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不及防的中年危机,我选择绝地反击而不是缴械投降。

最近很火的“保温杯”和“中年危机”的网络事件:赵明义是黑豹乐队的鼓手,8月下旬,一张赵明义端着保温杯的图片在网络上走红。此前,一名采访黑豹乐队的摄影师发文感叹:“不可想象啊!不可想象啊!当年铁汉一般的男人,如今端着保温杯向我走来。”

网友纷纷调侃:“人到中年,喝啤酒都想放两粒枸杞”,“记住,中年危机最后的倔强,绝不拿泡着枸杞的保温杯”。网友把当年黑豹乐队的歌词改为:“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最终都要一起养生。”

“保温杯”这个梗为什么火?有分析人士认为这反映了社会上普遍弥漫的“中年危机”情绪。

一千年前的但丁写到:“在35岁那一年,我发现自己站在一片幽暗的树林里。”这是但丁年代的中年危机吧。

37岁这年,比但丁晚2年,当我猝不及防的感觉到自己站在一片幽暗的树林里,终于体会到传说中的“中年危机”。

一个标志是体重的不受控制,原来通过节食和适当的运动,很轻松的就能把多长的几斤肉给甩掉,而现在无论怎么努力,成效甚微;

第二个标志是工作的进展停滞,入行十二年,也算是顺风顺水走过来,只要稍微努力一点,收入就会是普通收入的好几倍, 而现在,“确定性的减少”好似已经成为事实。

第三个标志是竞争力下降,自身的性价比没有优势,对于工作的敬畏感降低,而小鲜肉们却是冲劲满满。

遭遇中年危机,是绝地反击还是缴械投降?

绝地反击,那就意味着继续选择奋斗和拼搏,实现“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缴械投降,就意味着选择安逸和清淡,实现 “年高须告老,名遂合退身”。

你会做出哪种选择?我选择绝地反击,因为我不希望未来的人生仅仅是重复。

就如《约翰·克利斯朵夫》里有一段话:“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时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一天天的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说腔走板。”

如何让生活不至于重复,那么就是让每天都有成长,而成长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和思考,这就是为什么今年要做这么严苛的百天自我成长计划的真实原因。

当我开始实践这些想法后,会有人说,没有发现你学的这些东西对实际工作有什么用处,也会有人说,每天这么虐自己不累呀,更有人说,这一切都像是无用功。

或许这些所有的努力现在看不到任何的成果,我坚信,做着做着就会好起来,就会从黑暗的森林里找到那条曲径通幽,最终,看到那片未来大海。

就如古话说的好:“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所以福来不必喜,要看他会受;天欲祸之,必先以微祸儆之,所以祸来不必忧,要看他会救。”

老天要想祸害一个人,有时候会用那些小小的幸运来让你产生骄傲和懒惰之心,然后就看你能不能受得住了。没有受不了的罪,只有享不了的福,一切都要看你的能力和天赋是否配得上现在这个位置。

反过来,有时候坏运气有可能是老天爷为了成就你,用小祸害让你清醒。请将不如激将,激活你身上的某种潜能,这时候就要看你能否在这种困境当中自我救赎,就像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的Andy一样:你要是能救,就能成为一个最终的幸运儿。

中年危机或许就是老天给予一个人的困境考验,绝地反击后的自我救赎,会让生命呈现出另外的一种灿烂。

中年是盛年还是衰年,或许,仅仅是一个人的选择而已。

�*�ky��

你可能感兴趣的:(猝不及防的中年危机,我选择绝地反击而不是缴械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