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作品|我觉得腾讯移动分析应该这样改

内容来源:本文为腾讯移动分析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联合举办产品测评大赛的参赛作品。

参赛者:老虎讲运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专注运营一百年。

编辑:Fiona

作为运营,每天都要和数据打交道,运营过多款产品,也用过一些数据平台,其中有腾讯移动分析、友盟、GrowingIO和自家开发的数据后台。每家都有每家的优势,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自家开发的后台,优势就是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劣势就是数据不准、不全,反正一提到自家数据后台,我一般是拒绝的。

这也是为什么腾讯移动分析和友盟能大行其道的原因,毕竟人家是专门做这块的,专业度还是有的,尽管如此,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还是有许多功能需要待完善的。

这里我将运营的数据查看需求,从基础数据-深度数据-自定义数据,这样的思路,来评测下腾讯移动分析,看看有哪些点需要改进和优化的。需要留意的是,数据越基础,使用的频次越高,数据越深度,使用的频次越低。举个例子,用户时长数据,属于深度数据了,运营每周,甚至每个月查看一次即可,不像新增数据,每天都要看的。

一、基础数据模块

产品的基础数据无非是三大块,新增、活跃和留存,还有个充值数据,因为这块不会开放给第三方,所以这里不讨论,只从新增、活跃和留存三块来分析。

1. 新增数据

运营每天要看的数据有日新增,每周做周报时要看的是周新增,以及做月报时,需要用到月新增数据,我们来看下腾讯移动分析这块是如何表现的,竟然没有这个版块!!!机智的我在历史趋势里面找到了新增数据。

入围作品|我觉得腾讯移动分析应该这样改_第1张图片

像这种运营每天必看的数据,没有拎出来作为单独的版块,我感觉还是挺诧异的,还好有个历史数据,没有影响到日常的数据查看。但是上次老板的一个需求,让我有了要换统计平台的冲动。

老板是这样要求的,让我统计下15年到18年最近的,每月月活数据。我翻遍了腾讯移动分析,最后在哪里找到这个数据了呢?在“用户生命周期”-“活跃度”里面,按照30天一个周期去选择每个月的最后一天数据,要是换做别人,可能就交个白卷给老板了。

优化建议:

增加新增模块,可按照日、周、月进行筛选数据,方便运营进行数据统计,数据统计不是目的,目的是将数据导出,拉出曲线,对比数据变化,像这种没有周、月新增数据,不太好判断出新增数据上涨了多少,下降了多少的。

2. 活跃数据

运营最关心的是日活数据,这个在历史数据里面能找到,还是有点想不通,这么高频使用的数据,为什么在历史数据里,而没有单独作为一个模块来展示。甚至一度认为没有周活、月活数据,直到后来,我在“用户生命周期”的版块里面找到了WAU和MAU的数据,从个人的理解上,“用户生命周期”是属于深度分析模块了,把这个基础数据放到这里显得有点不妥。

入围作品|我觉得腾讯移动分析应该这样改_第2张图片

优化建议:

新增活跃数据版块,可直接勾选周、月的活跃数据。

3. 留存率数据

通过上面两个案例,我们应该能猜出来,这个数据放在哪里了呢?用户生命分析。运营对用户生命其实不感兴趣,我们每天只想知道,前天的新增用户,留存率有没有异常,有没有被别人刷量,只需要告诉我们个数字就可以了,而不是每天都去钻研用户行为时,去看用户留存。

优化建议:

新增一级菜单,留存分析的板块,而不是二级、三级栏目,毕竟这个数据是高频需求。

二、深度数据模块

上面的基础数据,是运营每天都必须要看的,甚至周末在家也要实时关注,这里的深度数据,就不需要那么及时,因为深度数据,波动一般不大,也就是在版本更新的时候,会有查看的需求。

深度数据包括渠道新增、活跃用户构成、用户使用行为、终端分析、用户画像等等。腾讯移动分析的亮点是渠道新增数据表现这块,可以很直观的表现出各个渠道的新增,用以对比各个渠道的效果。

入围作品|我觉得腾讯移动分析应该这样改_第3张图片

有次我们版本更新后,有一个渠道新增由原来的600左右,一下子跌到了100左右,通过这个曲线,一下子就看到了这个变化,去那个渠道的后台查看,发现包上错了,导致数据没有产生,赶紧重新提交后,数据恢复了正常,这块展示要比友盟做的好很多。

