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感-《沉默的大多数》2

两艘演习战舰在阴沉的天气中航行了数日,浓重的雾气使得能见度极低,因此船长留在舰桥上压阵。入夜后不久,舰桥一侧的瞭望员忽然报告:“右舷位置有灯光。”船长问他光线的移动方向,他回答:“正逼近我们。”这意味着我们可能相撞,后果不堪设想。

船长命令信号兵通知对方:“我们正迎面驶来,建议你转向20度。”

对方说:“建议你转向20度。”

船长说:“发信号,告诉他我是上校,命令他转向20度。”

对方回答:“我是二等水手,你最好转向20度。”

这时船长已经勃然大怒,大叫道:“告诉他,这是战舰,让他转向20度。”

对方的信号传来:“这是灯塔。”

然后我们改变了航道。

这则故事可能不少人都看过。而读过《沉默的大多数》的人们大概都会感到这样的故事有些熟悉——这个船长和王小波这本书里提到的许多有大义凛然精神的文人们有相似之处。他们可能读过一些书,有了一点学问,钻研到了一点知识,然后就开始承接教化世人、拯救苍生的使命,干起了神干的事。

王小波在小说里也提到了这样的现象,他还说这已经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模式:“……一种传统的模式,可能是孔孟,也可能是程朱传下来的,那就是自己先去做个循规蹈矩的人,做出了模样,做出了乐趣,再去管别人。”

假如这些知识分子足够高尚,有足够宽广的胸襟来接受其他亿万世人乱七八糟瞎想乱说的观点,能够帮助大家一起达到他的这个高度一起瞎琢磨,那也是很不错的,但是大多数知识分子肯定做不到这样。说好听了,他们这是有孔孟圣贤的救世情怀,有梦想有抱负有大丈夫的担当,但无奈水平不高,值得体谅;说难听了他们就是在广施自己宽广得无了边的不知道哪来的自负和傲气,没有丝毫自知之明但却硬是喜欢乱■■吵吵。 对于这种人,我想说的只是一句很简单的话,那一句话的头一个字发音和洗澡的澡有些相似。

而这种人居然还有进化版,就是书中提到的“哲人王”。

描述哲人王具体是做什么的有些困难,我们先从这个概念的起源说起吧:柏拉图写过一本叫做而《理想国》的乌托邦世界幻想书。在该书中,柏拉图把建设理想国家的希望寄托在一个道德高尚和哲学思想完备的完人身上,而这种依靠个人贤明来统治整个国家的人就是哲人王。

这样的世界显然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世界。在乌托邦里每个人都幸福快乐,都按照一种固定的千篇一律的模样,干一样的活,把自己的人性完全泯灭于整体里,还活得很自豪。这是乌托邦里的人的感受,我也不知道我如果身处在这样的乌托邦里会有什么感受,但是我现在感觉听起来总感觉有些不寒而栗。而站在乌托邦的塔顶俯视众生的那位和我一样都是打娘胎里呱地滚下来的人,我肯定无论如何也喜欢不起来。

知识分子总有自己个人的抱负,也总会有自己几十年养成的行为准则和良知系统。渴望管教他人、鞭笞他人的人肯定会存在于世上也无法消失,想当圣贤、想当哲人王的人也比较庞大,但是我仍然希望每一个知识分子都能少一些兼济天下、事儿爸事儿妈的责任感,多一些钻劲儿和耐心。毕竟知识分子的使命也是如此。

你可能感兴趣的:(乱感-《沉默的大多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