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造假缘由?――学术品格与体制的双重衰败

近日,国际期刊《肿瘤生物学》发布声明,因同行评审造假,撤销了107篇署名为中国作者的医学论文,学术圈论文代写、造假的怪象再次置于风口浪尖。 中国学者的学术道德意识缺失倍受抨击,中国的学术竞争力也受到质疑。


大学精神丧失了吗?

从论文造假事件 ,大众很容易联想到大学生这一主体。代写作业,论文造假在高校中已经成了常态。大学生群体是一部分职业学者的后备军,他们也同样被称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据了解,大学生选择作业代写或论文造假无非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作业太难太多超出能力范围,这一客观原因很容易诱导他们选择捷径;二是个人散漫懒惰的态度,这一主观原因是他们注定不能优秀的根本所在。大学阶段是学子培养学术意识,增强学术能力的早期平台之一,如今却演变为“学术腐败”的温床,中国的学术竞争力削弱由此可窥一二。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博学的第一要义在于德行,部分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已经逾越这一雷池,罔顾学术道德和伦理,大众不免提出质疑,大学精神丧失了吗?

论文造假缘由?――学术品格与体制的双重衰败_第1张图片
头顶的星空

围城里的知识分子

据悉,论文代写无疑已成为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良莠不齐的执笔者、泥沙俱下的中介、成本低下的广告平台(贴满论文代写广告牛皮癣的墙壁),络绎不绝的需求方,一应俱全。这反映出,很多知识分子正居于用谎言铸造的“围城”里。各个层次的知识分子如同钱钟书先生笔下的方鸿渐,拿着克莱登大学的文凭混迹于各个圈子里,以招摇撞骗作为终南捷径。

通往成功的道路早已水泄不通,即便是歪门左道也已经人满为患。

这个流行急功近利的时代,潜心做学问的人太少了。另一方面潜心做学问也太难了,或者说,事业机构并没有给他们足够的包容去兼顾学术和日常工作,同时,社会也惯于用机制禁锢个人的自由发展。“没论文,人家成主任医师,你还是‘千年主治’”,这是一线医生无可奈何而发出的感叹,“相信讲好一门课比写好一篇论文重要的人,今夜死去了”,这是大学教师试图放弃抗争的先言。专家坦言,一些学者之所以论文造假,除了个人问题,也是因为目前很多行业中,论文和职称晋升紧密挂钩。

站在道德制高点,大众会认为这就是知识分子没有坚守初心恪守原则而找的客观原因,但是有多少人被这些机制逼得无论可走。如果评职称必须要把论文课题放在第一位,那么心怀百姓、妙手仁心的医者,全心教学、兢兢业业的老师,他们坚守的理由在哪里

论文造假缘由?――学术品格与体制的双重衰败_第2张图片
知识分子处于用谎言铸造的围城里

论文造假不等于“医术低下”,

但依旧可耻

利用审批漏洞,同行评议造假从而发表“伪科学”论文,局外人不得不感叹这些当事人的“聪慧”。这些聪慧的人是不甘于被制度禁锢的有志者,用虚假的科研态度践踏科学的生命,而科学的生命元素之一就是真实。

一个用侥幸的态度对待科研工作的医生,能否在临床时保持严谨?一个急功近利渴求升职加薪的教师,能否在教学时给学生呈现一个由内到外的正面形象。

费尽心思给自己披上学术达人锦衣而忽视本职工作的人比比皆是,潜心做学术的人太少,实际上,踏实坚守岗位本职的人也不多了。从本次事件管窥,医疗机构是论文造假重灾区。很多业界人员无奈地表示:一些不会做手术的主任医师,医术不精的内科专家,靠着科研论文获得各种职务头衔,但在实践中却不会处理病人和具体的临床问题。当然,也有很多妙手仁心的医者,忙碌的工作状态使他们没有过多时间进行课题研究,但现实的职位评价机构倒逼他们重新权衡科研和临床的重要性。面对利益、面对不公,他们开始寻求捷径,深陷论文造假的囹圄。

职业倦怠带来思维固化,功利诱惑导致贪得无厌。论文造假完全不等于“医术低下”,但依旧可耻。

论文造假缘由?――学术品格与体制的双重衰败_第3张图片

“论文市场”的自发性

“生命短暂、时间宝贵,干嘛要生产垃圾呢?”从事论文代写的“枪手”道出了老实话。需求决定生产,需求飞速增长,但生产质量并不因此得到保障,“企业”因供求关系涨落为追求利益不择手段,从而暴露失常自我调节的自发性。

以知识分子为主体构建起来的论文代写、造假灰色产业链,也没有避开论文代写市场的自发性。

从各大论文网站上粘贴复制而来的文章用以满足大学生“稳过”的需求,更为高级的拼凑加修改的文章作为体制内人员评职称的的敲门砖。逻辑混乱、格式错误的论文在职业人的反复修改下再次进军各高校、事业单位。这些“炒冷饭”的价值与意义何在?同时,这一怪象也反映出目前版权制度的漏洞,粘贴复制,互搬互抄,肆意盗用他人脑力劳动产品已经成为了学术“潮流”,下到为应付作业的学生群体,上到为升官加薪的从业人员。

论文代写市场愈发“繁荣”,新兴的产业链恰好迎合了学术品格与体制机制的双重衰败。锈迹斑斑得人心,诟病颇多的体制,铸就这样一个荒谬的产业。而目前这个产业堆砌的市场也面临着自发性弱点带来的危机,这是不是一个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呢?

论文造假缘由?――学术品格与体制的双重衰败_第4张图片
黑白分明


虽是事后诸葛,但惩戒力度必须加大

近期论文造假事件不断发酵,对这批涉事的学者的追责问题也是大众的关注点。目前,107篇造假论文已撤销,全部524名涉嫌造假的中国学者姓名、供职机构以及所在科室公之于众。处于这份名单上的学者、专家要面对的不只是公众的质疑和谴责,还有自身良心的不安。想到2014年,日本著名学者小保方晴子涉及捏造这一学术的不端行为在学术界掀起的轩然大波,而后,其导师笹井芳树留下一纸叹息的遗书自缢。科学的真实和学术道德是科研的底线,不可越界,人们必须深谙。

《亚洲周刊》曾刊文:中国的国家竞争力正被猖獗的学术腐败快速腐蚀。中国学术界经历这样一个大乌龙,今后科研人员发表国际论文的难度将更大。“学术腐败”问题堪忧,必须高调处理,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以此为诫才能走得更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文造假缘由?――学术品格与体制的双重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