1. 活跃用户构成

活跃用户构成这个数据不经常用到,但是在做用户留存分析时,也会用到。腾讯移动分析这块做的还能够满足分析的需求,唯一的不足是不同时段的用户颜色区分不明显,不如友盟的强烈,一眼能看出来不同时段进来用户的占比。

优化建议:不同时段进入的用户,颜色区分更加明显些。

2. 用户使用行为

用户使用行为,作为运营最关心的有这2个数据,一个是使用时长,一个是使用频次。然而第一个数据,腾讯移动平台并没有很好的展示出来。运营的需求是这样的,我们的安卓应用,用户打开后,可能看一眼就离开了,也有的是滑了几下就离开了,还有一些使用了几分钟的深度用户。

我们要知道,各个使用时长段的占比,比如有百分之多少的用户不到3秒就退出了,如果占比很大,那就要排查问题,找出原因了。腾讯移动分析里有个“人均使用时长”,就好比人均财富一样,意义不大。而且这个时长数据,竟然放在了使用频率里面,一般人可想不到。

入围作品|我觉得腾讯移动分析应该这样改_第4张图片

优化建议:作出竖状图来展示,如下图。

入围作品|我觉得腾讯移动分析应该这样改_第5张图片

终端分析:

终端分析的目的是判断用户的质量以及是否有被刷量,是单独一个模块来展示的,而不是放到“用户挖掘”里面去。这块功能上,没有大的问题,比我想要的更详细些,然而其实并没有太大用处。

运营这边只关心设备名称、网络环境和运营商。像内存数据,即使给到了,大部分公司也用不上。举个例子,我知道我们有30%的用户,是512M的用户,那我们不推大包了吗?还是要推的,问题是无法像大平台一样,做精准推送。

设备分析我们主要是用来做适配的,如果是这个目的,放在用户挖掘里面,是不是有点分错类的感觉。

优化建议:做好分类即可。

3. 用户画像

这个也是低频功能,我看过一次后就不会在看了。最关心的倒不是如何展示,而是数据的准确性。用户画像的价值是结合推送功能,如果这2个功能能打通,就完美了。

三、自定义数据模块

自定义数据这块就是埋点了,可惜我们公司没有埋点,这里不做分析。说下自定义模块里面的漏斗分析。漏斗分析是我们运营看功能转化率时用到的,我们用腾讯分析,做用户过新手漏斗分析时,发现数据都是100%,功能的准确度让我有点怀疑,直接pass了这个功能。

这块需要产品和技术来配合,看公司的实力了,功能性应该没问题。

上面从运营的角度来对比了几个数据模块的体验感受,接下来讲下优化思路。

1. 以人为本,要知道是谁在使用移动分析,是运营还是产品,据我在多家公司的经验判断,看数据的都是运营居多,产品有的连数据平台的账号密码都不知道,既然是运营看的比较多,那基础数据就要放在一级菜单,产品比较关注深度数据,现在的腾讯移动平台,感觉更像是一个深度分析的平台,如果是深度分析平台,还有GrowingIO,不过他家体验也不咋滴。

2.归类要清晰,宁可一级菜单多些,也不要每个栏目都点开看一遍,才能找到想要的数据,比如月活数据。还有上面的用户时长放到了用户频次里面,如果不点击去看,是万万想不到的。

3. 按照高频需求和低频需求来优化,高频需求,如新增数据,做的简单易懂,功能齐全(可选周、月),低频需求,务必数据准确,有参考价值。

4. 另外就是思路上的改变了,做数据分析平台,数据展示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展示的数据分析出产品存在的问题,一个最简单易行的方式时,能用曲线或图表表示的,就做出来,不要单纯的数字。

总的来讲,腾讯移动分析平台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就是各个模块分类有点不尽人意,不能快速找到自己想看的数据,后台开发,任重而道远,干巴爹。

相关阅读

腾讯移动分析产品测评大赛火热进行中,丰厚大奖等你来!

本文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和腾讯移动分析MTA共同举办的#腾讯移动分析产品测评大赛#的参赛作品,转载请联系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有关产品测评大赛合作事宜,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你可能感兴趣的:(入围作品|我觉得腾讯移动分析应该这样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