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缘身在语文中 ——读《语文不是语文书》

苏祖祥老师的《语文不是语文书》文质兼美,既是教育类专业书籍,要是优美的散文随笔。他对语文教材宏观微观的分析,他独特的文本诠释视角,他晓畅优美的文笔……我所写不能表达自己感受的十之一二。

只缘身在语文中

——读《语文不是语文书》

老殷引荐,苏老师便慷慨地寄给我他的力作《语文不是语文书》。不到两天,手捧装帧精致的这本《语文不是语文书》,上面有苏老师潇洒的签名,翻篇看到傅国涌、郭初阳两位老师的书序,再细细阅读,便看到一位认真研读、全面考证、孜孜追寻的语文人的“细致”和“热情”。

虽然素未谋面,但是阅读便是交流。如果将文字与人联系一起,苏老师幽默中带着严谨,严肃时又不失风趣。而涉及到一些不同观点交流时,又可见苏老师的的独立思想,广博的知识与交流时的客观与诚恳的态度。

苏老师是中学语文老师,这样接地气的身份,让他与教材,与我这样的普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作为一线教师,即使是一个有教育情怀的人,但是繁琐的日常工作,大大小小的会议、培训,各级各类的学习、考试……不仅消耗老师大量的时间,也逐渐消减年轻人对于教育的热情。所以,摒弃了高深理论,立足于教材、课堂的《语文不是语文书》无疑是对我的一种激励与指导:在路上,并不孤独。

“语文不是语文书”并不是故作惊人之语。这几年各科的教材变动都非常大,唯有人教版的语文教材,送走了一茬又一茬学生。不夸张的说,零零后的孩子们与他们八零后的父母所使用的语文书只是少数篇目的删减与增加。如果这世上还有什么是永恒的,那恐怕就是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了。

所以,苏老师特别注重语文教材编排的时空性。而“时空”,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与时俱进和“师夷长技”。我从苏老师对《美国语文》与台湾《国文》篇目的分析看出,“时间”是立足于当下,指向历史与未来;“空间”则是植根于本土,放眼世界乃至宇宙。

无论是对《美国语文》的观察与挖掘,还是对台湾《国文》的解读,苏老师始终坚守语文教材在“时空”两个维度所展现的情感、思想、文化和价值体系。当我们还在语文课上“咬文嚼字”,作文练习时揣摩圣意,将语文学习变成刷题训练,总结各种解题套路时,苏老师探究的是怎样借鉴和学习,用怎样语文书来讨论“契约精神、协商机制、妥协手段和意识,财富意识,个人空间和邻里关系,精神追求与现实利益,自由与边界,法律与习俗……”

语文不仅仅是其他学科的工具,苏老师说“语文是终极目标的体现者”。这既是为语文学科正名,也是一种追本溯源的精神。事实上,课堂上的语文教育在很多时候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显然,语文不可能只是识文断字,但就目前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来看,如果语文老师秉持唯课本的理论,那么学生对语文课的冷漠便应该被理解。任何学科的学习都应该与学生的思想、情感、生活相联系,个体需求应该是学习内在的驱动力。现行语文教材“初中部分以题材、内容为依据,高中部分以文章体裁为依据,给人以无所适从之感”,苏老师认为应将学生的认知规律作为编排教材的基础,从而充分多元地“以完整的教育造就完整的人”。在《诠释与文本同等重要——《美国语文》观察之五》这篇文章中苏老师正是通过“为什么要诠释?如何诠释?”、“为什么要训练?为何训练?”,以及中美语文教材比较这几个方面给出详细可操作的语文教材编写意见。

我在中学从教十多年,也深深体会到我们现行语文书“形而上”的存在方式。诚如苏老师所说,教材所选课文,既不能服务于考试,也与生活脱节,编者更无意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当然,现在有学校提倡鼓励编写“校本教材”,然而由于教育体制的僵化,教育行政事务对教师时间与精力的占据,教师课程意识的淡薄,科研力量不足等原因,也使得许多“校本教材”成为摆设。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想,如果我们不能分清楚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如果我们不能通过自己对课文的诠释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没有清晰的课程意识,那么语文教师的专业性遭到质疑是难免的。

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发现人,成全人。没有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便没有这本《语文不是语文书》。

有着三十多年的教龄的老苏无意中读到了我四年级的女儿写的一篇随笔,特地在微信留言,让我转达苏伯伯对曈曈的问候。在我阅读老苏的文章时,总能感觉到他的热情,他对学生的喜爱。无论是他写的书评还是他对郭初阳老师的课堂评价,他都特别关注课堂角色关系,重视学生感受。而阅读他的《阅读是人的第二生命》的高三读书报告会,我认识了老苏班上一个又一个孩子,也想起了这些年来我的一个又一个学生。我想这或许是许多热爱教育的人翻阅苏老师的这本书的原因和启示。

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的话——“对世间一切事物报以虚无的态度其实是轻松的,真正的困难是如何勇敢地介入其中”。在语文教材备受争议的今天,批判的姿态好做,但是建立教师自己的课程意识、教育理念,形成教学方案并付诸实践,这不仅需要一个老师的科研学术能力,还有对职业苦行僧般的执着,以及对教育、对生活的热情。苏老师必定是痛并快乐着的语文人。

1���L

你可能感兴趣的:(只缘身在语文中 ——读《语文不是语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