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蔷薇"作一个现象研究!——吴锐众

"紫蔷薇"作一个现象研究!——吴锐众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紫蔷薇

最近,微信圈中大家关注“紫蔷薇”的艺术作品,她那洒脱不羁,自然奔放的作品倍受大家在尊崇。大凡有一定艺术素养的艺术家都大加赞赏,甚至一些很少点赞的大咖艺术家也不惜浮出水面来点赞。当然,她的作品独特性与人文精神让人过目不忘,她的艺术作品的张力尤为突出,更让人百思不解的是她并非是一个专业艺术工作者,也没有经过什么专业的艺术训练,只是自己爱好艺术,有空就画一些,仅仅画了两年,据说已画了上千幅作品,而且就画在各类普通的纸上,笔也是一些随手能拿到的工具作笔,真是不拘一格。


"紫蔷薇"作一个现象研究!——吴锐众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紫蔷薇"作一个现象研究!——吴锐众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紫蔷薇"作一个现象研究!——吴锐众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大家都从“紫蔷薇”的天赋,精神层面去分析,去解释,这当然不错,但我总感觉这很难让人有个合理的解答。我一直疑惑,她是如何形成这样的品位。

"紫蔷薇"作一个现象研究!——吴锐众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紫蔷薇"作一个现象研究!——吴锐众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她的作品给我第一的感觉是可以放大十倍、二十倍也可成立,而且越大越具有艺术表现力,我为了求证这一感觉,用油画临摹了一幅“紫蔷薇”的作品,结果真能成立,而且还应该放得更大,会更有张力。

图片发自App

我又想到中世纪的画家都是画大型壁画出生,所以他们对宏大的场面的把控能力非常强,就是画局部也很有张力,很大气,与整体有着内在的联系。但当油画成为架上作品后,渐渐人们越画越小气了,开始矫揉造作,描摹一些不必要的细节,其实现代艺术反的就是这些。

"紫蔷薇"作一个现象研究!——吴锐众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艺术基础训练中,大家一定会有一个体会,你看画面的视觉有多大就决定你的绘画技术有多高,当你能把一个画面整体放人脑海中你的基本功一定已经没什么大问题了。所以当你能把画面以外的东西也能放入画面中那你一定是一个艺术家了。因此,艺术之高下是你心中的视野大小而决定的。当你心中的画大大超越眼前的画面你一定是个出类拔萃的艺术家。但遗憾的是许多当今的艺术家心中的画面比眼前的画面还小,不信!可把自己的画面放大试试,就明白了。

"紫蔷薇"作一个现象研究!——吴锐众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不管大画小画都是如此,尤其是现代的艺术大师更是如此。能把小画画成大画实属不易,恰恰“紫蔷薇”做到了,所以大家有了共鸣。因为我们大家心中都有一个无限大的小宇宙,它比天高,比海阔。

"紫蔷薇"作一个现象研究!——吴锐众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问题又来了!那么“紫蔷薇”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为什么我们这些经过几十年艺术训练的人却做到呢?是我们没天赋,我们年轻时在艺术上也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因此能进入艺术院校深造,不能说没艺术天赋。

"紫蔷薇"作一个现象研究!——吴锐众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据我所知,“紫蔷薇”是一个成功的著名服装品牌的销售经理,她必须要面对一个非常庞大的销售群体,如她的思维空间狭隘是无法完成,还要策划大型的展销会与服装秀,这都必须有一个宏观的空间思维能力。她的这些实践,我们那些天天只面对方寸之间的艺术家是无法比拟的。这些可从她的那些现代诗中也可体会一二,虽然有些无厘头,但空间很大。这使我想到了“诗经”字里行间都是空间与联想,中华民族就是有着广阔的胸怀才有这灿烂的文明。

"紫蔷薇"作一个现象研究!——吴锐众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紫蔷薇"作一个现象研究!——吴锐众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紫蔷薇"作一个现象研究!——吴锐众_第1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前些日子,与一位得道高僧聊天,他告诉我,人的认知有许多层面,人的感觉五官以后就是“意识”,人的“意识”一定高于五官,因为人用意识会思考,会总结,会提炼,会去粗取精。这是人的第六层的认知。人的第七层的认知是“末那识”,就是人的个性化的认知,还有第八层的认知那就是“阿赖耶识”,是人类与自然相通的认识,这认识是人与生俱来的,在孩提时期是开放的,当人渐渐长大就渐渐闭合了,因为人们的“业障”越来越多,所以小孩子画的画往往强于我们,我们都会有这种莫名感受。其实,佛教的修行就是要重启这些认知。当然还有更高的认知,那可能是菩萨们的境界,我们凡夫俗子是无法理解了。

"紫蔷薇"作一个现象研究!——吴锐众_第1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高僧的一番话,让我醍醐灌顶,没想到千年前就有人把这些道理说得明明白白,我们还在纠结之中,真是“业障”!艺术是精神层面,它的运行规律一定也是如此,所以回望艺术史的发展路径也真是如出一辙。我不能说“紫蔷薇”的作品到达了“阿赖耶识”的境界,但“末那识”一定到了。因为我们绝大多数艺术家还仅仅停留在“意识”这一层面苦苦挣扎。有时我也会自问:“这努力有用吗?”

"紫蔷薇"作一个现象研究!——吴锐众_第1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所以,艺术家的心有多大,你的作品才能有多高,而不在尺寸。

我突然又在想:如果“紫蔷薇”经过艺术的合理包装将会如何?这可能是我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

                          吴说八道

                          2012.11.16上海       

蔷薇语:网名:众众,实名:吴锐众。1957年生于上海,1983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职业艺术家2015第四节《上海金秋十月》书画作品展。

感谢众众老师以独特的视角阐述对蔷薇作品的认知和理解、向老师学习致敬!










                     

你可能感兴趣的:("紫蔷薇"作一个现象研究!——吴锐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