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天,seven参加了一场关于“2016新年幸福计划”的分享会,主讲老师陶冶(@陶英雄)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是大学传媒专业的老师,博士生在读,研究方向与品牌,广告相关。
陶老师分享的初衷是想把2015年让自己受益匪浅的一本书《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以及“生命之花”或是叫做“平衡轮”的理论推荐给大家。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这本书seven在豆瓣上搜了下,口碑确实不错,所以分享会结束以后就入了一本。等读完了再和大家聊聊。
分享会上,陶老师先用“生命之花”或是叫做“平衡轮”的理论和大家一起做了2016年第一个月的计划。
其实,计划每年都会做,但复盘的时候都惨不忍睹。陶老师给出的数据是,新年计划有80%以上的人都不能完成,这很正常。太多的挫败感是没有必要的,更积极的想法是,我们得到了最真实的反馈——哪些计划能够实现。
我们制定新年计划,最好能在高度(我理解为普世成功度,就是个人被社会,他人的认可度),深度(在自己行业领域的专业度),宽度(身份多样性,比如既是妈咪又是太太,女儿等等)以及温度(通过你喜欢做的事情能感知你的个性)这四个方面达到平衡。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这4个象限里做细分。上面这个图就是陶老师给出的一个案例:4个象限被拆分出了8个标签,自我实现、职业发展、财务、朋友以及重要他人,家庭、健康、个人成长、娱乐休闲。这些小的tags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删减或是更改名字。
下面的图是陶老师(@陶英雄)给出了自己2015年8月做的一张计划表:
seven自己分享会上做的是这样的:
动手画了才注意到,其实涂色是要从圆心往外涂抹的,你可以自己指定颜色代表的重要程度,颜色的面积代表着你想要在这个方向上花费的时间。
如果你是处女座,或者喜欢画画,或者实在很空,或者是实在很空的处女座插画师,你的计划还可以更美貌一些,比如这样:
制定计划的时候,不要以“我希望、我期待”这样的句子去规划,而应该用“为了达到......梦想,我要做的具体事情是......”这样的方式思考并记录下来。检验它们成立与否的标准就是smart法则:
具体的
可量化的
可实现的
与目标有相关性的
并且注意时限
一般来讲,以一个月为单位做计划比较容易实现,也方便复盘时及时发现问题,在第二个月计划里修正。
陶老师还讲了制定计划的四个要求:
每个分类最多3项,再多就很难完成,不现实的自嗨是没啥意义的。
把最重点的项目用你最喜欢的颜色涂抹上去。
不要一味求多,哪怕只能想到一个也可以,重要的是实现它。
其它项目用其它色块表示,让整张表看起来很有朝气或是有趣。
事项的排列顺序也有讲究:
要以需要别人配合的项目为先,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排在次一位序列。
先在弹性时间里安排内容。比如下班时间,或是孩子睡着后。这些时间更可控。
最想做的事情排在后面。因为很享受嘛,即使没人催你也一定会去做,是最容易做到的。
注意留白。不要把项目内容安排得太满,这样很容易累觉不爱,干脆放弃。
合并,是指如果有多件事情可以在同一时间完成的,就把它们合并。比如你可以一边健身一边听育儿指南。
另外,在做个人规划前,最好能充分了解下自己。方法之一就是用几个小tags描述自己,比如,陶老师(@陶英雄)是一位有两个孩子的妈妈;她热爱分享自己学习,沉淀下来的智慧;她很爱玩,什么新奇的事都想要去了解;本身的性格是追求宁静平和的。就好像是先把个脉,然后才能对症治疗,有的放矢。
当然,如果你行动力特别强,也可以做个年度计划,一步到位。比如下面这个例子。它给12个月每月一个行动主题,一月多喝水,二月早餐优先,三月保证睡眠......这样的主题月计划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论什么样的计划,检验它是否真的实现了,效果怎么样,可行性如何都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月初做的计划,月末要找一天复盘,看看完成了百分之多少,这样就能在制定下月计划时做参考,保证新计划更靠谱!
希望这篇推送还不算太晚,如果心痒就赶快动手试试吧。把你可爱的小计划po在mamihightea后台,月底我们约上陶老师一起复盘喽喂~
话说复盘熟得邀陶老师亮个相,暖暖又美腻的宝妈一枚,大家自行补脑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