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附近有个Goodwill(美好愿望),这是一家慈善二手店,外观和超市没两样。
第一次得知这个店,是从当地华人邮件列表里的一封赠送广告邮件。有一位华人想送出自己闲置的打印机,如果没有人要,他就捐赠给Goodwill。
当时很好奇,Goodwill是什么样的地方,随手就谷歌了下,好家伙,竟然是一家历史悠久、全国连锁的慈善商店。
早在1902年,一位名叫Reverend Edgar J. Helms(埃德加·赫尔姆斯)的牧师,目睹大量穷困者衣不蔽体、生活困难,想出这样的一个创意:在富人区挨家挨户收旧物,然后雇佣闲散失业人员、残疾者整理、销售旧物,帮助他们自食其力。
随后这一模式在全美被成功复制,并建立了Goodwill联盟,在全国不同社区开设Goodwill门店,每个郡县设立管理机构,上报给州政府,并且向联盟中心汇报,统一管理这些经营活动。
经过一百多年发展,全国遍布很多点。Goodwill店里的所有东西都是捐赠而来,经过清洁消毒处理后再展示销售,经营所得用于慈善事业,如为残疾人、失业者、教育水平低的人员等提供职业培训、创造就业机会或是捐赠给癌症中心等等。
在很多人观念里,不喜欢买些二手货,我起初也是这样。在国内的时候,除了专业书籍,其他东西就没想过要买二手的。
初到美国的时候,发现华人圈里每天都有人发布广告转卖二手货,包括二手车、二手家具、各种生活电器、厨具等日常生活必需品。一开始对二手货有些排斥,后来前辈们说道,经常有人回国有人新来,这些东西便会甩卖,大家都是这样接手二手货过来的。
因为在美国租房子,基本都是不带任何家具的,睡觉用的床架床垫、吃饭用的一桌一椅、做饭用的厨房电器都需要自己购置,有些大件新的很贵,像床架,一般普通的都要几百刀,加上床垫就更贵了。
留学生也有不少家境并不富裕的,所以购买二手货是踏上留学的第一步。当然,对于二手货,介意的土豪可以绕道。
说回这个Goodwill,既然离家这么近,某个周末想起来,便走去瞧了瞧逛了逛。
一进去便改变了最初对二手店的印象,这里完全像个大型的超市,各种物品分门别类、规整摆放,门口处有一排收银柜台,店员们都很随和,没有淘二手货就要被看不起的感觉,这让来店里的人有尊严的淘货。他们身上统一穿着印着Logo的蓝色T恤,上面写着标语:Goodwill creates jobs.
入口处的墙上也有一行标语:Our business is changing lives.
由于之前了解了Goodwill的概况,看到这句标语时特别有感触,因为事实如此,他们的生意确实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有需要的人花很少的钱就可以买到物品,捐赠旧物的人看到自己的闲置物品能够再利用,也很欣慰,是做慈善的一种途径。
当然,Goodwill店里也并不全是经济紧张、贫困的人来淘货,有些中产、富人也会在这里淘,可能大家对于淘到物美价廉的物件或是意外的宝物,心情都是一样的兴奋。
店里有很多东西适合不同人群来淘,衣服鞋帽、家具电器、厨房用品、书籍音像、工艺饰品、体育器材等等,眼花缭乱,很多东西都很新,有些甚至是全新的,购买标签都在,但到了这里,就必须以很低的价格来售出了。
像很多晚礼服,主人可能没派过用场便捐了,对于有party参加,需要盛装的穷人来说,买一件新的,价格还是有点辣手的,而在这里淘上一件,只需要几块钱便可应付场合需要,也不失一件幸事。
比如大量的婴幼儿衣服,基本都是八九成新,宝宝长得快,这样的二手衣服是个很好的选择,身边认识的有美国妈妈,也有中国妈妈都来这里淘过货,在店里也能看见很多妈妈买上一大堆,也才十来块钱。
也有人奇怪,二手的东西会不会有残次,用起来不方便之类。
这就得说一下如何捐赠二手物品了。Goodwill在很多社区和人流大的地方设置捐赠站点,店门口边上也有捐赠点,想要捐赠还是非常方便的。
另外,捐赠的物品不能是已经损坏的、不能使用的旧货,而是一定能够让人继续使用的良好东西,收货员也会对捐赠物品做鉴别,不能卖的东西不收,这样的话就保证了旧货的品质。
在美国,捐赠旧物也不仅仅是靠大家的善意,也有制度的支持。捐赠后,Goodwill会提供捐赠收据,次年报税的时候捐赠者可以申请相应的退税免税,虽然退税不会很多,但至少是件利人利己的好事,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前两日有个上海的朋友整理旧物,把很多她自己不想再用的包包、饰品、化妆品等拿出来放在朋友圈赠送,只需对方到付邮费即可,受到强烈欢迎、一片赞声。不少东西是她日本、欧洲买的,有些竟然都没撕下标签,当初一时脑热喜欢就买下了,回家放置一阵子又不爱了。
这样其他人花很少的邮费,就可以收到他们喜欢的物件,而赠送者又能断舍离,腾出空间给自己再继续置新件,岂不互相乐哉!
不管是慈善二手店,还是断舍离,都是给了旧物一种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