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学发展看《说文解字》的产生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是文献语言的奠基之作,也是书面语言、文字、音韵研究方面的一部集大成之著,它对于我国文字的规范和统一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

经,按其本意讲是“纵丝”之意,引申为书籍的称谓。

“案经者,编丝缀属之称……亦犹浮屠书称修多罗。修多罗者,直译为线,译意为经。盖彼以贝叶穿成,故用线连贯也;此以竹简成书,亦编丝缀属也”。

中国的经学形成于西汉,从汉武帝独尊儒术,立五经博士算起,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经学是解释、阐明和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

秦王朝焚书坑儒后,儒家学派遭受了极其严重的打击,儒家的传习立时处于委顿状态。秦灭亡以后,儒家学者们逐渐恢复被秦王朝禁绝的经艺。

经学的本质就在于:“它是儒家学者在当代文化背景下研究先贤圣哲们的修齐治平体系以及他们对这一体系的主观认识和评价;通过训解,阐发经典的微言大义和旨趣,为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哲学和历史的依据。”

从经学发展看《说文解字》的产生_第1张图片

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反映了当时“反秦之弊,与民休息”的客观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央集权统治者的权力日益被军功贵族及宗室、诸侯分割,再加上北方的匈奴经常入侵……严峻的现实,使西汉统治者认识到,必须改变统治政策,开始实行“外攘夷狄,内兴功业”的“有为政治”。这就需要儒家学派的兴起。

建元元年(B.C.135年)五月,振兴儒学的最大障碍——窦太后去世,元光元年(B.C.134年)五月,汉武帝采纳了《公羊春秋》学大师董仲舒的建议,“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定儒学与一尊。元朔五年(B.C.124年),丞相公孙弘奏请建立博士弟子制度,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宗的学术思想,并以经学的形式登上了统治思想的宝座。这样一来,“今文经学”开始在中国经学史上大放异彩。

在经学思潮泛滥之时,社会上掀起了寻经的热潮。朝廷下令搜求经典,地方诸侯也不惜用重金购求古籍,于是民间隐藏的先秦典籍纷纷出现在学者眼前。汉景帝子鲁恭王从孔子宅壁中发现《尚书古文经》、《礼古经》、《春秋古经》、《论语》、《孝经》,河间献王刘德从民间求购得《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等,再加上汉廷中密藏的古文经典。一大批的历史典籍出现。这些古籍由于是用先秦文字写成的,当时许多人不认识,所以就把这些书称为“古文经”,“古文经学”也由此兴起。

由于儒家思想已被西汉和东汉统治者认可为统治思想,“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矣”,士人能否出世与儒学挂钩,“今文经”和“古文经”学者们为了得到统治者的赏识和任用,开始出现“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争。而引起这场争论的始作俑者便是文字的不同。这就必然要求着对文字的规范和统一释义。因此,许慎和《说文解字》应运而生。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写道“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辟,使天下学者疑”。《说文解字》产生后到东汉末郑玄“小一统”后,今古文经学的纷争才逐渐落下帷幕。

虽然《说文解字》的产生有着诸多的原因,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间的争论无疑是《说文解字》这部伟大著作产生的强势“催化剂”。

从经学发展看《说文解字》的产生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经学发展看《说文解字》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