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微信的古代朋友间怎么告别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跟着诗歌看世界004

  跟  着  诗  歌  看  世  界!

学百科知识

让诗歌学的更轻松!

没有微信的古代朋友间怎么告别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跟着诗歌看世界004_第1张图片

注解

(1)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2)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贵州东部湖南西部。

(3)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锦屏位于贵州东部,湖南西部,故“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

听说你被贬龙标,那里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

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诗文解析: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

诗人介绍

没有微信的古代朋友间怎么告别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跟着诗歌看世界004_第2张图片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01  杨花落尽到底是什么季节?

古人送别有很多种方式,其中折柳送别就是其中一种。

折柳送别。折柳赠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旅风俗,在诗文、戏曲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均有反映。一般认为此俗形成于秦汉时。

没有微信的古代朋友间怎么告别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跟着诗歌看世界004_第3张图片

关于这个习俗的由来,相传是取自于《诗经》中的《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与“留”谐音,借此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折柳送别,也就寓含*着希望远行的人,能够在他乡顽强地生活下去。

同时,折柳赠别是对旅人行途安全的祝吉。古人视柳树为可以辟邪却鬼的"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载:"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行人带上它,可使鬼魅望而生畏,远远躲开,确保旅程的平安。

所以李白在这里不仅用扬花落尽点名了时间,而且表达了送别之情。根据杨花落尽,还结合下文的子规啼,我们可以知道,王昌龄当时离开的时候是暮春时节

没有微信的古代朋友间怎么告别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跟着诗歌看世界004_第4张图片

02 为什么杜鹃鸟要叫子规呢?

古人为什么杜鹃鸟叫子规呢,这里有一个典故,相传是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

子规啼血

没有微信的古代朋友间怎么告别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跟着诗歌看世界004_第5张图片

相传,古代有一位蜀国的国王杜宇,很爱他的百姓。死后,他的灵魂变为一只杜鹃鸟。每年春季,杜鹃鸟飞来唤醒老百姓“快快布谷! 快快布谷!”嘴巴啼得流出了血,滴滴鲜血洒在地上,竟然不断扩大慢慢的染红了整片山坡,花吸收了之后就变成了杜鹃花。这就是成语“子规啼血”的来历。

传说杜鹃的声音很像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所以写子归也代表了诗人的思乡情感。

03 左迁为什么都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呢?

李白在诗里写,王昌龄是因为左迁而去了偏远的龙标。那么为什么左迁就要去那么偏远的地方呢。

原来啊,在中国古代以右为尊,右尊左卑。因此右迁就是升官的意思,那么贬黜呢,自然就是左迁了。

贬黜去的地方一般都是比较偏远的地方,比如岭南啊,塞外啊,黔东南啊,蜀地啊,虽然这些地方在现代可能一下就飞到了。但是在古代,那可都是一些偏远或者蛮荒之地。

著名的诗人屈原、李白、苏东波都曾经被贬黜过。

04  古人都是怎么样送朋友呢?

古代,我们不会像现在一样,分别之后,可以用微信、视频或者电话直接联系,古时候,分离,就代表再见已是数年后,或者终生不再相见。

我特别喜欢木心先生的《从前慢》里的一句话:

“在过去,

车马邮件都慢,

一辈子只够爱一个人。”

分别,意味着可能再也不见,除了折柳相送之外,我们看看古人还有什么方式去表达送别之情呢?

