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阅读与独立自由的思考

书籍阅读与独立自由的思考_第1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叔本华美学随笔》笔记之一

我们必须流下热汗, 才能重新拥有父亲留下的遗产。

叔本华引用歌德的两句诗极大地概括了他自己的思想,不论是他在关于“思考、阅读、历史”方面的思考阐述了多少思想,都能看出来他极其强调个人的思想自由。

我时常也会思考一个问题,阅读到底对我们思想的帮助体现在什么地方。曾经在一段时间内,我读的每一本书都觉得其中蕴含的道理是那么正确无误,即使有两本观念相斥的书籍我也会将这一切的缘由归结于是由于自己的水平不足从而不能分析出其中深层次的统一的辩证。但这终究是一种泡沫,埋藏在我表面的看似喜欢阅读下,本质其实是我并没有进行过一种深层次的思考,去结合生活的思考,去总结出自己的思想的思考。

我也经常会陷入沉思,不论是在任何地方或者在做任何事情。思考的对象是我曾经做过的事和说过的话,我期望从这之中能够获得指引我未来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的思想,但是得出的结果一直是破碎的,没有系统的,难以归纳的。我一直将这些思想藏在心底,只在默默地一点一点实践或者与朋友偶尔的聊天之中拿出来高谈阔论以显示自己的独立思想。

叔本华在《美学随笔》中用了极多的篇幅,甚至在我看来有些重复性的观点去论述自己对于思想独立的看重,并批判了那些只是沉迷于阅读,无心思考的“书本哲学家”。我绝不是反对他那有些重复的话,正是这些重复的论述才显得这本“随笔”是那么真是有趣。叔本华将阅读得到的看作是一个个零件,并将他们组装起来;但是自己的思想确是一名有血有肉的活人:

这是因为独立、自为的思想就以活人诞生的相似方式生成:外在世界让思考的头脑受孕,思想果实也就随后生成。

他在这本随笔中写出了许多我日常思考时的困惑,这恰巧解答了我前文提出的困惑并帮助我梳理出来:

持续不断的阅读恰恰就是把大量陌生的、外来的观点引入我们的头脑。但只有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一整套连贯、统一的思想才得以发展、形成,哪怕这一整体的思想严格来说还没完备。

这绝不是通过权威对自己想法的赞同而获得的心理安慰,这是恰巧点明了经过自己的思考后得到的混乱知识,本质上还是自己独立、自由的思想。事实上《美学随笔》中对关于“权威”的看法也有相当的论述和讨论。

虽然在现在我并不敢去真真切切的完全赞同他的理论和看法,因为他对唯物主义加以否定,虽然本人也并不是非常赞同唯物主义。

叔本华对于那类“书本哲学家”是非常不屑的态度,认为他们只是研究一种科学,这种科学帮助这群“书本哲学家”去将记载的思想加以分类整理分析,但分析的内容并不是他们自己的思考,只是在书本中得到的思想而已。

平庸的书本哲学家与独立、自为思考的思想家相比,就跟历史的调查者与历史的目击证人之比;

叔本华对于历史的思考也是非常有趣并且和他人不同,他否定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请原谅我的无知乱语,因为我的的确确没有阅读过这本历史哲学。)

那些把历史哲学甚至视为所有哲学的首要目标的黑格尔信徒,应该看一看柏拉图是怎么说的。柏拉图不知疲倦地反复强调:哲学探究的对象是那永恒存在、永远不变之物,而不是一会儿是这样,另一会儿又是那样的东西。

叔本华将者一切都要归结于去服务人的思想思维中,如果历史仅仅是去通过已经发生的事情去预测即将发生的事情验证并得出其中的普遍性的联系,那在叔本华看来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笔者理解为这是一种思想上的对抗,但实际的对错笔者发表不出来任何见解。

如果从历史中得到的普遍性的思想能够体现出人类的整体思想,叔本华会对此非常认同:

在这一意义上,历史可被视为人类的理性或者反省意识;它代表着为全人类所直接共有的自我意识,而全凭历史的作用,我们人类和人性才真正联系成一整体。这就是历史所拥有的真正价值。

《美学随笔》中对于古代的一些思想极为推崇,否定了当时的人去追捧阅读当时最新出版的书籍,认为那是一种盲目的没有思考的阅读,而真正有意义去阅读的是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思想哲学。事实上叔本华本人也是在他六十岁以后,才真正的被世人熟知和赞扬。这也恰好是对他自己的思想的一种印证吧。但幸运的是,叔本华本人直接经历了这个过程,笔者很想知道他当时的看法,希望以后能阅读得到吧。


笔者关于思想的另一篇文:人类思想的自由必然和神灵一样高贵

无戒写作训练营第四天 学号:62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籍阅读与独立自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