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实活精趣”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有效性反思
敔山湾实验学校形成了“自主乐学,实活精趣”的独特教学模式,努力构建生命课堂、活力课堂。近几天,通过参加敔山湾实验学校学科组的集体备课,研讨课,同课异构赛课及评课活动,对课堂有效性教学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何为有效教学?有这样一个有效教学的隐喻:说它就像穿越玉米地,第一看谁穿得快(速度),第二看谁掰的玉米多(收益),第三看谁身上的伤口少(安全)。这也是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三个指标。
那么如何才能打造高效课堂,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呢? 敔山湾实验学校的做法告诉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评价课堂效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要抓住学生,使教学进入学生的情感领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兴奋起来,让学生想学、乐学、愿学、会学,也就自然而然的学会了。他们的做法给我的启示是,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有效教学,要做到“三化”:
(一)枯燥知识趣味化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找对切入点,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引入环节和完成重难点知识时,教师要设计一个巧妙而实用的教学情境,对提高课堂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
语文学习更需要情景创设。在语境中学习,把枯燥的知识变的生动、有趣。如学习古诗词时,可给学生出示图片,让学生发挥想象,看到图片想到了什么,二者有何相似之处。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思考欲望点燃了,学习的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二)书本知识生活化
教学研究立足于教与学的真实状态,要贴近生活!学生的学习就是要理解知识,感知文化,感受生活。文学作品都来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作品就像脱离了源头的水,显得那么苍白。同样,教学如果不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就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求知欲谈何而来呢?所以在教学时,一定要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同身受,才能有学习的欲望。一节课就40分钟,时间是很有限的,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追求课堂的大容量,就满堂讲,满堂灌,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空间小,又退化到了填鸭式教学,更不要说自主乐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精心备课,将知识真正的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够体会到学习知识就是在享受生活。
(三)复杂知识简单化
新课程理念向我们提出了应该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而非教教材本身。所以要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就要做到精讲精练。所谓“精讲”就是指教师对基础知识用少而精的语言,抓住中心,揭示教材中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引促思,用讲解惑。通过“精讲”可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动,即动脑、动手、动口等。
要精讲就要突出“重点”。所谓突出重点指: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分析,学懂重点;练习设计,紧扣重点;板书设计,标出重点;直观演示,体现重点;课堂提问,问在重点;归纳小结,点出重点等。重点知识解决了,一堂课的任务基本完成。
所谓“精练”,是指练习要少而精,要做到精练,就要精心的挑选练习题。在挑练习题时,要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而且练习方法要多样化,提高学生练习的效率,使学生在“精练”中提升学习效果。
以上是对课堂有效教学的一点认识。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还会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积累验证。对于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模式我也会积极实践,努力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玉门市第三中学 冯国荣)
二
精细分析、精准转化
——对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转化提升的一点思考
对于任何一位扎根教学一线的老师而言,班级学生中总有个别孩子学习很吃力,每次是拖着班级的后退,这部分学生是令我们最头疼的孩子。甚至于有时候的严厉呵斥和温柔训导都不起作用,我们习惯性的给这样的孩子戴上“不可教化”的帽子,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后进生。在我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也不乏这样的孩子,我也是感同身受,所以当听到敔山湾实验学校邵燕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再结合她30几年的教学经验,对后进生转化侃侃而谈策略与方法的时候,我为之兴奋不已,终是找到了转化后进生的好方法,它也许不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绝对是目前最好的方法。
班级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
一、优等生更优
对于班级的优秀学生群体,这些孩子是老师最喜欢的,也是老师的骄傲。你会发现,这一部分孩子无论是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都是最好的,甚至于学习的品格好像是与生俱来的一般,他们的学习生涯中几乎不受老师的影响,即便是频繁的更换老师,也对他们的影响不是很大。邵老师讲到,优等生的培养,我们应该让他们几乎接近满分,生活几乎要接近完美。优等生,我们要给与充足的自由成长的空间,比如优等生要在基本知识熟练的基础上,让孩子多做做其他难度较大一点的题目,用于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不要把孩子局限在老师的作业框架之下,还处于抄抄写写的状态。
二、中等生提优
