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001】自卑与超越(又名“生活对你意味着什么”)

主旨

因为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力所不能及的目标,从而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情结,而追求优越感则是克服和消费自卑情结的利器。赋予生活奉献和合作的意义,正确地对待社会、职业和性,才能超越自卑。

生活的意义

不同的人对生活意义的解读各不相同,正确的生活意义是针对人类而言的。人类的生活受限于三个因素:

1. 我们生活在地球这个资源受限星球,无处可逃。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得以延续生命和生存,是值得人类深思熟虑的问题,它表现着人类的生活状态。

2. 我们并非人类的唯一成员,周围生活着很多息息相关的其他人。人类个体的弱点和局限性使得个体不可能单独生存,人类是群居动物,学会与同生存在地球的他人合作,是维持个人生命和生存的前提。

3. 人类由两性构成。个人和人类的繁衍都是基于这个事实。

人类需面对的三个问题

职业:如何在受限的环境中找到一种合适的职业,以维持生存;

社会:如何在同类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以相互合作和分享合作的成果;

:人类的繁衍依赖于两性关系,如何准确的认识和处理这种关系。

正确的生活意义

正确的生活的意思在于为社会风险、帮助他人和相互合作。

那个体的利益又如何实现呢?

个体树立起为人类做贡献的生活意义,他就会设定相对应的人生目标,自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充实自己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高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和才华。在给社会做贡献、帮助他人和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自己的利益也得以实现,爱情和婚姻才得以圆满。

“宿命论”和“决定论”的驳斥

个体心理学的观点,人的善恶和人生的苦难,并非由基因和宿命决定的,也并非经历的创伤本身,而是自我赋予这些的经历的意义,个体赋予生活的意义决定着个体的未来发展。

心灵和肉体

人类的心灵和肉体并不是绝对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心灵的核心功能是预见和指导行动,充分调动肉体的所有潜能,促进肉体克服各种困难;肉体的每一个动作和每一句话,都是心灵意识的体现。设定正确的目标,并指导个体的行为以提升自己;而错误的目标则让个体误入歧途。

自卑感和优越感

自卑情结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没有人能够长期忍受自卑感,而是必然会采取一些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状态。

自卑情结:当某一问题超出个体的适应程度和能力范围,并且他承认绝对无力解决时而产生的一种情绪。泪水、道歉和愤怒都有可能是自卑的表现。

个体的自卑情结会导致紧张,为寻求心理补偿会寻求一种优越感以缓解紧张,但是这种追求优越感的行为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它总是指向生活中无用的一面,通过设限自己的行为,努力避免失败而不是追求成功,在困难面前表现出犹豫、仿徨甚至退缩。

有哪些案例可以表现这种观点?

1. 广场恐惧症:必须待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甚至把自己幽闭在房间中,对自己的处境无能为力;

2. 精神病患者:限制自己的行动范围,建立狭隘的空间,或自吹自擂,或牢骚抱怨;

3. 受到挫折的孩子:一旦发现眼泪可以驾驭别人,便成为一个爱哭鬼,默认自己的弱点和照顾自己的无能;

4. 俄狄浦斯情结:个体与外界接触时害怕面对爱情问题,将爱情方面的行为局限在家庭范围内,仰慕自己的母亲,追求的不是一个平等的伴侣而是一个仆人。

自卑情结的力量是什么?

自卑感本身并非异常,它是人类所有改善处境所做努力的源泉。人类因为自知而预见未来,科学得以进步,科学是人类努力改善整理处境而奋斗的结果,是建立在自卑感的基础上的。

追求优越感

每个人对优越感的追求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取决于他赋予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意义在人生的前四五年就已确定,在黑暗中慢慢摸索出来的。对优越感的追求也是如此,它是生命的奋斗方向,是一种动态倾向,需要通过摸索而来。一旦追求优越感的目标明确了,个人的习惯和行动都会与这个目标一致,即使是所有问题儿童、精神病患者、罪犯也一样。例如,班上最懒功课最差的学生,如果他的目标是吸引注意和控制老师,懒惰只是他追求所谓优越感的方式;杀人犯在手握凶器和毒药时,也觉得自己掌握了一些,优越感得以满足。

梦能预见未来?