以乐相送

没有微信的古代朋友间怎么告别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跟着诗歌看世界004_第6张图片

这多为唐代文人之间的送别方式。李白在《赠汪伦》中吟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而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更是描写了送别时音乐的重要性。

饮酒饯别

没有微信的古代朋友间怎么告别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跟着诗歌看世界004_第7张图片

这也多出现在唐代的送别中,从唐诗中便可看出。送别诗中的名句——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的《金陵酒肆送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等。酒是文人的最爱,在送别的场合也少不了它。

互赠信物

古人对于送别是非常重视的,不仅有各种礼仪,还会有一些信物互相赠送。其中除了诗词,字画也是最常见的。

今天,包子姐姐就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去看看中国古代和送别有关的绘画作品,让我们跟着诗歌进入一个艺术的世界。

《普安晋爵图》王翚

没有微信的古代朋友间怎么告别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跟着诗歌看世界004_第8张图片

这是一张典型的送别图。这幅画是大画家王翚为他的朋友所做。朋友要去的普安县城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孤城,清代初期之时被称之为“黔末之地”,在穷省贵州都不算是好地方。但王翚把普安画得就像气暖物丰的江南之地,也许是寄托了对朋友的美好情谊,希望他所去的地方能像江南这般美。又或许是希望朋友在那贫困之地,心生孤苦的时候,看到这幅画能得到一些安慰。

《韩熙载夜宴图》五代 南唐 顾阂中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没有微信的古代朋友间怎么告别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跟着诗歌看世界004_第9张图片

五代 南唐 顾阂中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画受南唐后主李煜之命,是五代十国时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画虽然描绘的是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 但夜宴活动中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五个部分是相互联系又独立的场面。

这就是第五部分关于送别的展示。这一部分描绘了宴会结束,宾客们陆续离去的场景。韩熙载站在两组人物的中间,伸出左手呈摆手状,好像在说“不”字。

没有微信的古代朋友间怎么告别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跟着诗歌看世界004_第10张图片

五代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散宴送别

《澱山送别图》元 李升

没有微信的古代朋友间怎么告别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跟着诗歌看世界004_第11张图片

《淀山送别图》卷作于元至正六年(1346),画面清波荡漾,湖上有小桥、扁舟,远望峰峦高耸,树林参差,山间古寺隐约可见,景色清幽,一派送别离人的气氛。此卷是李升为送别高士蔡霞而作。画上有乾隆御题诗及“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等鉴藏印,说明此画曾为清宫所藏。

明 唐寅金阊送别图卷

没有微信的古代朋友间怎么告别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跟着诗歌看世界004_第12张图片

此卷为书画合璧,卷首即为吴湖帆题“唐六如金阊送别图卷真迹。黄甫子浚题诗合璧,吴氏梅景书屋珍藏。”唐伯虎的《金阊别意》送给一位苏州地方官员的作品。唐寅在画中题诗称:“古旧情凄切,穷民泪泗涟。倾危望扶植,丹陛莫留连”,应酬式的渲染了送别之情。

京口送别图

没有微信的古代朋友间怎么告别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跟着诗歌看世界004_第13张图片

明代  沈周

图中描绘的是沈周等人在京江送别叙州太守吴愈赴任的情景。从作品内容来看,古代送别图的意象源自送别诗,如柳树、河水与美酒等,画中多出现长亭、折柳、兰舟或是正在作揖的人物。

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送别场景

早在《诗经》中,我们已读到“之子于归,远送于野”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类的词句,而在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画家以图卷的方式讲述洛神与曹植之间的爱情故事,从初遇,到相恋,再到被迫离别。画卷末段,洛神驾云车离开,独留曹植一人在树下,感慨怅然。

没有微信的古代朋友间怎么告别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跟着诗歌看世界004_第14张图片

我们中国古代啊,讲究书画同源。所以呢诗人不仅会用诗歌来表达送别之情,还会用书画来表达。 就像我们今天欣赏到了的这些画作一样,用它们来表达送别的情谊。

欣赏完了这么多精品的画作,最后跟着包子姐姐一起来欣赏一首关于送别的歌吧。

从古到今,也有不少作曲家会写一些关于送别的歌,包子姐姐最喜欢的就是这首李叔同作词的《送别》。

送别

词: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科普:《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想了解包子姐姐的其他古诗,可以通过下面二维码关注我哦。

没有微信的古代朋友间怎么告别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跟着诗歌看世界004_第1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有微信的古代朋友间怎么告别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跟着诗歌看世界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