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早已泛滥成灾,万众急需掌握的恰恰是失败学!

(01)

最近,我接触到几位潜能激励大师,他(她)们一个比一个牛,屁股底下坐的是保时捷、兰博基尼、劳斯莱斯、宾利、凯迪拉克等,在北上广等主要城市,都有多处豪宅,所到之处,只差铺红地毯,粉丝们手捧鲜花夹道欢迎了。

作为全身笼罩着光环的超级成功者,他(她)们的职业是,指导、教会大家尽快成功,大面积复制成功,对他(她)们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

对于他(她)们在物质上的极端富有,我丝毫也不觉得吃惊。

市场经济,说到底,就是买和卖,双方本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有人为他(她)们在大型报告厅里所大讲特讲的成功学慷慨买单,他(她)按规定交足了税,哪怕一场演讲结束,坐收几百万,那是人家的本事,别人羡慕忌妒恨,甚至举报信满天飞,也丝毫不起作用。

且看他(她)们引以为豪的一些成功案例——

小保安接受相关辅导,从里到外,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自己开公司,一炮打响,第一年全款提出价值上百万的奔驰一辆,第二年购买价值500多万的豪宅。

挖煤工从矿井里爬出来后,与亲戚合伙创办装修公司,没有任何业务,公司即将关门大吉,接受相关辅导后不久,顺利签下了一个大单子,合同金额超过了2000万元。

一位资不抵债、欠下600万债务的女企业家,接受相关辅导后,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得以重新塑造一番,只用了不到一年,就成功逆袭,不但无债一身轻,而且公司账户上的闲置资金超过500万元……

在他(她)们的嘴里,宣传彩页上,微信公众号上,个人官网上,在一切能见到他(她)们踪影的地方,类似的成功案例多如牛毛,不胜枚举。

这些潜能激励大师,成的有如此广大的神通吗?上面的成功案例有没有注水?

我没办法作出全面而准确的调整了解,任何一个权威部门,都无法对他(她)作出认定或裁定。

我要强调的是,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与人和这三大要素,而且缺一不可,就算潜能激励大师的辅导有着洪荒之力,代表着全宇宙的正能量,那也只是人和,缺少天时与地利,要成功,只能在梦中完成了。

我还要强调的是,古今中外,成功的幸运儿,永远是极少数,属于小概率事件。如果每一个人都获得出人意料的成功,那么,成功也就大大掉价了。那个比方,满大街都是活蹦乱跳的美女,你说,美女还能值钱吗?

金字塔的塔尖永远是稀缺的,成功类似于塔尖。金字塔一旦倒过来,还能称得上金字塔吗?

所以,开豪车、住豪宅、经常大把大把数钱的成功者,永远是极少数。人活于世,失败者占绝大多数,即使是万众瞩目的成功者,在其成功的背后,也有太多太多的失败经历,只是碍于面子,却不好意思对别人说罢了。再加上受到“英雄莫问出处”这一古训的影响,尝够失败滋味的成功者,守口如瓶,也就更加理由充足了。

(02)

既然成功学如此大面积流行,且高烧不退,每一个人都强烈地渴望成功,将成功视为比盛夏酷暑天喝凉水还要轻松的事,那我就以身示范,晒一晒自己这些年来的失败经历吧。

首次参加高考,虽然是文科班上第一名,但是,也算失败。高考第一天,突然头疼欲裂,最拿手的语文竟然考砸了,远远低于及格线。还有地理,居然漏做试卷背面的十几道选择题,这分数,丢得真叫冤枉。结果,我与心仪的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失之交臂,踩线进入南京师范专科学校政教科。

我年轻时,在情感上惨遭多次失败,所看中的好几个女孩,没有一个对我有那方面的意思。我在远离县城的一个小镇上教书,是中学政治教师,捧在手里的是铁饭碗。当时,教师工资低,社会地位不高,被称为臭老九。偏偏我长得不帅,脸色有点黑,还有青春痘和雀斑,自己都不好意思照镜子,自然也就没人爱。打个比方,我就像一只沾满泥土的小土豆,哪能进入那些喜欢攀高枝的女孩美丽的大眼球呢?后来,我初恋失败,万念俱灰,经老校长和同事牵线搭桥,找了一个在镇上打工、没什么文化、家境很是一般的农村女孩,这才把婚给结了。