古人会在梦中寻求各种征兆和预示,并根据自己的梦来采取行动。作者认为,这种观点属于无稽之谈,头脑清醒、更了解自己处境和能力的人,比起做梦的人,能更好的预见自己的未来,梦则更加混乱和令人费解;梦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未来寻求指导,而并不是未卜先知,梦中提供的解决方案并不一定会优于清醒时考虑全局理智思考得出的解决方案,只能说是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对佛洛伊德梦的观点的质疑

佛洛伊德将性作为解读梦的背景,将梦人们正常的努力和活动割裂开来,认为梦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梦所隐藏的思想,并且是为了满足个体未实现的愿望个体才会做梦。然而,个体忘了梦的内容或无法理解这个梦境,那么这种满足感从何而来呢?对满足感的追求是追求优越感的表现之一。

个体心理学对梦的解析

梦与清醒时的生活并不对立,它与生活中的其他行为和表现一致,梦是生活的产物。

1)强化生活方式:个体经常会忘记所做的梦,留下梦所引起的内心波动,梦是激发内心感觉的方式和工具,这种感觉必定与其生活方式一致。梦中的思想和清醒时的思想没有绝对的差异,并未完全脱离现实,例如,一个母亲在喧嚣嘈杂中仍然能安然入睡,但只要身边的孩子发出有一点响动就会醒过来。

2)做梦是对宁静睡眠的干扰:个体在没有紧张感,对所面临的问题胸有成竹时,睡眠还能宁静安稳。只有个体在没有把握解决问题时,或者即使在睡梦中现实也在压迫我们,要求我们解决问题时,才会做梦。

3)做梦的目的:当现实和常识对生活方式造成威胁时才会做梦,其目的逃避常识的种种要求,捍卫原有生活方式。这并不与清醒时的生活对立,清醒时完全可以使用同样的方式来激发这种感觉。梦是个人试图在生活方式和现实间架起的一座桥梁,来避免对生活方式作出调整,不管做不做梦,个体都会用同样的办法来处理问题。

4)梦的欺骗性:梦是自欺欺人的行为,每一个梦都是一次自我陶醉和催眠,它创造出一种心境,为面对某种现实情况做好准备。

家庭的影响

母亲的作用

母亲在婴儿的生命中扮演最为重要的角色,是孩子最先接触的人,也是孩子第一个产生兴趣的人。母亲会影响到孩子的一切潜质。母亲的技巧指的是她与孩子的沟通能力,以及说服孩子与她合作的能力。

1)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方式有区别,女孩必须受到如何做母亲的教育,要使女孩喜欢成为母亲这个背景。家庭中的女人和男人是平等的,有同样的权利得到重视和发展,完全发挥自己的潜能。一旦女性的作用被低估,对母亲这个角色产生了误解,那么婚姻生活的和谐就会被破坏,对孩子的养育会大打折扣。

2)母性的本能是非常强大的,经常讲孩子视为自己的一部分;有的母亲将孩子看的过重,认为孩子可以完成她未完成的使命,设法让孩子完全依赖她,并控制他们的生活,这种做法是错的,她并没有扩展她与孩子的联系,未能引导孩子平等地与生活中的其他人合作。

3)母亲和孩子、配偶及其身边的整个社会都有联系,需要同等的重视,若只考虑与孩子的关系,则可能出现娇纵和溺爱,让孩子失去独立性。成功将孩子与自己联系在一起之后,要把孩子的兴趣扩展到父亲身上,还需要将孩子的兴趣转向社会环境中去,比如家庭中的其他孩子、朋友、亲戚以及其他普通人。母亲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必须成为孩子可以信任的第一个人;二是必须将这种信任和友谊扩展开来,只到全社会。

父亲的作用

孩子对于婚姻和异性伴侣的第一印象就是父亲,在不幸婚姻中长大的孩子会对婚姻持有悲观的态度,长大之后,他们会认为婚姻注定以不幸告终。

1)婚姻是两个人为了双方的共同幸福、为了孩子的幸福和社会的幸福而建立的一种伙伴关系,双方没有哪一方会更优越,属于平等地位。任何一方的强势和不平等,都会影响孩子对婚姻和两性的认知,潜在影响到孩子的未来;

2)父亲的作用:必须向妻子、孩子和社会证明自己是一个好伴侣、好父亲;恰当地处理好生活中的是哪个问题,工作、友谊和爱情;必须以平等的方式与妻子相处,照顾和保护家庭,清楚认识到女性在家庭中的作用无法替代;婚姻关系建立在平等之上,男性和女性存在分工的不同,并不存在优越性。

作为丈夫,如何建立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

1)首要要求:喜爱自己的妻子,爱屋及乌,将她的利益视为自己的目标,成为妻子的同伴,乐于使她高兴;当双方将共同利益都视为高于个人利益时,真正的合作才能产生。只有给对方的爱大于对自己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情。

2)不应在孩子面前过于公开地表露对妻子的感情,夫妻之间的感情与服务对孩子的爱完全不同,过多的表露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处境受到了威胁,会引起孩子的妒忌心。

