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风筝的人》,不忍心跳过每一个字

读《追风筝的人》,不忍心跳过每一个字_第1张图片
The Kite Runner

为你,千千万万遍

我看过的最感动的句子,美得一塌糊涂,哭得一塌糊涂

文字是很奇妙的东西,它有形有声有色,明明什么都看不见,闭上眼睛,一幅幅或静或动,或美丽或忧伤,或炫彩夺目或遍野荒凉,就那样如影幕般放映着。

2016.6.2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我向来只为一个读者写作——我自己

智慧如作者卡勒德•胡塞尼,就那样安静地写着故事,爱与伤害与救赎,喜悦着,悔恨着,感伤着,不为取悦何人,不为感动何人;于是我也是那样安静地读着故事,读着“为你,千千万万遍”;读着“绿草如茵,天空中和风吹着白云。万里晴空,满是风筝在飞舞,绿的、黄的、红的、橙的。它们在午后的阳光中闪耀着光芒”;读着“我不知自己击中他多少次。我所知道的是,当我终于停下来,筋疲力尽,气喘吁吁,哈桑浑身血红,仿佛被一队士兵射击过那样。我双足跪倒,疲累不堪,垂头丧气。然后哈桑捡起一个石榴。将它掰开,在额头上磨碎。‘那么,你满意了吧?你觉得好受了吗?’我任由泪水决堤”,于是我也泪水决堤,美丽破碎了一地。

作者是一个美籍的阿富汗人,他说:我热爱阿富汗,因为这里的街头,随便一位涂鸦者都能在墙上挥洒出波斯诗人鲁米的诗句,诗早已融化在阿富汗人的血液中;哪怕在阿富汗最贫瘠之地,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农都有可能会背几句鲁米的诗句。一个诗人的民族,阿富汗人一直享受着宁静的生活,直至苏联入侵,阿富汗被迫卷入冲突。胡塞尼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尘灰,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写作于2003年,问世即大获成功,蝉联亚马逊排行榜131周之久,全球热销600万册,创下出版奇迹。影片《The Kite Runner》2008年1月于美国上映。

在这里,我只将那些看过后难忘的,就像我曾经和他们在一起经历的片段作以记录,原由很简单,就像是一扇门,因为神秘,所以人们才急于将它打开。

在那高高的树丫上,我们相对而坐,没穿鞋子的脚丫晃来荡去。我依稀能记得哈桑坐在树上的样子,阳光穿过叶子,照在他那浑圆的脸庞。他的脸很像木头刻成的中国娃娃,鼻子大而扁平,双眼眯斜如同竹叶,在不同的光线下会显现出金色、绿色,甚至是宝蓝色。他的嘴唇从中间裂开,这兴许是那个制作中国娃娃的工匠手中的工具不慎滑落,又或许是由于他的疲倦和心不在焉……

十二岁以前,我大部分时间都在跟哈桑玩耍。有时回想起来,我的整个童年,似乎就是和哈桑一起度过的某个懒洋洋的悠长夏日,我们在爸爸院子里那些交错的树木中彼此追逐……

墓园的入口边上有株石榴树,某个夏日,我用阿里厨房的小刀在树干上刻下我们的名字:“阿米尔和哈桑,喀布尔的苏丹”这些字正式宣告:这棵树属于我们。哈桑盘腿坐着,阳光和石榴叶的阴影在他脸上翩翩起舞……

哈桑把那根橡皮带满满拉开,弓上是一块核桃大小的石头。哈桑用弹弓对着阿塞夫的脸,他用尽力气拉着弹弓,“如果你敢动一动,他们会改掉你的花名,叫你‘独眼龙阿塞夫’ ”

我喜欢喀布尔的冬天。我喜欢夜里满天飞雪轻轻敲打我的窗户,我喜欢新霁的积雪在我的黑色胶靴下嘎吱作响,我喜欢感受铁炉的温暖,听寒风呼啸着吹过街道、吹过院子。但更重要的是,每逢林木萧瑟,冰雪封路,爸爸和我之间的寒意会稍微好转。那是因为风筝。爸爸和我生活在同一个屋顶之下,但我们生活在各自的区域,风筝是我们之间薄如纸的交集……

多年过去,我曾见到无数家伙参与追风筝,但哈桑是我见过的人中最精于此道的高手。十分奇怪的是,在风筝跌落之前,他总是等在那个它将要跌落的地方……

“他说有一天喀布尔也会拥有电视”我说。“有一天我会给你买的。”我说。哈桑笑逐颜开:“电视机?真的吗?我要把它放在我画画的桌子上。”……

突然间我腾空而起,从空中望着自己。黑色的皮衣,红色的围巾,褪色的牛仔裤。一个瘦弱的男孩儿,肤色微黄,他肩膀窄小,黑色的眼圈围着淡褐色的眼珠,微风吹起他淡棕色的头发。他抬头望着我,我们相视微笑……

你知道哈桑跟你喝着同一个胸脯的奶水长大吗?人们说同一个胸脯喂大的人就是兄弟……

为你,千千万万遍……

我不知自己击中他多少次。我所知道的是,当我终于停下来,筋疲力尽,气喘吁吁,哈桑浑身血红,仿佛被一队士兵射击过那样。我双足跪倒,疲累不堪,垂头丧气。然后哈桑捡起一个石榴。将它掰开,在额头上磨碎。‘那么,你满意了吧?你觉得好受了吗?’我任由泪水决堤……

透过我的卧房那扇被雨水湿透的模糊窗户,我看见阿里拖着个孤零零的箱子,里面装着他们全副身家,哈桑的毯子紧紧卷起来,用绳子系住,背在他身后。我最后一次瞥见哈桑,他瘫坐在后座,接着爸爸的车转过街角,那个我们曾无数次玩弹珠的地方……

感谢80后翻译家李继宏用流畅优美的文字还原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作品,由于书中还有一些暴力残忍的情境,所以此书暂时不提倡儿童阅读。尽管如此,我把书中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孩子听的时候:两个孩子的友谊,决裂,喀布尔的斗风筝大赛,阿富汗的苦难,长大后的生活,他们在树上光脚晃荡的情景,阿米尔二十年后的重回故里,二十六年后通过解救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而再次走上成为好人的路。听故事的小孩儿不停的感慨:“他怎么写得这么好,他怎么能写的这么好呢!”

亲爱的朋友,你是不是也想推开那扇门,想看看那扇门里面的故事?

《追风筝的人》

作者:[美]卡勒德•胡塞尼

译者:李继宏

读《追风筝的人》,不忍心跳过每一个字_第2张图片
哈桑 “为你,千千万万遍”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追风筝的人》,不忍心跳过每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