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4.2
看书读到一句话:
走出去的过程,并不是锦上添花,而是一种基本治疗。
真切道出了自己内心难以启齿的秘密。这些年,内心有亚马逊森林,迷失自我。我知道,只有一种异域文化,让我忘却自己,才可以救赎自己。
我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企图靠教育之路发达获取很多物质回报,但是我深信自己,任何一个选择都不会走向绝路。这一路上,靠自己积累的人脉,应该可以证明自己为人处事的某种纯真,只要靠这个,觉得路不会走绝了。如今,我只是想要换一条路,找到自我,找到最安心的状态,一心一意地陪伴父母。
读书要历经“杂”--“专”--“杂”,
现在心境应该勉强到了第二阶段。
生活中很多体验,储存在身体里,
若没有阅读,没了二重验证之乐。
2017.4.3
如何持久地看英文文献,这应该是需要长久的训练。虽然学习英语多年,但是往往都是听、说、读、写四个交替进行,某种程度上也实现了某种休息。而阅读文献,首先东西你不熟悉加大了阅读的难度,其次长久专注只有读这一个动作,难免会很辛苦。
在行进路上,专业之书比起其它书籍更能带你走出迷茫的境地。只是无比好奇要阅读多少量后会突然开窍,拭目以待。
自己买了《留学申请写作模版》,里面涉及个人陈述、推荐信、简历,每读一则范文,都会觉得自己的需要再修改。这个时刻比起毫无头绪,是幸福很多了,起码知道自己问题在何处。
我想这就自助独立的第一步吧!若不是亲密无间到一定份上的朋友老师,其实还是不好意思麻烦他们的。每提出一个求助的问题,内心都是一阵失落,因为这在我看来是一种索取。完全区别于往日我们相互就某个观点进行探讨,那是一种相互对等的分享关系。
能不能有一天,我可以坦然地就这些问题是与人对等地分享?
如果有一天我申请成功了,我会如何对待求助于我的人?这是一种素质上的考验了。
2017.4.4
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才到九点就困得很,是潜意识想偷懒不去看书呢?还是真累了?
觉得要保持长久的学习,必须要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作息,不能一下子用力过猛,一下子又弹开来。这才是自主的要义吧!
2017.4.5
从我阅读第一本书开始,就是偏向抽象型的文字,太具象的看多了我就会觉得很厌倦。
工作后也是如此,教学类的我喜欢挖出那些理论书籍来看,看对照看看能不能据此设计一节课。可是就因为如此,初中的课堂很多人觉得没必要这样“高大上”地去剖析。为此我只能深藏自己的种种想法,就为了不凸显不一样。
现在的我在一些人眼里是不是多了几分偏执?
目的是获取信息时,速度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中文速度我还行,英文的真是拖牛的速度,真是捉急,多看也可以改进的对吗?怪不得雅思的阅读时间设置那么紧迫,本着学术目的的考试,这确实是需要的。
好吧,接下来做到日翻一本中文书,三天翻一本英文。知识储备还是太不足!
可是我的性格有一个致命点,一个东西逐步被我了解的时候,那么我就了基本的评判能力,对自己写出来的东西的质量有个初步的模糊的感知。很多时候,觉得自己的太糟糕,就将准备的战线拉得很长。可是,有时,只有边走边完善不是么?
希望自己慢慢学会前行中改进,而不是暂停等一切准备到位了再出发。就像烧菜,有些人喜欢所有素材都准备妥当了了再慢悠悠,有条不紊的逐步进行。可是慢慢觉得好似研究不可以如此,因为不开始,你根本没办法预设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储备,只能碰上一个困难,就地解决一个。不知道自己这样的理解是不是对的?期待未来有机会验证!
读书好时代,有时真是看到什么也不想看了,可是我发现耳朵还是很灵光的,于是就开发耳朵。现在我打算就听雅思作文分析了。肯定会听睡去
2017.4.6
要读一手,不肯再经由他人二手解读的欲望也是时间杀手。可是难忍了,就好比别人穿过的衣服,除了幼娃,但凡对美有了朦胧的感知的人儿,都不愿将就。这就是人的本性,要释放。
看到一段文字把我写东西的恐惧心理剖析得好透彻呀!
2017.4.7
晚上要去听一个讲座,会遇见留学过的那个朋友,现在偶尔微信会与她联系,可是终究觉得不好意思打搅太多。刚好,她主动问我是不是也会去?我说去的,就追加请晚上两人坐在一起聊聊。
立马觉得有某种外界压力,下午准备回去再好好看看文书,梳理下自己还不清楚的地方,然后罗列下来问题,现场问她。
人好奇怪,有时在一件事情的推进中,不自觉会为自己寻找外界压力来不断推动自己。
2017.4.8
本着解惑的目的去读,可是越读越发现好多不知,信心的渐失,这可真是一个怪圈。于是定位关键词搜寻更多书籍,这世界上人太多,思考人也很多,基本没有找不到的,又觉得蛮有意思。Reading is like swinging,physically exhausted,metally excited,but now I need a hug.
你说研究路上,天赋与努力哪个更重要?
我们国内的研究生教育,只要你选好专业,考完试就去读了,不会有太多选择上的犯难。
可是国外会有diploma、certificate、master(coursework)、master(research),相应可以选择part-time,full-time。这一切都需要自己思考好,真不知道国外的孩子怎么就那么早想清楚了自己的前途。或者说她们认为随时都可以再开始,无惧于一次的选择。
很奇怪的心理,这几天在考虑是授课式还是研究式,所以买了整整六本书籍、下载三本电子书籍拼命看。可是在看一些中文书籍时,会莫名焦躁起来,于是就换成英文,反而难得平静下来。
现在终于摸清楚自己潜意识了,因为我还有一门雅思考试在即,如果都看中文觉得英语都没碰过意不去。如果阅读英文文献,觉得自己就是换了一种形式连续雅思阅读,还兼顾了研究的了解,一石二鸟。
人呐!我那点小心思啊,真想对自己说一声“小样儿”。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