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聊喝酒

再聊喝酒_第1张图片

聚会可以没酒,但不可以没有人情味。

经历过很多次聚会,每次必然有酒,看他们喝的五迷三道,甚是吓人。我不知道他们是真喜欢喝酒,还是逢场作戏,为了张扬个性,给对方所谓“豪爽”的好印象。我也喜欢喝点儿,在场合上我宁愿不喝,因为我没必要非得用酒才能表达我的内心。

酒桌上,酒是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你认可它,所以用它来公关。喝酒无非要表达几个意思,一是我尊敬你,二是我讨好你,三是我叫板你,无论哪个意思,酒品看人品,把人品融入酒里,你按着我的思路来,或者超过我,那么我就赞同你,佩服你!

或许有些朋友不想表达这些意思,单纯的想喝点儿,这种把喝酒当成乐趣的人,他们明白酒的精神。古希腊悲剧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论高度,尼采升华了这种精神,他认为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

爱酒的人,如果不为应酬,不为溜须拍马,不为用酒表达自我,只为情绪发泄或追求精神的快意恩仇,那么这种酒就是个人体验的酒。中国传统中一直有对自由意志的向往,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就是对这种精神自由的追求,“乘物而游”到达“无何有之乡”,方得逍遥。快节奏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人际上也有很多看不惯,借一杯酒发泄,此中真意欲辩已忘。

我们毕竟是俗人,很少把酒作为自我救赎,获得心性自由的解药,而更多把它作为交往的媒介——这是我们的酒文化,不是酒精神。一杯酒,聊表寸心,缓解尴尬,算是拉进了距离;面红耳热之际,多喝三五杯,便显得豪气冲天,把个性彰显,这时的酒就是为了证明自己——试问,第一次可以这么喝,通过豪饮让别人认识你,那么熟知你性情后,再这样的要求你,是否是为了看你表演?

酒文化中有很多精华,也有很多糟粕,我们往往揪着那些糟粕来证明自己。一个人迷糊到用酒来证明自己,让别人通过迷醉的酒精来看自己的时候,我真有些不理解了。还记得别人的祝酒词,还记得那些激将法:“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铁,喝出血”,把喝酒当成一种娱乐,那是侮辱了酒,也侮辱了对方!请不要随意做别人娱乐的工具!

既然不是非用酒解决问题的场合,就没必要喝多喝吐。一杯酒沟通你我,然后用清晰有力的语言表达想法,每每有些赞同,就再来一杯助兴,这时的喝酒是一种兴致。如果说陌生人有天然的心理防御,那么酒就是揭开防御面纱的轻风,打开心扉,倾诉衷肠。如果你酒量大,我以我心作陪,共赴佳境;如果你酒量尚浅,我多喝三五斗,也是幸事。喝酒图个快乐,不是么?

现实中的酒场最开始的目的都很单纯,三五杯下肚后酒劲挥发,朋友们就high翻天了。这时的酒不再为了交流,而是作秀的表演和暗中的较量,目的初衷很好:为了活跃气氛;理由也很好:我尊敬你,和你喝一个,但用的方式或许变了:连干三杯,或吹一瓶。看官们看到后开始鼓掌叫好,喝酒者的虚荣也得到满足,而这种简单的较量也是人生的乐趣,证明你行我行,二者又开始惺惺相惜……

当然也有不怀好意者,比如男人喜欢把酒当武器,用酒量打翻对方,有时候三五个人约好去灌醉某人,就是这种心态。有时候喜欢把酒当成表演,自己不喝,然后看别人的醉态,通过意银别人的醉态获得快感。其实这些人才是真正的蔫坏,他们不是不了解对方,正是了解你,才整你,这种不地道的人,不值得交往。这和不太熟悉的人的心态不一样,不太熟的人在场合上计较喝多喝少,只是不了解对方,猜忌怀疑对方的卑鄙心理的一种体现而已,不是主观的恶意,反倒值得理解。

我倒希望熟人们喝酒,不为看对方热闹,不为喝醉,只为助兴。兄弟伙们举起杯,一切尽在酒里,一杯饮足以!你想多喝,我以青春作陪,你想宿醉,我舍命陪君,哪怕你举起杯又放下,我了解你心情……何必了解后,还带着喝酒的面具,做些无聊的举动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聊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