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疱疹性咽峡炎还看经方,一剂知、三剂已!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好发于夏秋季,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

1.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2.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素问·阴阳别论篇》云:“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湿为阴邪,热为阳邪,湿热为阴阳合邪,此病具有传染性,故从病因上可归属于湿热疫毒。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认为:“小儿咽喉生病者,由风毒热性搏于气血。”

《疮疡经验全书》指出:“风热喉闭,其因皆由病人久积热毒,因而感风。”指出其病机为外感风邪与内热火毒的邪气,搏结于咽喉发病。

叶天士《温热论》曰:“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疱疹性咽峡炎多由湿热疫毒自口鼻、咽喉而入,病位在咽喉,咽喉为肺胃之门户,又是外邪入侵之路。

从其病因病机分析,小儿形体稚嫩,脏腑娇嫩,又属纯阳之体,易于感邪发病。现代生活中各种零食、饮料等对小儿的身体造成负担,或喂养多膏粱厚味,导致小儿胃火偏盛,心脾积热,热熏咽喉;再感风热之邪,由口鼻侵入,内乘于脾胃,内外合力而发病。本病病理多为风、热、湿、毒。

“咽喉忌表”,首先排除发剂。以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顾护津液为主。

小儿汗出,但热不寒,以38.6度起始,高热至40度,口渴,不欲饮食,咽喉溃疡,舌上有溃疡,大便干,小便黄。

白虎以山药代粳米汤,加桔梗,射干,金银花,鱼腥草,黄芩,焦三仙,大枣。一剂热退,三剂病差。

用白虎汤退高热,用桔梗射干上咽喉,用金银花鱼腥草疗疮,黄芩泄心、小肠之火以小便出,焦三仙消积食,大枣山药以保胃气。

不用经方何以见效。

你可能感兴趣的:(治疱疹性咽峡炎还看经方,一剂知、三剂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