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天坑4

镇巴县天坑4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雷家寨苗居,位于镇巴县西北部的青水镇,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苗乡,镇巴县古称定运厅。《定运厅志》中记载,清乾隆五十年,有苗民为躲避战乱,从贵州遵义府,迁至青水境内,以雷姓为首五性,共计六十余人,择在山洞而居,众人起居饮食,瞭望防御,皆安置于山壁数个山洞内,后得名雷家寨。拦门酒是苗族人一种古老的迎客习俗,想要进得寨中,须饮上三碗酒。

苗家姑娘擅长纺织和刺绣,她们身上穿的苗族服饰,但是由自己动手而绣,苗族每个女孩子都要学会绣学垫,村民们说:“比如你要一见钟情一个男子,然后你喜欢我的话,就必须给他绣一双鞋垫,绣什么鸳鸯啊,还可以绣梅花啊……关于绣鞋垫还有一个神秘的传说,绣鞋垫在那个坑沿,有个姑娘做鞋垫子,那个美女能做鞋子,有一个小伙子,刚好走到这个鞋垫的边缘,去伸手拿鞋垫的时候,变成了一个大美女。有的是传说,这是个石娘子,也有的说那是个小伙子,就叫了一声,狐仙就下了坑底,再也没上来了。他们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啥样子,那姑娘是什么妖孽,是因洞里头的妖孽,镇巴县的青水镇和三无镇约110平方千米的碳酸盐岩区,有最为完整的地址遗迹。石林,湖泊,草甸,峡谷,洞穴,及近百个天坑,其中三元镇的天区。

天悬天坑和圈子崖天坑,分别是汉中天区,最为标准和最大的天坑,在天坑亿万年的生命默化中它们又属于哪个阶段呢,这些天坑终究以什么样的地貌形态,横卧于这片大地之上呢?关于天悬天坑绣鞋垫的故事有何玄机呢?

考察队驱车,前往镇巴县的三元镇双河口封,在这里他们遇到了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邀请协助考察天坑的,另一支考察队。两只科考队以随即决定,进行联合科考,以双分口村为起点兵分两路,将要各自对,天悬天坑和圈子天坑已分别进入,天坑的成熟期和衰老期,那么,处于生命脱期的天坑又具有哪些特征呢?到达圈子崖天坑需穿越5千米密林山路,另一支考察队,启程前往圈子崖天坑,而天悬天坑,则在村子旁边,在天坑的密林深处,当地村民曾见到灵芝,甚至“长着翅膀的猫”,这些珍惜,神奇的动植物,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生态环境中呢?

由于天悬天坑,周围岩壁与坑底接近于重逢,近两百米的深爱,考察队需借助绳索,每降到坑底,在坑口,他们见到一种罕见的草药,发现了一种比较珍惜的植物,长在这个天坑,悬崖峭壁的边上,这种植物的名字叫“钮子七”,也叫(大)叶三七,一种珍惜的植物,同时也是一种很珍贵的药材。它的根茎像纽扣,当地人采集它,拿来治疗外伤创好的效果非常好,就像胶水粘东西一样,细长的根茎状,节部是膨大的,膨大的部分是入药的,露出这一段就共有六节,后面应该还有,这种植物只能靠野生,所以数量稀少,能在天坑边缘发现,集体分布数量很多,还是挺有价值的,钮子七这种植物,一般生活在湿度非常大,腐殖质土壤很深厚,这种树林下环境中这是因为它在这个天坑边缘,所以它可以保证有足够的湿度。


镇巴县天坑4_第2张图片
钮子七

天悬天坑183米,在前往圈子崖天坑途中,另一支考察队会经过大片的原始木竹林,而这片竹林里,还生长着很多十分稀有的植物,“木灵芝”主要从腐木中摄取养分,一般生长在潮湿阴暗的山林中,一圈圈的纹路,是每一个生长季节留下的印迹,这片木竹林,由于常年得不到光照,生长着大量的木灵芝,它们担任着生态群中,自然倒木分解者的重要角色。


