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礼貌

        当我们带着孩子遇到“大人”的熟人,或认识的人时,都是下意识的让孩子去叫人,希望孩子能见了人就能礼貌的叫人,希望被人夸自己孩子懂事有礼貌。为此,我们教导、敦促、提醒乃至强迫孩子,而小宝贝们呢?开始时唯唯诺诺叫两声,后来却越来越少配合,更甚都对家长的要求充耳不闻,一副打死将不礼貌进行到底的架势。

        反观我们自己呢?在见到陌生人,见到比我们职位高的人,我们是怎么表现的呢?

       作为我自己,在见到陌生人时,从最初的好奇--怕打招呼--到后来的习惯--礼貌性打招呼,明白自己与他们的关系与距离,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观察与适应才明白过来。见到熟悉而又权威的人时,至今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礼仪之道。自己做为一个成年人都是如此,为何要求一个小朋友必须做到呢?对小朋友来说,你的朋友是他的陌生人,而且还比他长得高大,小朋友看着这样的陌生人,心理应该是有恐慌、害怕,而此时我们却以礼貌强迫他必须落落大方的叫人,这是不是强人所难呢?

         在孩子礼貌的评估标准上,我认为只要小朋友见到自己“认识、熟悉”的人,能主动礼貌的叫人,哪就说明这个小朋友是有礼貌的。

         如果能,说明我们在礼貌教育上是符合自己预期,如果不能,哪我们还可以这么做:

         1. 家人示范
             在孩子面前,大人平时就要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向孩子示范社交场合的礼节,比如见面打招呼,分手道再见等。平时在家里注意使用文明语言,如‘劳驾’‘谢谢’‘对不起’等。孩子在这种环境中,会将这种礼貌内化,日后时机成熟,他自己准备好时,会自然融入到行为当中。

          2. 把孩子当作一个个体
             人只有对自己有关的事物发生兴趣,而对一个不知是谁的陌生人展示笑脸,礼貌称呼,并不是一个自然、自发的行为。因此,在让孩子主动叫人之前,先把孩子正式的介绍给对方,要把孩子当作一名与成年人平等的人,介绍给对方,比如:“这位是某某阿姨,她是妈妈的朋友;这位是我的儿子某某”。这样即能让他人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也能帮助孩子熟悉、接纳对方,有助于孩子放松下来,自然地流露礼貌。

         3. 保护好孩子的心
             制止别人报着友善心理的‘逗’孩子行为,比如:“场景1:小朋友手里正拿着自己心爱的玩具玩,你的朋友非要拿走,你叫我就还你,或者说你送给我吧” “场景2:谁谁不要你了,谁谁不喜欢你,所以怎样……” ,遇到这种情况,小朋友并不懂分辨这是不是开玩笑,而是信以为真,我们应该给孩子【面子】立即制止对方‘请不要这样逗孩子’,如果孩子先你反抗,我们需要立即对小朋友表示肯定,鼓励他保护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的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