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2】户外广告分析训练

题目:

拍下一个你生活中实际遇到的户外广告,并深入分析其优点与缺点。

注:尽量选择做得好的广告进行拆解,做得很烂的广告在初期很难分析好。


【Day12】户外广告分析训练_第1张图片
IFAW拯救大象罗拉·公益广告

两个月前,我在地铁上看到一则关于象牙的公益广告。面对地铁上众多不同风格海报里,唯独IFAW象牙公益广告给我留下印象。(※没有户外实拍图是因为地铁上这个广告已被换掉,只能在网上找这个公益广告相关海报。)

优点:

1、简约的海报设计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地铁里的广告几乎都是用色彩丰富的背景设计。很多商家担心自己的海报会不够显眼,都会尝试用更鲜艳,更跳跃的颜色去突出自己的广告。有时面对N张五彩缤纷的地铁海报里,再去使用显眼的颜色,不仅没有做到差异性,反而更容易淹没在众多海报当中。

而这一次的IFAW广告十分简洁。名人的配图,加上一句文案,精简并没有多余点缀的设计,在众多地铁广告中脱颖而出。就好比美女我们看多了也会产生审美疲劳,然后这时出现一个清新脱俗的女孩子,是不是反而就更能引起人们的的注意呢?

能吸引人们眼球的,往往就是那些具有差异性的事物。

2、文案特点

每张图的文案都会根据相关名人的职业性质进行筛写。

譬如王珞丹是演员,那么文案就以演员的角度出发:我喜欢精雕细琢的演技,但我不愿见到精雕细琢的象牙;

小柯是音乐人,那么文案就会以音乐人的角度出发:大自然的声音是最美妙的音乐,除了大象的悲鸣;

孙冕是2010年从珠峰北侧登顶的年龄最大的华人,而配图文案也相当符合他的特点:当我在世界留下行走的足迹时,大象的足迹却在世界上慢慢消失。

而其他名人的文案也同理。他们想通过不同职业的性质去营造不同的文案效果。这样的做法,更像是以个人身份的角度为大象发声,而不是只懂得念同样的宣传口号。

这种站在多种职业身份的角度去发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影响不同的人群!

3、拯救大象罗拉

据相关报道,在初喀麦隆国家公园,6周时间里就有650头大象遭到猎杀。而他们想借助“罗拉”为大象们冠名以及代表,让人们记住这些因为象牙而殒命的非洲大象们。而“拯救大象罗拉”相比“拯救650只大象”更口语化,更具有记忆点。并且庞大的数字容易使人觉得无能为力,而“大象罗拉”可以令人忽略背后惊人的数字,让人觉得可以为此助一臂之力。


缺点:

1、人群定位不精准

我是不买象牙制品的人,当我看到IFAW这次的公益宣传时,我更加不会买象牙制品了。但是!他们的广告其实并不是针对我们这类本身就不买象牙制品的人群。

他们针对的,应该是做象牙买卖生意的人群。而那些人群知不知道象牙制品背后的血腥真相?我认为是知道的。既然是知道的,那么这些文案其实并不能解决问题。而这个公益广告能感染的,或许只是我们这一部分人群。但是他们真正要说服的,其实是阻止做象牙买卖的这些核心人群。

一句简单的:克服内心贪欲,就真的能让他们不做生意买卖了吗?不能!

既然能做这类猎杀买卖生意的人,更不会被可爱的大象所感化,所以我认为这类广告创意实际上并不能解决问题,但是能让小部分人关注到这个事件中。


2、无法真正的让人行动起来

就像我刚刚说的,看到这类广告,能让我约束自己不要去买象牙制品。而人们能被广告所感染因此去为大象发声吗?

我认为,其创意很难鼓舞到大众去为大象发声,它或许能利用可爱的大象去感染像我们这类的小女生的同情心。但却无法鼓舞大众真正去关心到这件事来。因为这件事可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是自己身边随时可以阻止发生的事情。

譬如它不像公共场合抽烟、丢垃圾等,我们看到可以上前提醒或者阻止一下。而它的难度就在于不是我们身边会经常遇到的,所以久而久之,公益广告所提倡的理念也会渐渐被人忘记。


3、没有触碰人性本源

为什么“和颐酒店事件”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这个事件触及了人们的自身安全利益,都害怕同类的事情在自己身上发生。所以人们会通过舆论去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设法避免今后再发生这样的事情。

但为什么保护动物的公益广告、动物被猎杀事件,总是无法引起人们的大量关注?

因为这些事件没有真正涉及人类自己的实际利益。站在人性角度,只要不涉及到自己的利益,都难以引起人们投入在这个时间当中。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众生平等,人性都是自私的,他们都只愿意为自己发声,为同类发声。


小结:

因为这次作业,我也深入地去了解这一次的象牙公益广告。其实我一直都不知道,象牙制品原来会夺走大象的性命。没有象牙我们的生活丝毫不会受到影响,而没有了牙,大象却不能生存。而且我看到大象被夺去象牙的血腥画面时,不禁觉得人类的贪欲竟然可以对有生命的动物如此下狠手。

也让我想起了人们对狗狗,对动物的偏见。当我开始自己养狗以后,为了能更好的跟狗狗交流。我开始看大量关于狗狗行为学的书,也开始在网上找科普文学习。当开始踏入这一步的时候,我发现知识的广阔与更新的速度,超乎我的想象。

于是,我试图将我所了解到的知识分享给身边朋友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并不是知识散播得不够广泛,而是人们不愿意改变自己固化的思维。甚至很多自己养宠物的人为了让狗狗“听话”,直接采取打骂的行为试图让狗狗服从自己。这不仅影响人与动物之间的bonding,而且真真实实地忽略了动物心灵上的真正角度。

或许因为我们身处的环境等因素,在信息较为闭封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难以抛弃过去旧的观念重新接受正确意识。然而在保护动物这条路上,我们还需要花多少时间?也无从得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12】户外广告分析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