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部特别的电影,
上映时票房表现欠佳,却在口碑上大获好评。
各大娱乐媒体纷纷打出满分。
在豆瓣、IMDB等网站上评分也居高不下。
最关键的,它还是一部男女通杀的R级片,一刀未剪引入国内——
片名《赎罪》
有人说这是一部由“完美的阵容演绎出的完美电影”。
确实,放在今天来看,它的演员阵容无疑是极其豪华的:
饰演女主的凯拉·奈特莉,素有“英伦玫瑰”的美称。
她是《傲慢与偏见》里聪明机智的伊丽莎白。
饰演男主的是詹姆斯.麦卡沃伊,参演这部电影让他迎来了事业的第一个高峰。
这也是他获得出演青年“X教授”的一个契机。
“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甚至连片中戏份极少的仆人…
也是《权力的游戏》中悲壮牺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席恩·葛雷乔伊。
不过,在这部电影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是她——西尔莎.罗南。
出演这部电影时才年仅13岁,而如今她已经成为年轻一代中奥斯卡最有利的竞争者。
但它得到的最多的评价还是: 无法言喻的美丽。
它究竟讲了什么呢?
简单概括下,就是一个脑洞改变了三个人的命运。
13岁的布莱安妮对写作有着迷一般的痴狂。
她总是不停地敲着打字机,把想象力化作文字,化作故事。
虽说有想象力是好事,但当它成为一种偏执那就成了坏事。
而布莱安妮的程度可以用病态来形容。
她很善于观察,常常在看到一个动作、听到一句话,或经历一件事后就开始无限遐想。
一次,她看到姐姐西西莉亚在下人罗比面前脱到只剩一件衬裙。
就是这没什么信息量的一幕,酿成了三人终身的悲剧。
从此之后,她断定罗比对西西莉亚心怀不轨。
凑巧,罗比又来请求她帮忙传书信给她姐姐,她心有不安便擅自拆开偷看内容。
里面的用词污秽下流,是封求爱信。
这下,布莱安妮更坚定自己的判断,罗比就是个人渣。
在某天的晚宴开始前,布莱安妮顺着书房的灯光,撞上了惊人的一幕。
年幼的布莱安妮意识到这个男人在对姐姐做不好的事,她既担心又恐惧。
罗比和西西莉亚同样也很尴尬,急忙整理了一下衣服,便继续镇定地参加晚宴。
恰巧同一天夜里,招风的表姐又遭到了强暴。
虽然没有看清脸,但布莱安妮认定了罗比就是那个无恶不作的罪犯。
而表姐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还是受到惊吓,或是在隐瞒什么,也宣称侵犯自己的正是罗比。
这下整个庄园除了西西莉亚,没有人相信罗比是无辜的了,警察直接带走了他。
蹲监狱,被迫征兵,走上战场,一个剑桥毕业的高材生命运就这样被改写。
而西西莉亚为了他,也跟家里闹翻,独自来到陌生城市闯荡,战乱时期,成为了一名护士。
他们美好的青春不再,梦想被葬送。
有人说,本片将人生的幸与不幸摊在台面上。
这是它残忍的地方,但也是最直击人心的地方。
那么,罗比真是十恶不赦的淫魔?
其实不然,导演把事实与布莱安妮的想象交替更迭。
西西莉亚在罗比面前脱衣服还跳入水中。
真实的情况是罗比不小心弄碎了一个贵重的花瓶,而西西莉亚则是跳进水里寻找碎片。
面对西西莉亚的“湿身诱惑”,他不仅没有觊觎之心,反而还不知所措…
至于那份所谓露骨的情书,其实饱含了罗比满满的爱意。
只不过在布莱安妮看来这是封十分下流的求爱信…
还有在书房亲热的那晚,不过是互相爱慕的男女间情到深处的自然流露罢了…
而故事也迎来了它最特别的部分—— 战争 。
如果说谎言拆离了他们3年,那么战争则是让他们永生不再相见。
导演的视角很开阔,从1935年的英国庄园,到1941年的敦克尔克大撤退。
战争有多残酷,罗比受的苦有多痛,布莱安妮的罪孽有多深。
看似没联系的两者,却莫名被关联在一起。
当年的少女如今长大,布莱安妮想以放弃就读剑桥,成为战地护士为代价,弥补过错。
她给姐姐写了无数次信,却未收到一封回信。
而懦弱胆小的她终究没有勇气,当面说出那句久藏于心的抱歉,说出事情的真相。
有意思的是,影片最后老年的布莱安妮公开发表自传小说,
没有人会认为杜撰一个幸福的结局就意味着赎罪,毕竟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
真实发生的遗憾是无法在书中得到填补的。
这罪,其实永远也无法救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