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说话,从少说开始——精读《说话的魅力》修改版

猫叔说过, 读书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有没有理解作者表达的意思?理解后我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读书后学到的点, 要尽量与自己发生联系,与行动发生联系 。分享出去,说或者写,或教别人。

——自《普通人快速崛起的十大狠招》

我喜欢读《红楼梦》。比如红楼梦里的说话,常常觉得回味无穷,妙不可言。比如林妹妹刚进贾府那一段。

曹雪芹对王熙凤有浓墨重彩的描写。她为了讨好贾母,且听听她是怎么夸林妹妹的“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儿总算见了!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通过这一段话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她会得到贾母的宠爱。她先是赞美林黛玉长得美,有气派。她其实也是在拐着弯赞美贾母。她讲林黛玉多好多美,贾母疼林黛玉,这么称赞绝对说到对方心头上。外孙女是外姓,孙女才是真正嫡亲的。她说林黛玉竟像是嫡亲的,等于间接把站在旁边的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也夸了一遍。王熙凤这几句话,岂不是左右逢源,一举多得。

本次10天精读主题营,我选读的书是刘墉老师的《说话的魅力》全集。这一套书共4本,作者以50多年的积累,用小故事小案例的形式,深入浅出道出诸多场景中的说话之道。这足够我们用一生去实践和学习。

恰好,随遇而安在精读营专题分享《想输出一篇优质的读书笔记,你得把握好这三个关键》,里面提到一个读书心法是:把做读书笔记(输出)作为触摸你认知边界的过程。具体做法则是,把你对于输出稿里的观点涉及到的过往经验、想法和例子全部罗列,而且不是一天写完,是连续几天一直思考,分时段写一直思考,记录下来,直到思考不出新的。

所以,今天从《说话的魅力》这本书,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特别向大家分享三点,学说话,从少说开始。

一、什么时候不说

这本书从第一次开始看,到现在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仍然是开篇,作者说“学说话的人应该先学什么时候不说”。

先说一个小故事。 我有一名同学是高中英语教师。现在很多学生都是见人下菜碟,踏着上课铃声进教室,这成了常态。她的解决方法就是,每次提前5分钟进教室。上课铃一响,就先让学生们读单词和课文。 而她就站在教室门口。迟到的学生就只能在她身后排排站。教室里的学生念完之后,她才从教室门口慢慢踱到讲台上,然后对迟到的那些学生说两字:“进来”。 不发脾气,不多话,不唠叨,不教育,几次之后再也没有学生卡点进教室,而且都早到。

上面岂不体现了不怒自威,不说比说更有力量。

又比如书中《开不了口的老王》讲老王去看房,从头到尾,没说半个字,甚至没花到半个钟头,却比那些自以为聪明、有关系、充内行的人,获得更好的折扣待遇。“老王的沉默不代表完全没有声音,反而显示了他深藏不露,偏偏那不露之中,他又透露了一些令人困惑的信息。他让对方知道了他的身份,知道他对房子的情况、缺点、行情都非常了解;恰恰相反,销售公司对他一无所知。

这个老王多么睿智,有趣的是,当天他只不过是恰好拔了牙,嘴里正咬着棉花,无法开口。

二、别让唠叨毁了你的生活!唠叨话要适度。

小时候,爸爸常年在外,但是只要他一回来,说什么事情我们都特别爱听并且照做;妈妈一年辛苦在家带着我们仨,难免碎碎念多些。小时候妈妈唠叨我们,现在妈妈唠叨小侄女,有时候恍惚觉得,简直像回到小时候,听的一模一样。

我一直觉得唠叨,实在是件特别没效率的事情。它只会表现你自己的焦虑,你没有办法处理问题。适度的唠叨是爱意,严重的唠叨就是灾难了。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给世界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不朽名著。但却孤独地死于妻子的唠叨声中。

有一位朋友,为人很善良对外也和气,做事手脚麻利,但就是说话上常常有理也变没理了。比如今天丈夫去买个菜没买好,她就劈头盖脸一顿骂,这么大个人了连菜都买不好,别人都会就你不会,都不知道从小父母是怎么教的。今天指责完了,事后哪天又不断翻起来,一说再说。与公婆关系也不好,常常说他们这里做不对,那里不好。对孩子疼爱得紧,但是呢没写作业时候就唠叨,陪着做吧没几分钟就着急上火;希望孩子做什么事情,开始做了有时又笑话哪里笨拙了等等。

其实,这位朋友本可以忍耐一点,少说一点,对已经发生了、做错了的事情就少说,下次注意就好。男人要注意维护他的自尊,至少在外人面前要做到,私底下可以严格一点甚至发点小脾气。小孩子也一样,正是性格形成的时候,更需注意培养她的自信。她倒好,从来都拿丈夫和婆家的事情在自己家人、朋友面前大大咧咧说出来,这岂不因小失大,自己都受了累还不得好?

将心比心,比如孩子做错了事,我从来不在外人面前当下指责她,而是巧妙解释或者转移话题,私下里沟通,听听她的感受,等她自己说出来。如果先生在开车的时候迷路了,本来烦躁不安,我从不唠叨:早听我的,刚刚就应该往哪里之类,我总是选择完全相信他。

多尊重,多理解,面对亲密的人不更应该如此吗?家常话,更要小心说。别让唠叨毁了你的生活!

三、废话要少说

前一阵与朋友聚餐,双方家长也在,我说了两句很不得体的话,到现在心里一直记得。当时说到建议老人们都多出去走走,旅游观光一下;他们都推不想去,怕坐车,到处跑很辛苦,吃睡都不习惯;我神补刀说要是我呀,到哪里住一个月都行。后来还有一句,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不喜欢吃鱿鱼。当时,请客的朋友还瞄了我一眼。

你说我说这两句话干嘛呢,又无趣也不长见识,既不利人又不利己。我觉得确实是两句废话。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反思原因:说话太快、不假思索;人性的弱点,自以为是;第三其实很少有人真正非常在乎你的个人感受,就像你不会那么在意关心他人的感受一样。

当然啦,既然是双方家长都相聚的餐会,自然是好朋友了,也不用那么拘束。只是由这样一个小插曲,我就想到日常说话,真的处处需要智慧呀。如果是面对商务餐会呢,又或者红白喜事呢,所以说话真是要时时留心,处处在意。不断反思,才会有长进!

我一直觉得自己不会说话。其实承认自己笨嘴笨舌,并不丢人。直面自己的不足,才能以更开放的心态去学习进步。

首先,不会说话,可能是自己给自己的一个限制性信念。这是好消息,说明我们可以学。 其次,说话恰到好处确实不那么容易。就像刘墉老师在书中说道,我用了20多年去犹豫,至今才能把书写出来,我等的不是学理,而是50多年真真实实的生活体验。 既然老师那么会说话还如此谦卑,那我们更应该坦然。

至于怎么开始呢?我的想法是:

1、 比如《说话的魅力》就是一个宝藏。了解门道,从观察他人开始。

2、 从日常说话开始,多反思。今天说了什么话,使得他人非常开心;又或学到别人说得好的地方;又或是不得体的,下次遇到该怎么说等等。

3、 从记住几个经典开场、闲谈技巧、几段笑话、几个小故事开始。先给朋友听、也可以自己录视频练习。

总之,虽然学说话任重道远,一辈子的事,但是用心了,就有希望。你说是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说话,从少说开始——精读《说话的魅力》修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