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小镇又开始热闹、富有生机的一天。商贩们早早地开门,新鲜的蔬菜瓜果还滴着露水。匆忙的行人穿梭在拥挤的道路,嘀嘀嘀的汽车鸣叫声,孩子的笑声,大人的催促声,交织成欢乐的交响乐。
古朴的街道上坐落着一家十几年如一日的包子铺名叫来客,它的对面最近又开了一家新店,好像为了不甘示弱取名为客来。两家包子铺的蒸笼蒸腾的热气,好像是大战开始前的硝烟。
01
来客的老板,是一对中年夫妇,这家包子铺凝聚了他们20年如一日的心血,所以很是珍惜自家的招牌。店里常年只做3种包子:肉包、菜包、豆沙包。
来来往往的都是老主顾,每天忙忙碌碌,店主快速地给客人们打包。或者客人们有时间的话也能坐下来,一碟醋、一杯水、一屉包子、慢慢品尝。
客来的老板,巧了,也是一对夫妇,就是年纪要小好多。属于刚创业的小年轻,散发着蓬勃的朝气和干劲。
小夫妻俩刻意挑选店铺位子的时候,选了来客的对面。一来方便吸引食客,二来假如能竞争过来客,一定会名声大噪。所以,从一开始,客来就是野心勃勃,冲着来客而来。
年轻人,到底是花样多,点子广,希望自家的包子创新。有很多的品种,还做了一个牌子挂在墙上:肉馅、青菜馅、酸菜馅、奶黄馅.......除了包子,还做花卷、油条、豆浆、米饼........一应俱全。
新店开业,一下子吸引了小镇的人们。一时间顾客盈门,客来的早餐食品还进行限量销售。这下就更火了。每天都有大队的人马排起长龙。
02
面对来势汹汹的竞争者,来客的门庭还是冷落了下来。可是老板和老板娘,却还是很淡定,也没有立即做出什么反应,还是专注于自家的生意,每天询问客人们食用包子后的感受。
只是每天早晨凌晨2点左右,来客店里的灯就亮了。老板娘开个电动车去赶早集,回来以后满载着新鲜的食材。店里传出噼里啪啦的响声,认真地做每一个包子。
客来的小夫妻也不甘于平静,每天总要折腾一些新的花样。把自家的店铺又重新装修了一番,用最先进的机器批量生产。店里还应用起了WIFI,方便等候的客人上网打发无聊的时光。
店铺里的品种也不断地更新,有时候不够了还要去买一些别的店里的产品来补货,以此来营造丰盛的样子,以期获得客人们长久的光临。
一个多月的时间,客来的门口再也不是热闹非凡,人来人往了,甚至有些冷清,反而来客又重新聚集了原先的老顾客。
03
小夫妻满是疑惑和不解,不明白为什么大家伙儿都跑去了那个平平常常又古旧的老店。也不好直接上门去询问对门的竞争对手,只能另外想办法。
客来的小老板娘在集市上不停地转悠,终于遇到了之前一个常来的顾客现在却成了来客的回头客。和顾客寒暄了好一阵,才把话题引上来关于自家产品和来客包子的对比。顾客只是笑笑,让她自己去尝尝即可。
随着时间的推移,客来的店铺门口愈发门可罗雀了。这下小夫妻终于慌张了,赶紧让家里的亲戚去来客的店铺里买几个包子。亲戚等了好久,才拿着热气腾腾的包子回来了。
一碟醋,用筷子夹起一个肉包。咬下去,松软的面团,有肉汁流了出来,再放在醋碟里沾一些醋。吃进嘴里,感觉整个嘴里充盈着肉香醋香,任由新鲜食材给唇齿间一次次美好的碰撞,三下五除二,一个包子就没了。
再尝试菜包,里面的蔬菜十分的新鲜,再搭配很好的配料,面皮松软有嚼劲,吃完以后感觉满满的活力。豆沙包也很精彩,豆沙馅不是那种散发着浓浓加工味的蜜馅,很像小时候外婆手打搅拌的豆沙。实实在在的软糯的豆沙再配上里面的桂花蜜,感觉味道好极了。
之后
再一个月后,客来的小夫妻把店面盘了出去,不再卖包子。他们知道,不管店面的名字如何的相似,品种如何繁多,客人们不会再回来了。
他们运用最现代的机器和最便捷的材料,终究还是比不过来客手工和面、手动拌料的技巧,还有配料的选择。
对于食客们来说,散发出食物本身味道、有人情味、有诚意的包子远胜于流水线生产的快捷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