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无解的世界

上大学时,一个很有魅力的女老师曾经分享过一个生活片段,印象深刻。她用和邻居友好往来,互赠小物品,介绍了一个词:countless(无数的)大意是想说人与人之间很多东西是无法计算的。

她教过的知识没记住多少,但她对生活的态度,却不知不觉影响了自己很多年。

每天上她的课,对青春年少的我们无疑是视觉、听觉盛宴。男生们欣赏她秀丽白皙的容貌,凹凸有致的身段,女生们观察她每天必换的精美穿搭,别致的首饰配件,大家共同顶礼膜拜她天籁般的嗓音轻启朱唇吐出的流利英文。

上她的课我通常目不转睛,随着她的一举一动,思绪一会儿飘远,一会儿飘近。

这么多年过去,专业知识印象不深,潜移默化的影响却深入骨髓。

每天早晨起床,都会迅速根据当天的心情搭配一身行头,有时起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多源于临时起意,打算宠幸一下许久不上身的衣服、鞋子或者包包,四处翻找所致。

曾由于每天换一套衣服,被人调侃你家衣柜得一排十几米才装得下吧?但昨天的衣服不搭配今天的心情,已然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每换一件衣服,就像换了一件战袍,代表不同的状态。在别人眼里并没有多大不同,但在我心里,不同的装扮就像功能各异的铠甲,或粉饰我的强大,或演示我的精致,或表达我的洒脱,或成就我偶尔不知天高的自命不凡。

一直以来接触的老师都不是这样的。大多都像影视作品塑造的形象:短发、一副眼镜、白衬衣黑中裙,手里抱一大摞厚厚的讲义。以至于人生中第二份工作初期,急于想融入社会的我曾经按照这个样子,很是朴素了一阵子。

天天一副清汤挂面的形象,蓝白格布连衣裙,一副眼镜,走路轻且静,柔声说话,早睡早起,下班和要好的同事在宿舍一盏小灯下,一张小桌上认真备课写教案,活得清心寡欲。

无奈这不是我的本性,勉为其难坚持了一阵子,就自己打回原形了。

我欣赏那些寡言安静,心有片海的人,可是我无法强迫自己装成这样的人。曾经因为自己的外向、活跃、爱表达羞愧过、纠结过。随着接触的人越来越多,终于悟到只是个性不同,并无绝对的好坏之分才作罢。

站在讲台上潇洒飞扬地跟学生们传授知识、分享心得时,看着讲台下不错眼珠盯着我的新衣服露出痴呆表情的女孩,不动声色走过去用手轻扣一下课桌,提点一句:认真听讲,俨然有了当年女老师的些微风范。

因为那位女老师,我曾立志做一位美好的学生引路人。

毕业多年后,一个炎热的暑假,大学同学相聚,也邀请了几位大学老师,其中就有她。还好,岁月从不败美人,她依然美好如昔。

虽然很喜欢她,她从不知情,走过半个圆桌过去热情地给她递名片,送优惠卡是我们之间仅有过的沟通。

时隔几年某个深夜回想起当时场景,羞愧万分,其实我想表达的不是这些,当时却就是这么肤浅,一副用力过猛的小老板模样。

她对我的印象,我究竟无从知晓了,也许还是不知道的好。我曾在意念中和她进行过和解式的交流,她的骄傲、她的坚持、她的独特、她的高处不胜寒我觉得我都懂。

我对她的记忆,她对我的印象,我们都因为没有机会深谈而无从得知,或许可能永远带着各自的判断继续前行。

这就是我们的交集,其实不是这样,却只能这样。在表达上,我不如一个小女孩。

教书生涯中,曾有个文静、内向,在班里很不起眼的姑娘,几乎没和我单独说过几句话,却真诚地喜欢了我好多年。每每节日、生日都会用为数不多的零花钱给我准备精致的礼物、生日蛋糕悄悄放在办公桌上。以至于她妈都很愤愤不平:“怎么从没见过你花钱给老娘买礼物!”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自认为外向的我其实不太会表达感情。有时因为总觉来日方长,有时因为害羞不好意思,有时以为对方应该明白。

