜爱这个帖偏侧、奇宕的字势,与二王不大相同。

可见董其昌习惯于把古人文章的大意熟记于胸,个别字不太在意。


乌丝白练是生涯——思翁大展巡礼(一)《行穰帖》的题跋_第5张图片

2、在《行穰帖》另一段不同颜色的纸上,董思白的长跋就出现了让人费解之处。

《董其昌年谱》(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年6月第一次印刷。以下称《年谱》)把米芾《蜀素帖》上董思翁那一段精彩的“狮子捉象”跋文时间,根据内容推定在万历甲辰年(即1604年)五月(《年谱》(55页)),而《行穰帖》上董思白的长跋落款时间是“万历甲辰冬十月”(《年谱》(58页))。

那么按理说两跋都是行书,除了《蜀素帖》“狮子捉象”跋文写在蜀素上,其他因素类似,所以这两个不同帖上的题跋中同字应该十分接近。而且《行穰帖》“冬十月”跋在后,应该比《蜀素帖》“狮子捉象”跋更加成熟。

然而比较的结果是这样的(前者偏黄颜色的来自《蜀素帖》跋,后者来自《行穰帖》跋):


乌丝白练是生涯——思翁大展巡礼(一)《行穰帖》的题跋_第6张图片


乌丝白练是生涯——思翁大展巡礼(一)《行穰帖》的题跋_第7张图片


乌丝白练是生涯——思翁大展巡礼(一)《行穰帖》的题跋_第8张图片

1)“狮子捉象跋”的“真”字儁拔灵动,秀气是底色;“冬十月跋”的“真”字一个运笔没有控制,不像思翁的笔力;一个显得臃肿,其实大书家的字都瘦劲,这是由最基本的审美原则决定的,墨浓时书家会尤其加强转折力道,以求脱离“肥俗”的指摘。要知道董其昌说过这样的话:“古人无一笔不怕千古后人指摘,故能成名”(《画禅室随笔》卷一),在自己奉为神明的王帖上题跋,却硬要留一手、故意写得偏下一等,这不符合董思白的价值取向,毕竟有精绝的《蜀素帖》“狮子捉象”一跋放在那里。

“狮子捉象跋”的“甲辰”是名帖的手笔,轩昂雅致;“冬十月跋”的“甲”核心一笔歪斜,“田”字运笔习惯显得低级、内部交待不清,“辰”字行笔同样单薄干涩,一撇把重心引向左下,不太像五个月前在蜀素上题跋的那个大文人所写。


乌丝白练是生涯——思翁大展巡礼(一)《行穰帖》的题跋_第9张图片

2)“狮子捉象跋”的“为”字撇与右部刚柔相济,优雅但律动感强;“冬十月跋”的“为”要么整体呈圆球状,要么似乎有儁拔的影子,但细看经不住推敲,行笔流畅时字的结构已经与董字分道扬镳、或可称另有特色;“狮子捉象跋”的款识题名尽管分开却字字端庄,“其”的结构稍有松弛,但运笔仍然自然、坚实;

“冬十月跋”的款识则从“其”自开始凌乱,入笔轻佻、框架外凸、右边一竖不该交待得这样轻慢,下面两点的转折也毫无棱角;“昌”字上部过小,不符合董思翁五十岁左右的特点:上博很专业地列示了思翁款识的演变,请看:


乌丝白练是生涯——思翁大展巡礼(一)《行穰帖》的题跋_第10张图片

其中57岁的款识“昌”字也不是很大,似来自展品中的《董临<天马赋>》,这个帖后面再叙述,这里不多讨论。总之,“冬十月跋”款识的特点与“狮子捉象跋”不同。

3)如果说上面两跋的区别还不是很大,那我们细看“冬十月跋”就比较清楚了。毕竟同字的情况下,后面的题跋可能模仿前跋。我从“冬十月跋”里找出几个前跋没有的字来,这样可以一目了然。


最后一个字您可能没认出来,它在跋中是“淳化”的“淳”字;而它的“历”和“辰”有异曲同工之妙。


乌丝白练是生涯——思翁大展巡礼(一)《行穰帖》的题跋_第11张图片

这可能是书者的结字习惯,与一意轩昂挺拔的董思翁不同。

现在这样的书法倒是见怪不怪,但要说这是董思翁在天命之年,于《蜀素帖》题写“狮子捉象”跋五个月以后所写,我是不愿意相信的。

如果有人说董字柔弱,以这个跋文来说,我很同意。它不仅柔弱,甚至连基本功都很单薄。

可是,这个跋文如果说就是董其昌的,真金白银放在您面前,您买不买?


