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理财中有什么词汇,是小伙伴们一听就要连连摆手说要不起要不起的,“负债”一定算在前三名。
在一般的印象里,负债通常和欠债不还全家玩完、人死债不烂、父债子还之类火药味十足的口号联系在一起。
而且,父母一辈通常会教育我们,欠钱是不好的,负债是很不爽的。
一个栗子是,房地产飙车这么多年,凭一套两套房子咸鱼翻身脱贫暴富的不在少数,但能全面认识房地产的金融属性的人还是少数,许多还是习惯做一件事情,提前还款。
在他们看来,一睁眼就发觉自己欠银行几十万实在是太可怕了,感觉就像自己被判了几十年的劳改,一定是要无债才能一身轻。
不能给银行打工,不能被利息所剥削,要尽快地摆脱这样的枷锁。所以,一有点钱,就琢磨着提前把房贷给填上,算着每个月少还的利息,不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高比例首付配合短年限贷款。
不管是向亲朋好友借钱也好,还是自己闪转腾挪凑一凑也好,总计划着多给一些首付,然后少贷一些钱,少贷几年。
问到为什么,回答往往是觉得欠债不好,被银行吃了利息不划算。
然而他们真的算过账吗?也许并没有。
我们来想象一个理想情况。
假设有一套价值100万的房子,虽然我们手上的现金恰好是100万,但只首付30万,剩下70万走商业贷款。
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们手中余下的70万通过理财产生的收益大于贷款利率,那就能跑赢利息。
当然,实际情况很可能是我们并没有那么多现金在手,贷款买房有些迫于无奈,那么计算过程会复杂一点,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动手先试算一下,回头我们交流交流。
说这么多开场白,今天要聊什么呢?
只是想说一个也许很简单的看法,负债这个事,要分好坏两方面来看。
如果是由于借用资金而产生的负债,则并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比如我们上面所说的房贷,其本质实际上是我们借用了银行的资金而支付的成本,产生的效果是用少量的钱拥有了自己的资产。
资金是有成本的,这个成本的高低就体现在利息上。
对于借钱的一方,利息就是每个月要多还的那一部分。而对于出借的一方而言,利息就是他借钱给别人所产生的收益。
说到这里,机智的小伙伴会联想到一个词,收益率。
没错,我们所接触的许多理财,其本质就是借钱给别人,从而收取利息。
用接地气的话来说,叫收租子。
比如以某某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实际上就是把钱借给银行和金融机构,他们按日给咱支付利息。
比如大家热衷的网贷,说穿了就是个人金主直接把资金租借给个人客户赚利息,顺便给中间商吃个手续费。
许许多多这样的工具和手段,构成了我们的金融市场。它们就像是一只只看不见的手构成的网络,把资金从闲置的地方调配到最需要它们的地方,从而支持着整个庞大经济体系的运行。
所以,能否认识到负债与利息的意义,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财商。
财商高的人,会将合理的负债视为一种工具,支持他达到购置资产、赚取收益或者配置资金的目的。
而财商暂时需要锻炼的朋友,可能只会被多支付的利息蒙蔽双眼。
有关心新闻的小伙伴会问,最近上头的大佬们说要清理金融机构以及地方上的各种负债,同时房贷的利率也有上调之类,这是不是在说不鼓励大家背着债务继续奔跑?
还有的说出了这样一个疑问:以往大家放胆借款买房是基于以后钱不值钱的预期,可是现在好像钱开始值钱了,到处都开始收紧钱袋子了,再大举借债,是不是不太好?
对于以上的看法和问题,首先要表扬的是这些小伙伴的观察力很敏锐,抓住了负债这个事情的一大核心,风险管理。
负债不仅有成本,而且还有风险。在借钱的一方,风险体现为能不能按时还得上钱、收益能不能覆盖利息等等;在出借一方,风险体现为借出去的钱能否收得回来之类的。
所以就像我们一直提倡的,任何事情要有个度。负债也是一样,在合理的程度以内,那就是良性的,超过了那个度,就会演变成难以收拾的不良债务。
那么这个度在哪里?从我们个人的层面来说,以下三点是有助于判断的:
第一,负债的性质。
如果是可以让整体资产得以提升的操作,比如房贷,则负债被视为可接受的使用成本没毛病。从总的预期上来说,我们是赚的。
但如果是某些无法带来收益的负债,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比如,用消费贷款买个新款手机,产生的利息就不认为是有正面意义的。因为手机并没有办法为你带来收益,只是一项消费,会削减总资产。
同样的行为还有贷款买车、透支信用卡买包包等等,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并不会产生新的收益,只是提前消费提前享受,而商品的贬值、维护和使用成本的增加,只会对未来的生活与财务状况造成负担。
所以,能在未来赚钱的负债是可以接受的良性欠债,反之则应该尽量避免。
第二,负债的具体程度。
对于个人来说,不管什么样性质的负债,总比例最好能控制在总资产的一半以下,而且尽量保证收入积攒的速度能大于利息累积的速度。
举个栗子,贷款买房,每个月还款金额最好不要超过收入的一半,否则压力会很大,同时收入上一有什么波动就会对还款产生影响,进而导致一系列衍生后果,比如征信记录受损。
再比如消费贷款或者信用卡透支,如果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那最好控制其金额,并保证在还款期限之前解决掉。
第三,培养一点算计。
有种想法想得好,从长期看,通货膨胀很厉害,所以现在欠的钱看似很多,N年以后其实没多少。佐证是十年前买房每月还一千多当时觉得很难受,现在感觉完全不是个事儿。
这个想法对,也不对。
对的地方在于从算数上说这个逻辑没有问题,而不对的地方是连我们都知道以后用贬值的钱还回去,银行会那么傻?
关键就在于“长期”两个字。
长期是多少年?这个说不清楚。大家可能习惯了这十几年的通货膨胀,所以完全忽略了通胀其实也有周期,在某些特别的年份完全有进入通货紧缩的可能性。或者程度轻一点,通胀放缓,而信贷有所收紧。
如果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负债率过高,则有可能在这些暂时的波动中成为被最后一根稻草压死的骆驼。
比如,预期房价会长期上涨,于是放手借贷买房,积累的还款压力很重。如果不幸遇到11年或者15年那种涨不动还往下掉的情况,就很可能拿不住手上的房产,导致巨额的亏损。
或者没那么糟,遇上的是银行贷款利率升高和首付比例提高的时候,欠债的成本并不划算,比如现在限贷正是风声正紧的二线城市们。
负债是现代金融的基础之一,如何对待它,反映着一个人对财富的掌控和管理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财商。
一点负债没有,在这个时代,并不是一件值得表扬的事情。但是放开胆子借一堆债的行为,拿到任何时代也只能用作死来评价。
关键就在这个度的把控上面。
所以,负债并不一定是坏事,但一定不那么简单。不论是出于心理上的不安全感而抗拒它,还是因为觉得算来算去太复杂所以回避它,最好的治疗方案都是尝试多去了解,多去学习。
否则,在这变幻纷扰的世界里紧握财富的船舵,你真的有信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