再谈我所热爱的文学创作,从高中到师专再到教书,我几乎把所有的课余和业余时间,都交给这个行当了。当别人在喝酒和玩耍时,我却在看书和写作,或者投稿。那时,没有电脑、网络和打印机,要把写好的稿件装入信封,送到邮局秤重,贴上邮票。我投资无数,偶尔收到退稿信,其余的稿件,均是石沉大海无消息。努力写作近10年,我这才在安徽省文联主办的《诗歌报月刊》上发表处女作,得到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63元。

如今的我,虽然成了自学成才的实力派作家、策划师、编剧和自媒体撰稿人,虽然依靠数百万元稿费收入,买房买车让全家人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离苏童、毕飞宇之类的成功,相当遥远。

年近五旬,我每天都在努力之中,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目的是尽可能减少失败,让成功的比重稍稍大一些。所以,我压根儿不相信什么成功学,至于“大声喊出的你的梦想,你的人生从此不一样”、“任何人遇到导师和教练后,命运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等激动人心的宣传语,都不会在我的心里产生任何波澜。

(03)

五年前,我写过《失败是人生的常态》这篇文章,专门用于教育儿子。当时,儿子正在读大学。我对失败是这样理解的——

“一直想写一本书,一本关于失败的书,作为礼物,送给正在求学的儿子。但因杂事缠身,那本反复在心里酝酿的书,只得一次次搁浅。

那就去书店吧。只见铺天盖地都是成功学的书籍,一些周身名牌包裹的成功人士闪亮地印在封面上,笑容可掬地做指点迷津状。我竟然找不到一本直面失败的书。再过两年,儿子就要大学毕业了,从校园迈入社会,迎接他的风雨的洗礼。一个残酷无情的事实是,他的求职可能会一次次失败,如果选择创业的话,也有可能一次次失败……

我最担心的是,儿子能否挺过一道道难关,始终如一地保持着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作家长的,谁不希望子女在工作上、事业上和感情上一帆风顺,一步步抵达成功的理想之境呢?可问题是,失败永远比成功多。通常,学校教育及媒体宣传最多的是成功人士,他们周身被奇异的光环笼罩着,分明是励志大师,似乎连一个眼神都能对孩子孩子们起到强大的榜样示范作用。

成功意味着鲜花、掌声,还有数不清的笑脸;成功意味着别墅和名车,还有滚滚不断的挣大钱机会。追求成功的人越多,说明社会的内驱力越大。

于是,像我儿子这样的90后。误以为成功很简单,很好复制,谋求到手,只是易如反掌的事。

看看现在的家长们,越来越难以容忍失败。他们把投资孩子作为最有价值、最有回报的行当,让孩子们从童年开始,课余时间就被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所占满。

而整个社会也是如此。人心,越来越功利;成功越来越成为香饽饽。

遥想当年,在计划经济的坚冰开始融化时,摆摊卖馄饨、卖茶叶蛋也可能成为百万富翁。现在,再也找不到这样的机会了,成功的模式越来越难以复制。现实世界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大获成功的永远是极少数幸运儿,如同金字塔塔尖儿,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后的幸存者。

罢罢罢,我还是抓紧时间写一本关于失败的书吧,只想告诉儿子等90后:失败是人生的常态,把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做好,也称得上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啊!”

儿子看完后,哈哈笑了起来。我知道,我的效果达到了。

大学毕业后,儿子找工作不太顺利,他的心态一直不错。其中,有半年,他处于失业状态,宅在家里,忙着看书充电,累了就玩游戏。

后来,他报考公务员,笔试成绩还不错,因面试抽签出场的顺序不太好,未能胜出,只差那么一点点,真是可惜。他的心态,也没受到影响。

再后来,他报考事业单位,笔试和面试都表现出色,终于顺利过关。我想,儿子之所以能胜出,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良好的心态,报着“失败没什么大不了的”的态度,反而容易考出好成绩,获得意外的惊喜。

(04)

成功,没那么简单;

失败,却易如反掌。

与各行各业的少数成功者相比,绝大多数人都是炮灰。

坚信失败学,将成功学抛到九霄云外,收获的是淡定从容,而不是浮躁和急于求成。

拥有淡定从容的心态,加上一如既往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还愁成功不了吗?

对这样的努力者来说,将频繁的失败当作空气,成功只是早迟一天的事情。

��P�*��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功学早已泛滥成灾,万众急需掌握的恰恰是失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