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高原徒步的一点点经验-贡嘎转山

行程

  • D0 成都某酒店集合
  • D1 成都到康定,康定到老榆林,住宿一晚,海拔3100
  • D2 老榆林到两岔河,海拔3900
  • D3 两岔河,下日乌且,上日乌切,海拔4300,垭口海拔是4900
  • D4 上日乌切,日乌切垭口,莫溪沟尾营地,海拔4600
  • D5 莫溪沟尾营地,穿越原始森林,到某营地,海拔4300
  • D6 某营地,贡嘎寺,海拔3700
  • D7 贡嘎寺,上子梅村,海拔3300

行程安排上,是属于偏松,我们头三天走了别人两天的路程,别人第二天翻垭口,我们的行程是第三天,也考虑到我们这群人第一次高原的原因吧,先适应为主。翻了垭口之后,后面都轻松了好多,几乎是平路和下坡在走了。

高反

很多没去高海拔地区的人,比较担心这个问题,也有嗑药预防一族的。

其实,去到高海拔之后,不要过度兴奋和进行过度消耗体力的活动,保持充足睡眠,轻微头疼就顺其自然,慢慢就好的。

到了老榆林(海拔3100)之后,我下车就觉得冷和轻微头疼,搬行李到二楼房间,感觉被掏空了身体,睡觉也睡不进去,但是第二天没那么头疼(适应了)。

到了两岔河营地(海拔3900),等全部人到齐,时间有点晚了,10点都没饭吃,头轻微疼,又困,又不饿,又没力,后面随便吃点,就进帐篷睡觉去了,继续睡不好。

后面之后,就适应,头也不疼了,人也精神了,后面在高海拔地区就一路玩了,但是,打水(负重行进),走上坡,累得跟狗一样。

建议,回到低海拔之后,多注重下高心率的训练,比如间歇跑,匀速跑,来人为制造氧气不够用的情景,让身体去感受,去到高海拔之后,不足的氧气,自然知道怎么去控制自己呼吸了。

衣物

我们这次行进过程,并没有遇到特别恶劣的天气,扎营之后倒是下了中雨,所以没湿啥的。

山里白天温度是15到20度的样子(广州的冬天),有风(广州的秋天),日照强烈(广州的夏天),长袖长裤,加有帽子皮肤风衣包裹防晒(不怕热,可以单层的软壳),头巾保护脖子防晒,帽子(建议帽檐大点的)防晒,冲锋衣裤和保暖衣服随身,下雨或者起风,就应急下。主要要做好防晒和应急,我看到有些人去一次高原,就“毁容”了。

山里晚上到夜间,我通过手表测试了下,晚上10-15度的样子,夜间能低到5度,到了营地,穿羽绒。夜间睡觉用-4度或者-10度的羽绒睡袋即可。然后发现一件囧事,有队友说黑冰的B700不够暖,但是有队友说,天石极光系列-10度够用,两个羽绒睡袋,我看了下,都是鸭绒,黑冰是700g,蓬松度是650,天石是750g,蓬松度700。相差并不大呀。所以推荐天石的吧。我用的是sea to summit的SP3,400g的蓬松度850的鹅绒,合适偏热。

睡觉的时候,穿保暖内衣裤和干净内裤,将速干衣裤放一边,起床之后,后面换回去脏衣服,由于在高海拔出汗较少,衣服并不会太脏。不过这里建议穿质量好点的速干衣裤,这样味道又可以更少。出去这么多天,出汗最多的那天,就是我回程前一天,傍晚在成都骑自行车,满头大汗。

食物

路餐,别买山屋,别买山屋,别买山屋,现在看来,只有去到海拔6000起或者不方便(或不想)煮饭的地方才需要这玩意,不然,就是早餐吃剩的粥或者昨晚的饭加水倒点到焖烧壶保温到中午吃就是了。不过吃过山屋和喝过粥的我,觉得路餐,还是要想吃能量胶一样方便快速才行,想象下,在暴雨的情况,你怎么安心好好喝粥呢?所以路餐的选择,主要是方便和快速,推荐能量胶和能量棒,牛肉干,混合坚果之类的,方便快速食用的。

晚餐,生肉要开水弄熟,生肉要开水弄熟,生肉要开水弄熟,并且不要阳光直晒(所有怕变质食物都应该这么做),这样才能延长保存时间,我们的生肉第一天就坏了,预计吃两三天来着,幸好东西多。 当然,能吃惯干的东西,带干的东西,就没那么讲究保存了,腊肉,菜干什么的,就是口感真的差很多,营养稍微差一点点。

像我这种不计较口感的,主要考虑轻,方便保存的。各种干货,土豆,瓜之类的。

其他

后面,我们的行程去了稻城亚丁和海螺沟,坐了很长时间的车,个人建议,在车上,能不喝水就少喝,路上上厕所,一来不方便,二来要钱(1块钱,没零钱就尴尬了),午餐时间,就排干净,然后补充点水分,晚上到了酒店,10点前,就多喝点水,睡前排干净。

带个眼罩和耳塞,提供一个舒适的睡觉环境。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次高原徒步的一点点经验-贡嘎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