对于成绩处于班级中间的或者是百分制考试成绩在八十分左右的孩子。现在的教育现状是,“优等生”“后进生”一直倍受关注,中等生无人问津。教师把绝大部分的精力贡献给了“优等生”和“后进生”,能在老师面前“搭上话”“露脸”“谈心”的绝大部分是两端的学生,中等生性格温和沉稳淡定往往就会被老师忽略,就形成了现今“忙两头、丢中间”的局面。其实,对于中等生的提优是班级教育体系中最基础和关键的一分部,这部分孩子的智力因素是没有问题,影响他们成绩无法达到应有的高度的主要在于非智力因素。例如听课走神、作业书写不够严谨、学习品格中韧性不强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有效训练改变的。
1.拉近距离、亲近学生
首先一定要改变老师把精力和眼神都投到“优等生”和“后进生”群体上这样一个错误的做法。主动找这些孩子谈心,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走进孩子的心灵不容易,但是如果一但成功,教师的行动和指令如同催化剂一样会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加速反应。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斗志,在学习和生活中多多的表扬和赞赏,作业的批阅尽量采用面批,每一次的作业给孩子写上评语。比如简短的“你真棒!”“你又进步啦!”“如果书写再好一点,你会更加优秀!”等等之类的话语,孩子的进步会非常的明显。
2.严格要求作业习惯
作业的书写习惯是要训练的。首先是作业书写慢的问题,可以采用掐表计时的方法,每一次的作业时间都要有进步,至少要在规定时间里完成。再者改变书写习惯,因为书写的不好,会导致学生抄错、看错等,还会影响孩子对美的感受。书写好每一个字,每一篇作业,每天进步一点点,贵在长期的坚持下去。中等生的作业,不要求作业量有多大,但是一定要求作业要精细。中等生在一定程度上是“懒惰”造成的,我们可以要求中等生的作业“填空有算式、判断有理由、选择要代入、计算有竖式、”,只有这样做的作业,才是高质量的作业,同时会保证他们把所有的知识点都弄懂熟知。
3.增强品格、促进韧性
有时候,孩子的学习不能长久的坚持下去,说到底就是孩子缺乏一定的韧性,这跟孩子的品格是同根的。意志品质怎么样得到锻炼,这个方式方法很多,我本人比较提倡在体育活动中锻炼。例如男孩子的俯卧撑、女孩子仰卧起坐,重体力的跑步等不宜选择过多。在孩子即将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给孩子打起、鼓劲,能多做一个算一个,能多坚持一分钟是一分钟,只要每一次比上一次有进步就是胜利。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孩子客服困难、坚持到底、不松懈的精气神就可以提升,辐射到学习之中会是非常好的学习品质,进而促进成绩的提高。
三、后进生转优
现在的教育教学中对于后进生,老师的做法就是呵斥、训诫,一味的责怪孩子不学习,有时候还要给与一定的惩罚。家长则是以打骂为主,有时候则会直接放弃。其实,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在思考他们为什么变差了,只是停留在口头的说教,没有真正的研究过,后进生到底需要什么。我们把这部分孩子每天放在和优等生、中等生同样的课堂中,要求他们吃下优等生同样的知识量肯定是不合理的,要求后进生完成中等生一样的作业而且要保质保量肯定是不现实的。他们之所以沦为后进生,很少的后进生是由于智力因素造成的,大部分后进生是在学习和生活中没有成就感。什么是成就感呢?成就感就是当人在学习上或生活中取得成功,愿望达成时产生的满足感。我们的教学中那些被称之为后劲生的孩子,他们在学习上是无成就感可言,无法尝到学习的快乐。所以他们只能在差中越差。盖兹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渴求成功的努力”。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树立成就感呢?首先引导他们树立适合他们的目标。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果实。从而让他们尝到甜头。其次,要给予他们持之以恒的鼓励。生命成长的某些东西必须经过等待才能获得。教育是慢的艺术。对于这些孩子可能会存在反复性的一些状况,作为老师必须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此外,还可以创设一些条件,转移他们的这种成就感。比如说有一些在文艺方面有特长,或者在体育方面有特长,当他们在这些方面取得成就的时候,给予肯定从而提升他们的成就感。
最后,无论是优等生更优、中等生提优、后进生转优中那一个方法和策略的实施,最关键性的有两点,一是必须有表格的记录,二是长期的坚持下去。表格的记录可以很直观的反映出孩子成长的足迹,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转化的效果,可以看出方法实施的有效性,便于及时调整策略,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成长的谱线,增强孩子自信心。不要把做表格和表格记录看作一件很繁重的事情,其实表格设计力求简单、实用、便于操作,只要及时记录即可不要把转化的事情简单的停留在口头上,想起来了做一点,一暴十寒,没有记录你甚至于都不知道转化到了什么地步。口头的表达那是说教的层面,真正记录才是科学的方法。长期坚持下去,教育是一个慢功活,生命的成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将智慧沉淀,我们不要着急,请耐心等待,坚持做下去静等花开。
总之,对于优等生更优、中等生提优、后进生转优,有很多的方法和策略,在这一方面大家的研究都是比较多的,也有很多更加成熟的办法。我这部分实属自己粗略的一点思考和感想。旨在希望帮助我的教育生活有所改变,成就部分孩子,成就我幸福教育人生。(酒泉育才学校 马建东)
三
数学教学中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我们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育的对象是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作为数学教师,怎么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没有好的对策呢?这次在赴江苏省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跟岗学习时,教科室邵燕主任的观点,让我眼前一亮,茅塞顿开。她认为,数学教学,就是要让优生更优,中等生养成好习惯,后进生树立信心。
优等生,在班级中都是佼佼者,智力并不差,知识点一学就会、一听就懂,所以教学时不但要吃得好,而且要吃得饱,在课后可以适当布置一些发散思维的作业,比如24点、数独等。有些学生很聪明,却考不上高分,主要原因是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毅力、耐心、细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性的布置一些这方面的训练任务,比如书写习惯差的、坐不住的同学,练习书法;没有耐心的同学让每天练习跳绳,从少到多;桌面凌乱,邋遢的同学让有条理的整理课桌、卧室等。做这些时,先要和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每天都让家长在表格中做好记录,并向老师汇报,起到监督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注意力、毅力、耐心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做题的准确率自然就会提高。
