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王重阳六年不练剑

东邪,西毒,南帝,北丐

是北宋年间四大高手,武功深不可测。

但是四个人,都打不过一个道士。

这个道士,就是公认的天下第一:全真教开创者,王重阳。

王朝阳有个小师弟,叫周伯通,

在过了三十多年后,也成为天下第一。

这时的江湖,东邪、西毒、南帝、北丐老而弥坚,已是珠穆朗玛峰一般的存在。

周伯通却直性地说,如果我师兄还活着,何须再像第一次华山论剑时斗上七天七夜,

只要半天时间,就能拿下那哥儿四个。

当时江湖上还冒出一个西域大角儿,叫金轮法王,风头无两,

号称史上第一个练成第十层龙象般若神功。

周伯通说,如果师兄在,金轮法王在他手下走不了十招。

又一千年后,王重阳有个本家后人,叱咤华语乐坛,是无数人眼中的NO.1。

前几天的一场演唱会,破音、走调、抢拍,

让很多人跌了眼镜。

连老狗这大外行,都能听出来,

那声音,确实和当年大不一样了。

以前孤陋寡闻,不知道开演唱会有这么大难度。

还以为只要是好嗓子,在上面走走唱唱、互动两钟头就OK了。

现在看起来,歌者连唱几个小时,而且每一首歌都要保持第一流的水准,真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

它对体力、身体心理状态、嗓子保养,以及之前每日的练嗓基本功,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台上的一分钟,真是踏踏实实台下十年乃至几十年的基本功。

日复一日的磨砺,才能保持上好状态。

由此想到,即使是公认的天下第一王重阳,假如他活过了58岁,从《射雕英雄传》活到了《神雕侠侣》。

假如他种种原因,六年时间不练剑,会是什么状况?

莫说十招搞定金轮法王了,

只怕对阵上郭靖、杨过这些后生小辈,都要顿感手生了。

功夫,

做不得一点假。

外行人看的是热闹,只看到了高手在台前的风光,

却不知道,

风光是TA将功夫发挥到出类拔萃之时,呼起的风,散出的光。

只是TA自身功夫的附带品。

以前看电视剧,高人们往往一听琴音,就知道对方心里是什么情绪;一看对方走路,就知道他的武功门路。

那时觉得玄乎,不可思议。

现在才有点明白,原来是真的。

一天不练功,自己知道;一周不练功,内行知道;一月不练功,观众知道。

你在不在状态,过来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茶艺师一周不摸茶,奉茶的手势就难免呆涩一点,

更别说TA与茶断了这么一阵链接,专注力已无法快速、完全集中在茶上。

手艺人一月不摸工具,下手就难免粗糙一些,

更别说TA与材料之间断了默契、灵性的感觉。

别说这些台前功夫了,

就算是写作这种闭门关户的私事,

如果大作家长期不读书、不提笔,

一读其新文,就能读出TA当下思想状态的涣散,夹杂了诸多俗念。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这快,并不指招数有多迅疾,

更多指武功的纯熟、流畅,一招一式之间毫无生涩,犹如天外飞仙,羚羊挂角。

施展传统套路也无懈可击,自创招数也无懈可击,随手施展也无懈可击。

TA的一举一动,乃至每一个呼吸,每一个念头都在里。

而这一份流畅,

是不能断的。

每一天都不能断。

你若想登峰造极,

甚至,每一念都不能断。

你可能感兴趣的:(假如王重阳六年不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