他人对你的评价,你对自己的评价,很难说正确还是客观。长大的过程,就是在不断颠覆的过程。颠覆认知,颠覆曾经坚如磐石的信念、甚至颠覆三观。

前几天去游泳,泳道不宽且人不少,游着游着,我在的那个水道不知何时多了一个身形圆润的中年女子,她游的非常慢。我们总在不长的水道狭路相逢,或者是对向,或者是我不得不超过她。

每一次相遇我也其实是慌乱的,由于自学成才踩水不过关,停留时只能在泳道尽头攀住泳池边缘才不至沉入水中。中途的相遇每次都会打乱节奏和呼吸。

缩着脚不敢用力蹬出去使我下沉迅速,吐气吸气时间远远不够。最严重的一次,游着游着,到泳道二分之一处时,绝望地发现中年女子在我前方一米远的地方慢悠悠地前进,对向一个男士也几乎游到她对面。

也就是说我必须超过该女子,可是那个男士和即将她交错而过,我压根无路可游!原地不动我就会沉下去。

水中的我压住心慌,放慢速度,尽量在他俩稍稍错开一些勉强奋力缩手缩脚游过去,心里长出一口气,暗喜游泳技术与心理素质又有了飞跃。

此刻写文的我突然反应过来还有其他解决方案:1、可以调头往回游。2、也可以用手抓住泳池水道浮标等他俩过去再游。果然写字能拓宽思路,当时的我确实觉得自己被逼上绝境了。

回到当时情景,我内心一场严峻的生死大戏还在感慨然后就被一句抱怨惊醒。那名女子在我俩又一次“相遇”时大声对我说:“你都踢我三次了!”

用蛙泳姿势水中沉浮的我只来得及冒出仓促的一句:“刚才为了避让你我差点被淹到你......” 后面的“知道吗?”三个字没来得及出口,头就再次没入水下了。

我自认的守规则(不在泳道停留),考虑他人(遇到人时尽量缩小手脚划水的范围),拼命自救(她毫无察觉),结果人家觉得我很讨厌。和我的自我认知差别有点大啊。

到底谁对谁错?这真是个无解的问题。

从她的角度来看,当然我错,老踢到人家。从我的角度,她才讨厌,害我差点被呛水还抱怨。毕竟我已经很小心了。

我们常说眼见为实,我们相信自己见到的一切,但如果深入了解真相,我们会发现,眼见的未必为实,我们的认知未必准确。

就像你路上见到熟人,你奉上笑脸刚想打招呼,对方却低下头脸色难看的过去了。第一感觉很容易是你得罪对方了。这有可能,但也有可能对方刚和家人吵完架,心情正糟,难看的脸色不是对你。

我们都活在由自己的认知构成的世界,还很笃定。

鲁豫曾采访山区孩子,问他们:你们平时都吃什么?孩子回答:青菜什么的。又问:吃肉吗?小孩子:不经常。再问:为什么?肉不好吃吗?孩子尴尬回答:不是,没有钱。

这段话被总结成雷人片段广为流传。撇开主持人的功课不谈,在鲁豫的世界,她的认知就是这样的:不吃肉是因为不好吃。这是很自然的本能反应,再深入了解下去才会明白山区孩子生存困境的现实。

我们用自己的认知判断周围的一切,他人、事件、预测走向,有时正确,有时被打脸。

每个人的认知都有局限,也受制于主观。

恩怨情仇,对错与否,都有其存在的深层缘由。它往往比我们看到的更错综复杂,更盘根错节,更源远流长。

同一事件可以引发无数的观点。不同的观点背后是来自不同生长环境长大拥有不同认知的人。

有时让你共鸣,有时挑战你的三观,有时引发你的思考。

人不能单纯分为好人、坏人。

事情不能简单定义为好事、坏事。

结果不是只有谁对、谁错。

我站在我的世界,你站在你的。

这根本是个无解的世界。

我们不断迷茫,反复困惑,时而清明,时而混沌。

误解过别人,被误解过。

看错过人,被错看过。

曾经这样想,现在那样想。

成长就是不断修正认知的过程。

面对无解的世界,我们能够怎么办?唯有不再固执己见,换个眼光看世界,总会有新发现,无论你年龄几何。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是个无解的世界)