镇巴县天坑4_第3张图片
木灵芝

单绳垂降,保护站的选点及建立尤为重要,由于天悬天坑近两百米的深度,需要两根一百米的绳子打结,降到绳结处,需扣上止坠器,下降器挨到绳结下边,这是绳降中最重要的一环,称为“过结”即便考虑了各种安全隐患,在下降过程中,考察队员还是不慎,被松动的岩壁碎石砸到,所幸有装备保护,并无大碍,近过两个小时的垂降,考察队终于到达坑底,天悬天坑周围岩壁与坑底,接近于垂直,坑内只得到少量光照,空气潮湿,土壤水分接近于饱和,气温常年处于恒定状态,因此,这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

专家说:“这种环境经历了亿万年的演化,不仅孕育有种类繁多的蕨类,苔藓,种子植物以及各种真菌等生物,同时还有许多依赖这些植物和真菌生活的动物,地衣对大气污染十分敏感可作为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而坑底生长的大量枝状地衣,是所有地衣类别里,对环境要求最为苛刻的一种,在环境指标分级里叫零污染的清洁区,在坑底的草丛里,考察队发现一种蛙类,但跟我们平时见到的青蛙十分不同,专家说:“它叫林蛙,体形小于青蛙,生活在陆地上,喜欢栖息在潮湿阴凉的岩石缝隙中,行动敏捷,善于跳跃,以小昆虫,蚯蚓为食。

天坑周围岩壁,不断有水流下来,专家说:“这是由于岩石之间,有可渗水的垂直节理面,水流从节理面的缝隙流出,说明这些水流或许会塌陷,形成于眼前仍在切割着天坑的岩体,几千年或者万年之后,局部或许会塌陷,形成与眼前截然不同的地貌,坑底北侧有一个溶洞,由于地下流水侵蚀,造成上覆岩层整体承受能力下降,最终塌陷形成溶洞,则进洞,考察队就有一个发现,地上散布着很多动物的骨头,从骨头大小来看,大概同松鼠的体型形似,近两百米深的坑洞,为何会有动物治动的痕迹,这又是什么动物呢?

专家说:“这和他们之前看到的鼯鼠有几分相似,鼯鼠身上,长有可在低空滑翔的飞膜,这也叫村民口中,“会飞的猫”不谋而合,鼯鼠体型比一般老鼠大,善于攀爬和滑翔,喜欢在山林中,习性似蝙蝠,多在夜晚觅食,主要以植物嫩芽,昆虫为食。专家推断或许是在觅食过程中,鼯鼠不慎跌落坑底,飞膜终究不像翅膀,近两百米的深度,很难再上得去。


镇巴县天坑4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镇巴县天坑4_第5张图片
鼯鼠

行进了两个小时,另一支考察队,终于达到圈子崖天坑,不同于天悬天坑,四周垂直的岩壁,圈子崖天坑西侧的岩壁塌陷后,形成陡峭的斜坡,队员可徒步下到坑底。圈子崖天坑汉中目前发现唯一的大型天坑,从空中俯瞰,坑口形似一个巨型脚印,这个汉中最大的天坑,又经历了怎样复杂久远的的演变过程呢?


镇巴县天坑4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天悬坑底溶洞,通道越来越深,约80米后,人已无法进入,天悬天坑,口径100至110米,深度183米,坑底海拔1595米坑底直径170至220米,开口面积6983平方米,坑口呈心形,是汉中所有天坑里最为规则的天坑,坑内地下水已迁移,坑底可见大量真菌植物,洞穴生物和地下水流痕迹,洞内考察已知长度80米,在天坑的生命演化中,天悬天坑属于成熟期和汉中大多数天坑一样,天悬天坑的地下水也早已迁移。

从坑底周围的水流痕迹,细小砂石可以看出,这里曾经水量丰沛,那么汉中天坑群的地下水,都流向哪儿呢?专家说:“地下水的流向,非短期内所能探知,但整个汉中的地表水,都流向了同一个地方。镇巴、西乡,南郑,宁强,都属于嘉陵江和汉江流域,其中西乡百分之九十的水和镇巴一小部分水是经牧马河,在三花石汇入汉江,作为长江的支流,汉江和嘉陵江,都是要汇入长江的,也就是说:“这四县区的水,最终都会流入长江,尽管知道了,汉中地表水的最终流向,但每个天坑的底部,仍有许多令人吃惊的谜。圈子崖天坑低溶洞发现了冰块,而距离双河口村,不远的凌冰洞内,几天前也同样见到了冰,如果这些天坑,都会在同一条断裂带上,那么地下是否可连通呢?

下期继续讲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镇巴县天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