3、和以上长跋同在一张纸上的,还有一段大字跋。


乌丝白练是生涯——思翁大展巡礼(一)《行穰帖》的题跋_第12张图片

连续的纸张,长跋写十一个字的纵高,在这里写四个。大字书帖在这次董其昌大展上有好几幅,比如草书《放歌行诸诗》美轮美奂,仿颜真卿《裴将军诗》和《岳阳楼记》也力透纸背,令人振奋。这里的大字跋也颇有气势,除了文意略有夸张,字的特点与长跋相比焕然一新。

这段文字是:“此卷在处,当有吉祥云覆之,但肉眼不见耳。己酉(即1609年,比长跋的时间甲辰晚了五年)六月廿有六日再题。同观者陈继儒、吴廷,董其昌书。”陈继儒是董思白一生挚友,也是著作等身的人物;吴廷即《蜀素帖》“狮子捉象跋”里提及的羲之《官奴帖》藏主“吴太学”,晚明徽州大收藏家,不少顶尖的名帖都有上他的印章痕迹。

大字跋中的单字拿来细看,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结体的失当处

乌丝白练是生涯——思翁大展巡礼(一)《行穰帖》的题跋_第13张图片

这是大字跋和“狮子捉象跋”同字的对比,前者黄颜色的来自1604年的“狮子捉象跋”,后者来自1609年的大字跋。相比而言,“此”的大字提按还不如前帖的小字的“此”,对董其昌来说已经是败笔;“卷”字很像前帖,本身已经把重心攒捉收缩起来,但撇捺的方向、角度与前帖不同,让这个字看起来像一个极度紧张、头重脚轻的人,使人不适;


乌丝白练是生涯——思翁大展巡礼(一)《行穰帖》的题跋_第14张图片

前帖的“有”不经意落笔但结体协调,后帖的“有”亦步亦趋,且后两个同帖的同字也少有变化,第二个尤其没有筋骨。


乌丝白练是生涯——思翁大展巡礼(一)《行穰帖》的题跋_第15张图片

比较之下,后帖就模仿得太刻意了,它显然没有掌握思翁结字的要领。处理时重心过低,这样使字拖沓累赘,远不如董思白的“廷”字大开大合、气宇轩昂。


乌丝白练是生涯——思翁大展巡礼(一)《行穰帖》的题跋_第16张图片

这几个字都有结体生硬、肥俗的特点,不太像董思白。


2、用笔没有气韵


乌丝白练是生涯——思翁大展巡礼(一)《行穰帖》的题跋_第17张图片

“耳”字涂改过、“月”的运笔很随意、“羊”这半边行笔丝毫没有变化,在行草书里算令人失望;并排的两个“六”也如出一辙,这不符合行草书灵动的特征,比较呆板甚至有点“笨”。

以上是对《行穰帖》所谓董其昌的长跋和大字跋的分析,客观说他们都与处于创作盛年的董思白不大契合,不排除这两个跋出自旁人之手。

书法字库和拇指着力

己亥正月杂诗二首

多看一眼的要领

如添当暑色,可作立春诗

书法核心的字眼

死磕练执笔

哪个才是宋徽宗

中原北望气如山

怎样签好名字

苏东坡的归隐

被误读的米元章

认识董其昌:《蜀素帖》与思翁的三题

无公则无南宋

斜风细雨入汤山

成亲王的“讥讽”

北宋的几个瞬间

几种讥讽

故国如斯在,生涯多可行

临窗刻镂——水的本来含义

明珠就性赠襄阳

翰墨风流——三个维度看书法

齐白石的匆匆不及

黄鹤楼的鹤是哪一种黄

神仙翰墨轩昂久

盲写的状态

酒后的状态

乌丝白练是生涯——思翁大展巡礼(一)《行穰帖》的题跋_第18张图片

敬请关注本公众号:不熟的果实最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乌丝白练是生涯——思翁大展巡礼(一)《行穰帖》的题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