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通往灵魂高贵的起点

01

故乡是一把弓,你是灵魂的箭。

她把你送向远方,却不确定你要漂泊的异乡。

在我理解中,故乡是相对的:

回到江西,故乡是上高,她目睹过1941年上高会战,被国民党参谋总长何应钦称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

来到上海,故乡是江西,她有古时“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也有今日经济乏力的尴尬。

走出国门,故乡是中国,她辉煌过,苦难过,仍生生不息,充满希望。

02

故乡是相对的,故乡烙印却是难磨灭的:

耳熟能详的贺知章《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无论你愿不愿意,你身上都打上了深深的故乡烙印。

比如,以前大多数中国移民难融入当地文化,当地人眼中,中国人除了勤劳勇敢,也有封闭木讷。

两位意大利记者欧利阿尼和斯达亚诺写的《不死的中国人》一书有以下描述:

对穆斯林,我们的偏见像水晶一样清晰;阿尔巴尼亚人,我们指责他们的暴力;吉卜赛人是偷窃;

中国人主要是神秘。

他们在自己的批发商铺的阴影里活动,消失在餐厅的后厨和车间,干活赚钱...我们眼前出现的是一堆能量激昂的劳动大军,用纸盒子和货柜车武装起来的“蚂蚁”,脸上毫无表情,搞不清楚是高兴还是沮丧。干活,干活,干活。

如果我们对中国一无所知,说到底是他们的过错。

他们不说我们的语言,不喜欢我们的饮食,也不给英特,米兰或者尤文图斯喝彩,只知道干活。

-----------《不死的中国人》第一章《谎言和偏见》第七页

如今,有所改观,但并没质变。

2016年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中,王石说旅美十年华人教授习惯中餐,不喜西餐,和哈佛教授的熟悉程度反而不如刚去美国留学的王石,后者要求自己吃西餐,和教授打成一片。

国人时常瞧不起的印度人,也印度人有很值得学习地方,他们沟通优势在美国硅谷为自己赢得了比华人更多机会,硅谷高管印度裔人数远超华裔。

我曾在一家美资500强企业工作过,美国总部超过5000人IT团队中印度裔副总裁,董事总经理比比皆是,但是华裔高管仅见一个。

03

带着故乡的印记,我十多年前踏上了往异乡的路。

十多年了,即使把异乡活成故乡,即便中过老乡背后一枪,即便故乡在嘴中恨铁不成钢,但内心深处还记挂着她。

还希望依旧青山绿水,依旧田园牧歌,那里承载着挥之不去的回忆,古老的瓦房,斑驳的墙面,长满青苔的条石,屋檐下水滴石穿的青石,还有老友,承诺,欢歌,哭泣,遗憾和无法言说的点点滴滴。

几乎每个久居异乡的人都希望故乡美好,那该怎么做呢?我的想法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行走在让灵魂高贵的路上,影响更多的人,反哺故乡。

高贵的灵魂是智慧而平和的,通往高贵灵魂旅途上需要不断察己,观人,努力提高自己。

察己:

我们努力学习和别人说话,却忘记了如何和自己对话。

每个人身上的烙印不同,给自己的灵魂成长找到一个方向。

灵魂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它就会丧失自己,因为,俗语说得好,无所不在等于无所在——蒙田

就我本人而言,《不死的中国人》书中中国的人封闭拘谨,我身上有体现。

封闭可能是输入太少,格局太小,拘谨可能是输出太少,顾虑太多。

我尝试从很多途径获得输入,充实自己内心,拓宽自己的格局。

以读书为例,可以遇见许多真实自然的高贵灵魂,从近2000年前古罗马帝王的《沉思录》中领悟冷静达观,从500年前第一部随笔集《蒙田随笔 》中寻着思想的火花更好地剖析自己的灵魂。

察己之后,是通过日常生活刻意练习,多多输出,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以参加这次训练营为例:

我非常羡慕营里不少书友,有生花妙笔,一天能流淌出多篇或激荡或婉约的优美文字,而我即便终日搜索枯肠,一天也难以憋出一篇自己满意的文章,即便自己觉得满意,发布后阅读量寥寥无几,也让自己心里充满失落。

即便是这样,也不会停止我努力追赶的脚步,因为我知道:

每一次立意头脑风暴都是对思维模式的锻炼,

每一次的复盘修改都是对行文的思考总结,

每一次的记录都是下次文章素材的积累,

每一次放下娱乐去写作,都是为成就不一样自己的添砖加瓦。

每天写一篇,到今天也写了14816字。也幸运得到助教黄莺的鼓励,能有机会进入优秀作者群。

对他人而言,可能只是一小步,对我这个写作文像挤牙膏的工科男是一大步。

观人:

还是魔鬼训练营的历程来看,从他人故事中也得到不少启发:

开营伊始:因为人数超多,4天过去了,助教点评到凌晨,但还来不及给你第一份作业点评,是不是考验你的耐心?

我记得班长@西安 绿野,平和地安慰大家,第一周会出现很多问题,给助教一些时间,关键还是自己坚持练习。从她身上,我学到了什么叫平和。

魔鬼半程:仔细阅读书友的文章,认真予以反馈,是不是锻炼了你的热心?

依然以@西安 绿野 为例,她的热情分享是群里的一大亮点,把自己做记者,甚至学英语的体会和大家无私分享,我受益不少。

04

让灵魂高贵的行动没那么高冷,就是落实在每天的起心动念,行走坐卧。

仍然以写文章为例,

立意:死磕自己,还是没头绪时,是不是考验你的思维模式,看问题的角度?

选材:从多如牛毛,似是而非信息中,选择最能表达想法的素材并去芜存菁,是不是锻炼明辨之心?

落笔:在上班忙碌下班带娃的高强度生活中,排除干扰完成文章,是不是磨练了专注力?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当生命走向终点,俯身大地,魂归故里时,希望可以欣慰对自己说,我一直走在让灵魂高贵的路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故乡是通往灵魂高贵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