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是虚空,为何还要相信神?——《传道书》解读

来源:微读圣经公众号

许多人认为,《传道书》是圣经中最难读的一卷书。这是因为,这卷书的部分内容存在明显的相互矛盾;另外,内容中消极的一面,似乎也与圣经的其余书卷不一致。

但我们若从全书的结构入手,就能较好地理解它。本书可以分为三部分:

前言(1:1-11)

主体(1:12-12:8——自传式的独白)

尾声(12:8-14)

前言与尾声为框架,以第三人称提到传道者。而在主体部分,传道者以第一人称发言。

这让我们很明显地看见,全书中有两个声音:传道者和另外一位智慧人。后者为掌握全书的叙述者,在尾声中向自己的儿子评估传道者的话语。

从这个角度出发,《传道书》的矛盾之处能得到较好的解释:传道者在自传式的反思中,揣摩人生的意义;作为编者的智慧人,则对之进行扼要总结,得出「敬畏神」的结论。

这卷布满哲思的书,即使对现代读者而言,也包含着振聋发聩的警示。这警示集中在三大问题上——

1.绝望从何来?

传统说法认为,《传道书》中的传道者,就是写了不少箴言的所罗门王。但也有许多学者存疑,因为经文没有明言作者是谁;而且由各种迹象来看,本书似乎是晚期的作品。

无论这位传道者是谁,他总是一个不凡的人物,他的睿智、财富、权力在当时无可匹敌。然而,《传道书》的第一句话,就道出了他对人生的结论:

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

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钥词「虚空」出现35次,由始至终敲响着书中主题,呈现出强烈的荒谬感。令传道者苦恼的问题,也令今天心境相似的人苦恼:富者更富、贫者更贫,恶人发达、好人受苦,暴君执政,天灾频频,疾病蔓延,人死亡归为尘土;生命不公平,什么都没有道理,整个世界已经失控变了样。

令人惊讶的是,这种荒凉和绝望感,是从凡事顺遂的黄金时代散发出来的。就像珀尔西在《瓶中信》里所写:绝望滋生于丰厚的环境,而非匮乏的环境。

这正是当今富裕的人类社会的心境。人们开着宝马汽车,在高级餐厅吃饭,去情趣商店,追求快活的人生。他们不会被称为恶人,但是他们对神毫无兴趣,也失去了道德热诚。

他们就如同本书中的传道者。他并不像约伯或大多数的诗篇作者,与神的关系热切。他曾落入偶像崇拜,但不是拜异教神像,而是弥漫于现代世界的另一种「偶像崇拜」:人们径自忙着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保证自己绝对有满足享乐的权利,无人能阻止。

这些人永远不会得偿所愿,因为他们总想得到更多。这是传道者的绝望,也是富裕的现代社会的绝望。

2.人类是什么?

偶像崇拜的背后,是人类对自身的错误认识。

在作家杨腓力看来,第三章是传道者的信息精髓。在这一章里,传道者建构了神学家所说的「人类学:论人的教义」。他思索人与兽有何相似与不同。

人与兽似乎面临同样的命运,都是出于尘土,归于尘土。如巴斯葛所说:相较于禽兽,人的特点是知道自己有多可怜。

这种处境,源于人想要承担起神的担子。试想伊甸园,连一丝绝望都没有,工作与享乐令人满足的幸福时候,亚当与夏娃却想要「如神,能知道善恶」。他们刻意否定自己的被造地位,想要获取超过神赐给他们的能力。他们不信任神,却把神的担子揽到自己身上。

现代社会更是担起了神的担子,同时体会了昂扬的盼望与破灭的绝望。带给我们洗碗机与疫苗的先进步伐,也带来了核子武器、温室效应,与无计其数的致癌物。科技最先进的国家,也是家庭破裂、吸毒、堕胎、自杀、暴力犯罪等问题丛生的国家。在天灾人祸间,人的遭遇似乎与兽无异。

但传道者同时认为:人虽然不是神,却也不仅止于动物而已。神「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3:11)。这句优美的话颇能道出人类的经验,也就是令人类学家大惑不解的宗教本能。如同切斯特顿所言:

心里曾有股模糊却强大的感受,觉得一切的美好事物,都是太初的废墟遗留下的好东西,要珍藏,要敬重。

壮丽的世界引发的难以满足的渴望,会让我们发现:自己原是为另一家乡,为永生所造。在永恒的乐园此岸,不得满足的骚动将永无平息之日。

传道者以此作为句子的结束:「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这就是传道者的主旨:我们除非承认自己有限,遵照神的法则,信靠恩赐各样美物的神,否则终究会落入绝望。这是生命的真相,但很多人非得经过一番挣扎,才能泰然接受它。

3.归宿在何方?

犹太人每年过住棚节,都有念《传道书》的习俗。他们会搭起帐篷,在里面吃饭,回顾旧约的记载。在住棚节仪式中,主领人站起来,朗读整卷《传道书》,作为沉重的警诫:此生的成功与昌盛,不是我们最终的归宿。

正如使徒保罗在《罗马书》第8章写到:受造之物服在虚空之下。这里的希腊文「虚空」,曾用来翻译《传道书》中的「虚空」。它指的就是「日光之下」的生活,是缺乏神救赎之爱亮光的世界。

在某个层面上,传道者看得非常正确:没有神的世界是虚空的。死亡结束一切,所以他徘徊在「恨恶生命」(2:17)与享受神赐下的些微快乐(24-26节)之间。传道者生动描绘了受到咒诅、远离神的世界是何等的可怕。他所没有的,乃是盼望。

来到新约,我们发现耶稣基督能救赎我们脱离空幻——就是传道者深以为苦的虚空。他所用的方法,是自己来到虚空的世界中。耶稣是神的儿子,但他同样经历了世界的虚幻,因此他能释放我们脱离它的捆绑。

当耶稣悬于十架时,连他的父也弃绝了他。就在那刻,他经历到世界所受咒诅的痛苦,其程度之深,连传道者都无法想象。「基督既为我们受了咒诅,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加3:13)

结果,当年传道者感到最痛苦的地方,如今基督徒却能经历到最深的意义。耶稣使智慧、劳力、爱心和生命都重获意义。因为,耶稣面对死亡,征服了传道者最大的恐惧,显明「死亡」并非一切意义的结束,而是通往神的门路。


本文资料来源

杨腓力:《欢喜读旧约》(徐成德译),校园书房出版社,2003年,P159-189

狄拉德、朗文:《21世纪旧约导论》(刘良淑译),校园书房出版社,1999年,P301-313

菲、斯图尔特:《圣经导读(下)》(魏启源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P134-140

你可能感兴趣的:(凡事都是虚空,为何还要相信神?——《传道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