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比较,都是在自己的内心进行的,可以说就是一种感觉。它和客观现实关联不大,每个人看到的都不同,没有什么绝对客观,都只是每个人自己的感知造成的那一刻的感觉
你有没有发现,幸福和不幸福好像都是来源于比较。你比别人好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幸福,安全,满足,拥有优越感。你比别人差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不幸福,不安全,自卑,匮乏,悲伤,孤独。每个人的比较,都是在自己的内心进行的,这种比较的过程其实非常个人化,可以说就是一种感觉。它和客观现实,关联不大。
插播一个例子。比如A先生给自己的外形打75分,是的,这是基于他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样子之后的大脑加内心,意识和潜意识一起,给出的一个分数。但是,另外的人,B先生、C女士的眼睛看到的A先生,却是不一样的。他们的视神经、脑神经、转化影像的神经元、大脑思维、潜意识都不一样,对于外表打分的参照体系、评分标准都会不同,以上所有因素哪怕有一点点的差别,也会导致他们给予A先生的评分完全有别于A先生自己的评分。
也就是说,A先生看到的镜子里的自己,和别人看到的他是不同的。都只是每个人自己的感知,造成的那一刻的感觉,得出的一个分数。这个分数,显然并不客观。客观的在哪里呢?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绝对客观的存在一直是个争议,特别是在当今科学对宇宙时空的进一步研究里,我们的世界都可能是一种虚幻。也就是说,在我们认识的范围内,我们所知道的人类里,没有什么绝对客观。
那么A先生的这个分数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意义就在于,当他拿这个分数,去和他看到的别人的样子所拥有的分值比较时,如果他给自己打的分数较高,相比他的比较对象有一些优势的话,他就会获得“幸福感”,以及和幸福感密切相关的正向体验:优越感、自尊、满足、自信、安全感。
真正主宰比较结果的不是什么客观事实。其实进行主宰的,是你的心。
你抽选什么项目和别人比较,然后在这个项目上你对自己的评分如何,这种都是非常主观的个人化的东西。都是你的无意识完成的选择、取样、比较、评判。然后还有你应对结果的态度,也会决定你的幸福感。
很多人的不幸福,来源于以下三种比较方式:
NO1. 拿自己的不足 和别人的长处比,但是眼睛盯着最强的那一个,拿自己最弱的和别人的最强去比,结果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很差吗?
NO2. 拿自己的优势 和永远达不到的完美去比
适度的目标感,是鞭策自己进步的。但是有的人不是,表面看是为了鞭策进步,其实更像是不能允许自己快乐。虽然有一些长处和优势,但是一想到还没有做到的那个完美的终极目标,学业完美、工作完美、内心成长完美,她就忽略了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
NO3. 还没比,就已经判定了自己很差,
比较就只是一个证明自己很差的过程,这一类型的人,一般都有内心自卑的倾向,个人价值感很低,并且原生家庭的创伤导致,否定自我才是他习惯的模式,肯定或者赞赏对他而言是非常陌生的,即使被肯定,即使取得了成绩,他也会想方设法去怀疑自己。小时候被贴上了“无用”的标签,然后在人格里,深深认同了这个标签。所以活在这样一种模式中:意识上虽然希望能够比得过别人来积累自信和优越感,提升自我价值,但是潜意识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在比较中完成一个打压自我、否定自我的过程。重复着小时候父母对他的打压和否定。
所有的比较,都“无意识”地导向“我很差”“我还不够好”这样的结果,为的就是达到和小时候形成的那种固化的自我认知的吻合。这是潜意识模式造成的一种循环。
多数的不幸福都是源于以上,让我们不幸福的比较。心理学认为,喜欢比较,很可能是因为原生家庭中,我们总是被拿来和别的孩子比,如果胜出,我们会得到爱,觉得有安全感,如果落后,我们就会感受到可怕的不被接纳,体验到一种被抛弃的毁灭感。所以比较也就成为了我们潜意识无法停止的一种行为。
那些小时候被父母接纳的孩子,比较的倾向,就不会那么明显,也不会特别依靠比较来获得幸福感和安全感以及自尊。因为被父母接纳的孩子,会从原生家庭里强烈的感觉到,我的父母爱的是我,不是别人。他们爱的是这个包含了优缺点和各种特征的独一无二的我。所以我觉得我自己已经足够好了,也就没有了和他人比较的内心驱动力。
“此时此刻的我就是好的,被爱的,安全的”,那么这个人就不需要再在比较中攫取幸福感,更不可能在比较中不断重复那些父母对自己的否定和不认同。他就会比较平静,满足,接受自己的当下,安住当下之中。要说幸福,其实这样的感觉,才是真正的幸福。
不可否认,如果在比较中拥有了优越感,我们也会在那一刻或者后面的一段时间感觉到幸福满足和安全。但比较就算胜出,因而带来幸福感,这也不是让我们解脱的根本之道。如果你的幸福感真的依赖于比较,那么你就会变得焦虑,你就会紧紧抓住你拥有的东西,并且还要花费你的生命去抓取更多的外物,以让自己在比较中更多的胜出。不管你想不想,对幸福的追逐会把你变成一个欲壑难填的人。因为你非常清楚,只有更多的拥有,才能在比较中利于不败之地。也就是说,比较虽然能带来幸福感,那也是一个向外求的过程。会让你活得很不自由。更何况,很多时候,比较带来的不幸福感要远远多于幸福感。因为你所拥有的永远不可能是足够的,最好的,你所拥有的总是有限的。
没有被原生家庭完全接纳,就会在比较的道路上来来回回,疲于奔命。但是,完全被原生家庭接纳完全被爱的孩子是很少的。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如果没有觉察和成长,一辈子都会为了比较带来的幸福感而奔波。我们能做什么呢?
我们能做的就是看到发生在我们人生中的事情。看到造成我们一直去比较的原因,然后尝试着完成对自己的接纳。无论你给自己一个怎样的分数,如果你能够接受自己的那个分数,尽管它不是那么优异,或许比不上很多人,但假如你有力量接纳那个自己,虽然你也许不会因此而觉得特别骄傲和幸福,但是你却会因此而放松而平静。而允许自己,待在并不完美的当下之中。我们追逐的如果是优越于别人的那种幸福感,我们都会很累很焦虑,像陀螺旋转停不下来。看似做了很多,却丝毫不曾真的拥有过自己的生命,只是在比较的路上,玩命奔跑。值得我们一直探寻一直努力一直追求的,是对自己的接纳,是可以安住的平静的当下。
写在最后的方法论:
当你又一次进入了让你不幸福或者焦虑的比较之中,觉得自己很差劲不如那个比较对象的时候,
这一次,不要逃离,试试面对那个“糟糕的自己”。
请你看着“糟糕的自己”,你是否觉察到了自己对他的嫌弃?背离?
这一次,你可以尝试着注视他吗?
看看那个“糟糕的自己”,他有缺点,但也有优点不是吗?
而无论他有什么缺陷,他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是你自己的全部。
任何一个别人、即使是你的父母,也没有必然去爱他的义务和责任,
但你呢?你可以允许自己去爱这个不够好的人吗?
真正的幸福不是来源于比较。比较带来的幸福是虚妄的。
爱和接纳,才是幸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