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系中长大之竞争

不要替孩子感受,不要和队友竞争。
在关系中长大之竞争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晚上,逗逗英语课八点结束,回家吃完晚饭已经是九点钟。用了一刻钟做完数学作业后,逗爸跟逗逗去书房做英语作业。马上到十点的时候,我听到书房里逗爸的声音大了起来。考虑到快十点了,且可能要起硝​烟,我就进去想让他们停止作业,洗漱睡觉。进去的时候,我看到逗爸在让逗逗算数学题,逗逗的眼泪憋着马上要流下来。还没开口,逗爸就带着气几乎是瞪了我一眼跟我说:“你先出去!”

听话的退了出来。但是心里对逗爸有那么点不服气,觉得他不应该在时间这么晚、孩子已经累了、他自己已经没有耐心的情况下,逼迫孩子学习。同时又心疼逗逗受了委屈,真想再冲进去不管他高兴不高兴把孩子救出来,然后谴责一顿他的暴力,再指责他给孩子心里留下印象、把孩子给毁了!

但我忍住了。

好在屋里的讲话音量没再继续抬高,过了一会儿,逗爸一个人出来了。我进去书房,看见逗逗趴在那里默默的哭,赶紧把她搂过来,给她抹掉眼泪:“难过了啊?”她点点头,眼泪不断涌出来。我问:“是怎么回事呢?”她说:“题老是做不好。妈妈,你不要跟爸爸说这些问题。”我一愣,明白过来她是害怕我会因此再跟她爸爸吵起来,于是答应她:“好吧,先不说。”

这时,逗爸在客厅喊:“逗逗,你快过来看,你的学豆又增加了好多哦!”

逗逗一听赶紧跑过去,看见一起作业里的学豆,抹干眼泪笑了。接着又和爸爸开开心心地说说笑笑了一阵儿,就洗漱上床睡觉去了。

咦?怎么到最后他俩没事儿人了,倒留下我这个局外人还在气鼓鼓的想找逗爸评评理、掰持清楚呢?这不是逗爸和逗逗之间的事情吗?如果逗爸伤害了逗逗,逗逗才应该是生气不满的那个人呀。

原来,孩子的感受并不是我想象的受伤害、被逼迫、甚至心理阴影那么严重,甚至根本就没有这样感受!是我认为孩子心里会这样感受。这些感受是我的。我在替孩子感受,或者是把我的感受强加到孩子身上,又或者是想用孩子感受不好作为一个我攻击他爸爸的借口:我看不爽你我不好直接表达,但孩子感受不好了,我替孩子出头、为孩子好,就正义、理直气壮多了!

看到逗逗和爸爸说说笑笑,我突然意识到,我一直在跟孩子爸爸竞争,比较谁的教育方法对,比较谁对孩子好,分辨谁才是更好的父母。我有多想证明我是好的、对的,就有多看不惯孩子爸爸。在竞争的过程中,我把孩子忘了。就像刚才那样,无视孩子本身的感受和想法,直接给她按上我的感受,然后义愤填膺的介入、干涉,不用猜也知道结果会是什么:我和爸爸大吵一架,逗逗最害怕的事情在眼前发生,而且还是因为自己题没做好引起的……这是保护孩子、为孩子好了吗?

一心想证明自己比爸爸强的妈妈,肯定会忽视孩子真正的需求和渴望,甚至会拿孩子的事情当借口,来发泄自己对队友的不满,来证明自己是比队友优秀的。

真正的好家长,视线必然是在孩子身上的,观察她的行为、理解她的心情、支持她的想法,按照她的情况与队友相互配合、合作。而不是把注意力都用来盯着队友,不停算计这事儿那事儿是不是足够说明他不行,而我很行啦?

时刻觉察、分辨这是我的感受还是孩子的感受,时刻觉察自己是在跟队友竞争还是合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关系中长大之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