中等生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中等生在班级中占大部分,经过调查发现,他们的智力并不差,缺的是勤奋,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是因为懒惰而没有学好,他们不愿意多思考、多练习,哪怕多做一道题都会怨声载道,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传递正能量,教育他们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要求学生,口算题、计算题都必须写竖式,判断题写理由,填空题写解题思路,应用题写分步算式,经过长期的训练,就会改掉学生懒惰的毛病。
后进生由于成绩不好,长期受到冷落,没有成就感,所以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教师要和家长结合起来,发现孩子生活中的闪光点,并在全班同学面前放大闪光点,平时多给他们出彩的机会,让他们多多表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在你面前被肯定了,得到了认可,自然就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好好表现自己。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问题就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多想办法,有时换个角度去做,也许效果会更好。(酒泉市新苑学校 殷建红)
四
谈敔山湾实验学校青年教师的培养
敔山湾实验学校的教学质量之所以高,得益于该校有一支优秀年轻的教师队伍,据敔山湾实验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介绍,该校教师的平均年龄大约为30岁,由于教师普遍年轻、所以教师的工作热情很高,大多数教师工作3到5年内,都能成长起来。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该校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捆绑考核,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意识
常言道:“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可以走得很远”。敔山湾实验学校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就充分利用了团队优势。学校建立起了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的学科团体,实施“捆绑考核,整体创优”的机制。这种方式,就引导教师把眼光不再仅仅盯在个人的身上,备课组内每一个教师也不再仅仅是拿个人与备课组内的其他成员作比较,而是在关注个人成长的同时,更多的会去关注备课组中其他成员的成长与发展,因为只有全体成员都优秀了,所有的成员把工作都做好了,自己才能优秀。这种“捆绑考核”方式,就把促进教师共同成长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不仅促进了每位成员的专业发展,也增强了教师相互督促,共同进步的意识。另外,对备课组内的每一个教师而言,自己处于这个团队当中,个人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教学效果若出了问题,就会拖累影响同组全体教师的声誉,无形中教师个人也会自加压力,努力学习,积极成长。
二、青蓝结对,精准指导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青蓝结对”是敔山湾实验学校培养教师的又一策略,据敔山湾实验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介绍,他们学校的教师虽然大多都非常年轻,但是,成长速度都非常的快,一般参加工作三到五年内,大都可以成长为学校的骨干力量,这些教师之所以成长快,与学校每年都举行的 “青蓝结对”活动密不可分。通过“青蓝结对”拜师活动,每位新青年教师都有了自己的师傅,在拜师活动上,学校要给担任师傅的老师颁发聘书,师傅和徒弟还要签订培养协议,培养协议上把“青蓝结对”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师傅要履行的职责、徒弟学习成长的要求都明确提了出来,这不仅使担任师傅的老师有了荣誉感和自豪感,也增强了师傅的责任意识,提高了培养指导的精准性。同时,也使徒弟有了明确努力的方向和成长进步的依靠,为师徒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三、集体备课,让青年教师接力集体智慧成长
敔山湾实验学校的集体备课抓的非常扎实。据敔山湾实验学校化学备课组组长汤燕老师介绍,他们学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新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她说,他们化学学科的每一堂课,都首先由主备教师先备,主备教师完成备课后再利用集体备课活动时间进行集体研讨,在集体研的时候,一般来说都要求青年教师先发言,这样就促使新青年教师必须提早认真思考、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当青年教师发言结束后,其他教师都会针对青年教师的发言进行质疑、辨析和研讨,这样坚持一年、两年、三年 ……,新青年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对学情的把握就比较成熟了。集体备课活动虽然许多学校都在进行,但是,大多数学校都把备课的侧重点放在了当下怎样上好课的问题上了,而敔山湾实验学校的集体备课活动不仅是在为上好课做准备,更重要的是较好的落实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青年教师在这样的活动中,凭借集体智慧的力量,就会成长的更快。
四、同课异构,为青年教师互学互促搭建了平台
敔山湾实验学校的同课异构活动开展的非常扎实,该校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规模较大的同课异构课堂观摩活动,活动有学校组织,同学科教师全部参加观摩。一般来说,承担同课异构的授课教师为3人,其中2名骨干教师,1名为青年教师。通过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活动,向观摩教师展示出了同一节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思路、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同时也让观摩的教师看到了不同教学方法所获得的不同教学效果。活动后,学校还要组织集中评议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但提高了上课教师的教学技能,也为新青年教师获取多元化教学设计思路提供了机会,他们通过参与、研讨、交流大大提高了专业水平。
以上是敔山湾实验学校培养青年教师的四点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该校的做法也启示我们,青年教师的培养不能脱离教学质量管理、教育科研等活动进行,应该与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金塔县第四中学 冯生利)
本期编辑: 冯国荣 文多华
本期审核:吴光林 王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