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方法总结

接上文,手环上市后,有用户反馈说睡眠算法不准,最近一直研究着怎么优化,尝试过贝叶斯分类、滑动窗口算法,但都不合适。直到看到知乎上的一个回答才醍醐灌顶,问题可能出在原始的睡眠数据上。手环存储的原始睡眠数据,从没想过是怎么来的,就直接开始算了。决定好好研究下加速度计的原理与适合收集睡眠数据的采样频率,毕竟,只有底层抛过来的数据没问题,才能放心去调整应用层的算法。

言归正传,对于产品经理来说,需求分析是核心竞争力之一。靠谱的需求分析能让项目走上正轨,避免掉入需求变更频繁的泥潭。查了很多资料,不少文章把用户访谈与调查问卷也列入需求分析的范畴,它们固然可以验证需求,但严格上说是用研的一部分。我想讲的,是在需求收集完成后,对于给定需求的分析方法的总结。

首先,一个产品就是一套解决方案。用户在用这套解决方案之前,存在痛点与问题,而在用了这套解决方案后,痛点与问题解决了。

如何设计一个能解决用户痛点的产品,要经历用户需求、产品需求、解决方案三个阶段。

用户想要更快速地出行,这是用户需求

用户为了更快速地出行,想要一匹更快的马,这是披上用户需求外衣的解决方案

我们在接到需求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了解深层次的用户需求,而非流于表面的解决方案

当我们了解到用户想要更快速地出行的需求时,产品需求就出现了

产品需求:设计一套解决方案,能让用户更快速地出行

这个时候找解决方案的眼界与角度会比寻找快马更广阔!

谨慎地分析用户抛过来的需求,因为很有可能他抛过来的是一个解决方案,很有可能不是最好的。那么如何分析需求?一般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用户、场景、路径

用户:目标角色属性、解决问题的动机

场景:目标角色需求产生的时机与环境

路径:目标角色解决问题的步骤

如果一个普通人想要一匹快马,他的深层次需求可能是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如果是一个赛马手呢?他就可能是为了赢得比赛,赢得荣誉。

用户有不同的深层次需求,但深挖下去,不外乎人性二字。

人性的分析可以从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和七宗罪着手。

“马斯洛需求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七宗罪:贪婪、色欲、暴食、嫉妒、懒惰、傲慢、暴怒”

普通人想要快马,满足他出行的懒惰

赛马手想要快马,满足他赢得荣耀、自我实现的需求

腾讯视频移动版与iPad版的默认背景是不同的,一个默认为日间模式,一个默认为夜间模式。想象到了晚上,用户上班累了一天,回到家里躺在床上,看两集电视剧放松身心,往往会使用iPad,而因为日间模式晚上比较刺眼,用户自然会产生调整夜间模式的需求。而腾讯视频正是通过场景分析预知用户需求,最大化减轻用户操作的路径。

在有12306 APP之前,很难想象春运的人们是如何买到票的。买票APP极大简化买票的操作路径,可以说满足用户的刚需。很多互联网产品,本身就是作为减少用户操作路径的解决方案存在的,外卖APP、打车APP等等,说白了就是懒人经济。又比如说淘宝的购物车,按产品信息架构分不应该放在第一层级,但由于其满足的用户需求很强烈,出于减少用户操作路径的考虑,被放在第一层级。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产品与操作路径都是越少越好,像涉及到个人隐私、账户安全、资金安全等方面,该省的路径不能省,毕竟,安全需求也是用户底层需求之一。

需求广度、频率、强度

需求广度:该需求的受众面有多大?

需求频率:该需求的产生频率是以日/周/月为周期?

需求强度:该需求对用户有多强烈

需求广度、频率与强度都是衡量需求价值的维度,缺一不可。目标角色决定了需求的广度,场景决定了需求频率,那么什么决定了需求强度?当然不是操作路径。。。是需求的频率与解决方案的稀少程度。

KANO模型

KANO模型将需求分为3类: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与兴奋型需求。

基本型需求的特性不充足时,用户会很不满意,如果特性充足,用户也未必满意;

期望型需求的特性不充足时,用户会很不满意,如果特性充足,用户会很满意;

兴奋型需求的特性不充足时,用户未必会不满意,如果特性充足,用户会很满意。

这也对应了产品规划的节奏,从0到1时,MVP,实现基本型需求。发展期,赶超竞争对手,实现期望型需求,甚至兴奋型需求。

其实还有打碎与重组的需求分析方法,留待下次想好再写

你可能感兴趣的:(需求分析方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