3)夫妻间的性关系也不应收到轻视。关于对孩子的性教育,不要主动去讲一些信息,而应只解释孩子希望了解、并且在当前的发展阶段能够理解的事情,防止引起孩子不恰当的兴趣和好奇心,将认为是常事的东西强加给孩子,反而会达到反作用。

4)金钱不应被过分强调,或是成为争执的话题,对家庭的开支需要与妻子达成统一的意见,避免给妻子一种施舍和指责的错觉。不应该认为只凭金钱就可以确保孩子的未来。

5)父母双方要对孩子的一切相关问题上达成一致,不应该在孩子中表现出任何的偏爱,这一点至关重要。偏爱和溺爱都会引起孩子的沮丧和任性,重男轻女的家庭的女孩的自卑情结会更加重。孩子是很敏感的,因此需要平等地对待孩子。

学校的影响

学校是家庭的延伸。注意到孩子的困难和纠正家长的错误,这些都是老师的职责。教师应该与孩子建立联系,获得他们的关注,从一开始就抓住他们的兴趣,找到孩子喜欢的东西,并使他相信,他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其他方面取得成功。

关于青春期

青春期的许多行为都是出于希望表现独立性、与成人平等和有男子气概或女人作风的欲望,具体的行为取决于孩子对成长赋予的意义。对于还没有准备好成人生活的孩子,在面对诸如职业、交友、恋爱和婚姻等问题会显得惊慌失措,更严重的会陷入绝望的深渊。越是督促他,他越是想往后退,只有鼓励才是有效的。

犯罪心理

罪犯和普通人一样,都在努力达成一个目标使得自己变得更强大、更优秀和更完美,一种追求安全感的心理,不同的在于努力的方向,他们没有明白社会的需求,不关心他人的利益,朝向错误的方向。其根因是童年时有什么事情阻碍了他学会与别人合作,可能是溺爱、生理缺陷、忽视、家庭不和睦等。

所有的罪犯,和普通人一样都努力要获得优越感,要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只是目标各不相同,他们所追求的对别人毫无帮助,不乐于与人合作。罪犯问题的解决办法在于,不采用体罚的方法,培养起合作精神。

职业问题

约束人类的三个问题:

1)工作的问题:个体要在地球上生存,需要寻得一份合适的职业;

2)社会问题:个体需要与地球上的其他同胞共同生活,需要通过友谊和社会合作来与其他人沟通和交流,人不可能脱离群里独立生存;

3)两性问题:要成功解决爱情和婚姻问题,需要一份利于大众利益的职业,以及与其他人的良性和友好接触。

以上三个问题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有些人试图通过事业为借口来逃避社会和爱情,这是极为不明智的。

爱情和婚姻

爱情,及其在婚姻中的表现,是对异性伴侣最亲密的奉献,它表现在身体上的吸引、心灵上的相同以及抚育后代的愿望。爱情和婚姻都是一种合作关系,要完全实现两个人的密切合作,需要每一方对对方都比对自己更感兴趣,这样才会有真正的平等,从而不会低声下气或者压抑,婚姻才能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不能让一方属于从属地位。婚姻合作需要终生不变的决心从而才能长久和美满,不能把婚姻当做一种试验行为,否则双方将不能全力以赴。

作者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个体心理学先驱,创建以“自卑情结”为核心的个人心理学。

扩展内容

1. 个体心理学主要思想

1)追求优越感:核心思想,也是个体行动的总目标,认为人类生来具备内驱力,形成一个总目标推动个体追求优越感,这种结果具有双重性,可以激励个体积极成长,取得巨大的成就,也可以由于追求个人优越而忽视社会和他们的需求,走向失败的深渊;

2)自卑情结:个体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追求优越感的基本动力,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情结,自卑能摧毁一个人,也能成就一个人,只有正确的对待职业、社会和性,才能超越自卑,成就自己;

3)社会兴趣:个体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个体通过与同类的合作融入社会,人天生具备社会兴趣的潜能,有无社会兴趣是衡量个体是否健康的主要标准。

疑问

1. 作者批判了“决定论”和“宿命论”,为何特别执着于观点“生活的意义在人生前四五年就一确认”,如此肯定的论据在哪里?

2. 观点论据的局限性?

作者文中很多观点的论据都使用的具有精神病患者的个体来阐述,而对普通人的论据则不足,也许是因为作者是精神病学家,精神病患者是其重点研究的对象。

写在最后

属于开始规划读书的第一篇读书笔记,花费了将近两天的破碎时间完成,在内容总结和结构组织方面有待提升。本人认为,将自己消化的内容分享出来,于己于人都有一定的裨益,在以后不断充实和成长的过程中,希望自己有多多收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001】自卑与超越(又名“生活对你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