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写文章难,点评文章也难 —— 双系统的解释 V1.0

为什么写文章难,点评文章也难 —— 双系统的解释 V1.0_第1张图片

版本: V1.0
初创时间: 2018年2月27日
更新时间:
更新内容:

加入007已两个月,慢慢适应007每周一篇文章的输出节奏。原设想每周多写一篇,以便减少下周的压力和焦虑感。现实是每次都要到最后两天才动手写,拖延,焦虑满满,底层原因是什么呢?

按照007践行要求,每周除输出一篇文章,还需点评两位战友文章。为了激发大家点评热情,引入打分机制。上周就打分机制引发了不同的想法和讨论,为什么战友们会有不同想法?为什么点评的质量参差不齐,为什么有的战友不愿意或随意点评呢?

正式开篇之前,讲述一下这两月文章输出感受:

  • 首先,由于他律环境约束,感鸭子上架似的按时完成了任务。如果没有参加007,按照惯性,估计一篇文章也不会做输出。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一直处于“知晓感”的状态,处于低水平的勤奋。
    目前现阶段输出,不追求美感,不追求阅读量。只为自己而写,书写过程是思考的过程,想清楚了才能表达清楚,同时也是知识内化的过程。
    现阶段文章基本纯属自嗨,当然也可能为别人提供些伪干货,如果能对他人有启发,那最好不过。正如费曼技巧提到: 教是最好的学。写的过程是思考表达的过程,也类似于写教程的过程,就让我用写来更好的学,更好的知识联结和组块。

  • 对写作表达的恐惧自打小就开始了,参加007就是为了挑战自我,走出舒适区进入学习区。能通过文章输出价值观,影响和帮助他人是我愿意看到的。
    到目前为止的文章,一直是很干的,力求做到结构清晰,逻辑通顺。认真对待,进步虽慢,但绝不敷衍了事,也相信:走过的路不会白走,收获总归是自己的。

  • 写作的套路之一:故事+金句。 内心世界是丰富的,但书写表达是词穷的,欠缺文学修养,情感类文章是写不出来的。 当下仍以读书笔记,思考记录为主。干就干吧,先把干的写好了,慢慢成长丰满吧。能写下去才是关键。通过写作技巧的学习,刻意练习,七年后终会有收获,慢慢来,持续做,成长,从易开始。

一、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本周文章是一篇内化理解联结文,结合近期所学知识点对开篇提到的问题尝试作解释,第一次做这种尝试,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有限,理解存在偏颇是必然的。

本文核心主题:解释系统或叫透镜隐喻,是从大脑运作&认知科学入手,解释日常中我们如何接收信息,解释信息,做出决策付之行动的。

涉及内容比较广,尽量Hold住,讲的清楚。即便这样想了,一次恐不能讲清楚,随着自己理解深入,将不断增添更新。在文章的开头设置了版本更新模块,本文如有内容更新,将会体现在版本中。

相关概念简述:

(一)认知

你的认知边界就是你对世界的认知边界。那这里的认知具体指什么呢?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包括知识的获得、存储、转化和使用。包含知觉、注意、记忆、表象、思维和语言等内部心理过程。 感官和思维束缚人的认知。

通常情况下,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是这样的:

为什么写文章难,点评文章也难 —— 双系统的解释 V1.0_第2张图片
By 易仁永澄

我们总是和外部世界进行互动,外部世界直接影响到每个个体,而个体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外部的影响进行解释,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将其比喻为:透镜。

透镜是一个隐喻方式,其实它是一种框架,是我们看待世界的一种固有模式,在认知科学中将其称为:常模(norm theory),也就是在通常状态下,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每个人因为经历不同,都会形成自己的解释系统,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解释系统下,会呈现完全不同的解释。 很多词都是对常模、解释系统的延伸使用,比如说:框架效应、吸引力、模式识别、意识雷达、孕妇效应、原生家庭影响(形成固有思维和行为模式)。

(二)元认知

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者认知活动,它是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

元认知有两个作用: 一是有关认知的知识;二是对认知的调节。

元认知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

(三)双系统

卡尼曼 - 『思考,快与慢』中提到人的大脑主要有两种思维方式:系统1和系统2

为什么写文章难,点评文章也难 —— 双系统的解释 V1.0_第3张图片
双系统

除了这些差别,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快心智比慢心智,消耗的认知资源少太多太多

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对认知资源是非常吝啬的,因此大脑默认的加工模式是低耗能的类型一加工,毕竟大脑天生喜欢偷懒。所以解决问题时,优先进行记忆检索而不是思考,记忆里没有解决方案的时候,才会启动思考,消耗认知资源。

最小耗能原则:
人是碳基生物,所谓的碳基,就是以碳元素为有机物质基础的生物。
所有生物生存都需要能量支持,碳基生物的能量转换时长较长,需要吃东西、消化、存> 储之后再次调用,其实效率非常低的(对比一下:如果电脑是生命,它只需要插电就可以使用了)
由于碳基生命的能量转化效率低,所以,我们进化出一种能耗最小原则:只要可以降低能耗的策略,就会大范围地投放。比如说我们经常说:“反正……”、“不就是……”,都是简化思考较少耗能的策略,查理芒格的人类误判心理学,整个就是能耗最小策略的具体案例。
模式偏好和识别、错误纠正,都是因为能耗最小策略持续投放的原因。

(四)三重心智

为什么写文章难,点评文章也难 —— 双系统的解释 V1.0_第4张图片

斯坦诺维奇 -『超越智商』中针对人的认知,提出了一个三重心智理论,以帮助理解人的信息加工机制。
为什么写文章难,点评文章也难 —— 双系统的解释 V1.0_第5张图片
信息加工机制

人的信息加工机制有两种类型,一种加工信息快而且是平行加工信息,即同时可以加工多个信息,主要指的是自主心智;第二种加工信息速度慢是顺序加工,即一次只能处理一个信息,主要有算法心智(传统智力)和反省心智(理性思维)。

对人类心智过程进行监控,帮助执行决策与判断的人类心智加工过程称之为反省心智。这就是上述所说的“元认知”。

三重心智加工模型【看即可,不求理解】

为什么写文章难,点评文章也难 —— 双系统的解释 V1.0_第6张图片
三重心智加工模型

(五)象与骑象人

乔纳森·海特 -『象与骑象人』中,将大脑感性与理性比喻成象与骑象人。
大象是我们感性系统,它在意识之下自动运行,并产生各种情绪和直觉——就像一套自动化处理系统;骑象人是我们理性系统,他在意识层面运行,具有计划、逻辑和自控能力——就像一套控制化处理系统。


为什么写文章难,点评文章也难 —— 双系统的解释 V1.0_第7张图片

感性&理性对照表 (虽然对照不一定正确,但应该能帮助理解)

为什么写文章难,点评文章也难 —— 双系统的解释 V1.0_第8张图片

(六)易仁永澄 - 解释系统

去年7月开始,跟着永澄老师共读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对双系统有所了解,但也只是了解,只是知晓,并不能结合实际解释世界。近期永澄老师把共读的成果输出系列文章如下:

永澄:解释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01
永澄:解释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02
永澄:解释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03
永澄:解释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04

基于对『思考,快与慢』解读,整合形成对输入信息的接收,处理以及决策的过程,将其命名为: 解释系统。详细解释系统1及系统2的运作原理及过程。

永澄解释系统

结合永澄老师的解释系统,细化拆分,大脑通过四种方式来解释这个世界:
解释系统方式一:

为什么写文章难,点评文章也难 —— 双系统的解释 V1.0_第9张图片

解释系统方式二:

为什么写文章难,点评文章也难 —— 双系统的解释 V1.0_第10张图片

解释系统方式三:

为什么写文章难,点评文章也难 —— 双系统的解释 V1.0_第11张图片

解释系统方式四:

为什么写文章难,点评文章也难 —— 双系统的解释 V1.0_第12张图片

二、为什么不想点评文章

(未完,待续 ……)


请原谅,标题党了,没写完~~~ (上面已打好招呼了)
这个主题本身对我来说有点深了,还没吃透,没打通。从灵感立题到框架到正式慢慢抠,慢慢写(写作困难户),已耗费约9小时的精力和时间。系统2一直满负荷耗损着能量,系统1让我赶紧停下休息了。
截止目前,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因此我要止损了。
坑已挖好,一定会填上,如感兴趣,不厌烦,请等待下周更新V2.0

哈哈哈哈哈,睡觉充电去了~~~~


为什么写文章难,点评文章也难 —— 双系统的解释 V1.0_第1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写文章难,点评文章也难 —— 双系统的解释 V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